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虹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是一个民族走向兴旺的途径之一。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既依赖于其自身的人口和结构,也依赖于其人才创新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思维动态最为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阶段。研究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创新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素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多维度的素质模型,是个体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在素质,不是天生的,而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培养而形成。创新素质的构成决定了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能从单一素质入手,也不能采用单一模式进行[1]。研究生创新教育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入手,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塑造现代创造性人格、培育创造性人才等方面强化教育。为此,高校应该从单纯的教学型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本文就当代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构成、培养路径、培养模式及意义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般来说,研究生创新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既包括一个普通人应有的素质,也包括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独特素质。
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通用素质,这是普通人也应具有的素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等。
文化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基础部分,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包括:对于未知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精神、实现理想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等。
实践素质是创新素质的主体部分,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自由活跃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勇于实践和革新的素质等。
近年来,心理素质被逐渐重视起来,是创新素质的精髓所在[2]。它指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能正确面对困难、失败、挫折并将其转化为动力,百折不挠、坚强坚定的内在素质。
研究生的素质是由其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和自身人格所构成。其中,知识结构是素质的基础,即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汲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过程[3]。一方面,这一过程体现在研究生学习的是前人的文明成果,即已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体现在研究生可以利用学习的知识直接创造新的成果,这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和结果。研究生将其所学的事实性知识、判断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过自身消化、理解、掌握后,内化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各种智力能力和各种非智力能力;同时,也内化成自身人格,即个体价值判断能力和社会价值判断能力。研究生的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能力和人格之后,便会在各种行为之中呈现出来。因此,能力、人格是素质的外在体现。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人们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现成知识的单一教育模式,为了提升发展的效率和节奏,素质教育转而追求让学习者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以及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往的教育强调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诸多的技术、技能和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顿悟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的产生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和产生时间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因此想象力、顿悟力和创新能力便成了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人格塑造方面,传统的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造就学生能拥有圣贤人格,由于这些人格目标基本上都是前人预先规划的,因为这些个性目标基本上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他们根据道德结构、道德规范和社会惯例制定了许多准则,而这些准则都是纯粹的意识形态的,这往往不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的最佳模式。
与此相反,素质教育针对的是现实世界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应对人格的诉求转而趋于真实和具体,追求独立、自主、诚实的个性人格,这应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所以,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对过去的教育进行了一次现代化的转变,由单纯的对知识的掌握转向了对知识的审视和创造;从培训基础知识到提高创新能力;由“圣人”的人格转变为“独立、勇敢”的个性人格的追寻。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通识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和工具等组成。一方面,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其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毫无疑问,研究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人才之选,人才既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又要有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研究精神。
目前,一些高校受到自身所在区域和层次的影响,优秀学生的报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基于此种情况,高校应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上做出调整。一方面,为巩固研究生的基本知识,在扩大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的同时,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科目,并将修补课程纳入研究生的个性化培训项目中。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4]。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的精神。
新的时代需要新型创新人才,而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做出表率。
针对研究生的评价体系,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应再以学生各科成绩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在指导思想、标准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要围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整,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评估。评估系统应从发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入手,注重培养他们在现有的发展层次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新的评估制度与模型应使学生成为评估的主体,使自我评估成为一种认知与自我教育的途径。创造性素质是一种具有个性的个性,它的评估对象应当多样化,评估的方式和对象应当多样化。量化和定性分析的教学评估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指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
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内在对于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及在探究未知知识过程中的勇气、恒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主要是在研究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激发其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导师应激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出假设,给学生指明方向和方法,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进而收集材料、研究问题,撰写文章等。导师应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与学生彼此响,讨论、激励、交流、鼓舞,实现教学相长[5]。
此外,导师自身也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有勇气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树立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凡事不要千篇一律照搬接受,而应该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综上所述,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课题。一方面,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各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也应高度重视。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模式等方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倡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个性化、革新化以适应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