黄小奇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5月以来,全国掀起了学习职业教育法的热潮,随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将是未来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1],负责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设计、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创业实训以及与校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走深走实的时代课题,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2]。现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产教融合的制度支撑,同时提出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税费优惠等政策激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高职院校在发展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高校通过加强与多方合作、协调的重视,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助力[3],产教融合的提出更是明确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从过去的“合作”办学,转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
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型教师队伍是关键条件。[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精准施教,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显得重要,职业院校学生到新环境较多显得迷茫,校内导师对其进行谈心谈话,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在职业生涯课程上,任课老师为其分析了适合的职业道路;在创业过程中,有企业导师、实践队伍的指导教师和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等不同角色、不同力量都参与到创业学生的培养中,构建了培育创业学生成长成才的“师资之桥”。每个创业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走下去的道路,迷茫了,有解惑的;参加比赛了,有悉心指导的;遇到挫折了,有宽解安慰的……只有产教融合下校内外导师搭建的“师资之桥”,让每一个创业学生都能走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宽阔大道。
为了培育创业人才,学校做了长期探索,创业学生从萌生创业想法、形成创业项目、打磨创业项目、参加创业竞赛、推进创业落地,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在课程上,从教材的撰写到课程的设计,产业的知识以及企业的实践环节均要加入,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上做了创业的延伸,联合企业开设通识课课程,线上开设创业指导专门课、农村电商专门课等精品在线资源,同时,加强产学研创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实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随时、随地都可接触到创业教育,学生创业率逐年攀升;为学生进一步接受深度的、与专业相融的产教融合创业教育奠定基础。一方面学校重视“创业种子”的培植,联动创业学院,打造孵化平台,鼓励项目入住并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作为校内创业项目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通过孵化平台促进学生创业落地。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来自实践、教育服务实践和社会发展。同样,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实践的、全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体现,学校通过开设通识课实现对学生“教”,走下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联动企业,通过项目训练、项目实训、项目孵化实现“练”,联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创业落地促进“创”,通过“教学练创”模式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使得学生拥有了创业的整体意识,产教融合下的校内外资源以及各个环节所设置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拥有超越书本以及摆脱学生视角的格局和眼光,在创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平台和更长的试错周期,“教学练创”的模式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通过这种循环的跨越式快的慢的经历,学生逐步成长为知创业、学创业、练创业、去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有新的要求,思想上,创业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培养德技双修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实现个人职业正向快速发展,高校加快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步伐,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多层次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经验:融合创新创业通识课堂与思政教育,梦想与课程相互辉映;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战相辅相成;融合家国情怀与学校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国家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也不再是高校中的少数人,而是越来越走向大众化,未来更有普及化的趋势。[5]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底色,也是又红又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的基础。多个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项目的立项,并以此开展工作,这过程思政引领是底色也是基础,不管是在传统的就业课还是在开设的创业通识课中倡导学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创业人才培养的项目导师制下,学生在打造创业项目过程中,亦将目光放至目前国家最需要的行业中去,把自己的创业行为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梦想与课程相互辉映”的局面。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习近平提道:“青年一代不怕辛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劳动教育的推广,各个高校紧锣密鼓建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明确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核心内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专项经费投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拓宽了思政育人的新高度。对学生而言,在树立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同时,更能深刻树立积极向上的创业观、培养德技双修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实现个人职业正向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课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6]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不同的是,创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其个人的创业行为既有时代裹挟下的成分,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分,在学生工作中,我们着力要做的是解决整体和个体的问题,即让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建设相融合,既实现个人的创业梦,又实现国家的复兴梦。在创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学校设置了学生创业奖学金、学生创业补贴,对于公益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来促使学生在校内外均能“安心创业”,同时通过学院—学校—省级“互联网+”红旅赛道,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