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雄
(云南省信息技术发展中心,昆明 650223)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云南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以期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云南”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制造业已形成产业基础坚实、产业特色明显、集聚程度较高、门类较为齐全的发展格局,以烟草、能源、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9 年,云南省制造业营业收入近1.2 万亿元,占全省工业体量的81.5%,是云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1]。现阶段,云南省正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顶层谋划省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规划布局,立足于平台打造、应用推动、生态构建3 个方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云南省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体系构建、企业“三化”改造、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生产制造模式创新、“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产业生态构建等具体层面[2],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
云南省通过不断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干线和省级干线融合,在重点城市及重点乡镇推动10G-PON 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申报规模部署,加强工业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措施,扩大了全省工业企业外网覆盖范围[1]。
经过近三年的培育,云南省形成了一批超过20 个分属公共基础平台、行业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层级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功能实用、服务多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3]。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重点示范、“三化”改造、企业上云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云南省近三年先后共有33 个项目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示范项目,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取得实效,骨干企业“三化”改造带动作用明显,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初具规模,两化融合工作不断推进。
云南省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的创新资源逐步增多,一批创新中心、实验基地陆续建成,完成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的构建,汇聚了87 家服务商,建立了工业互联网专家库,积极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工程规范等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初步显现。
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不够了解,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大,相关奖补资金不到位。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受制于自身基础条件和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方法和措施针对性不强,整体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工作成效不明显,同时缺乏有效的成果检验评估手段。另外,企业优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措施的能力明显不足。
云南省多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设计、研发、制造、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价值链全面赋能尚未实现,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还不足,融合创新能力也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不充分,对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云南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动能明显不足。
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3],企业设备设施联网率、数据采集率、工业软件普及率等都不高,工业大数据挖掘和综合利用能力还无法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据驱动的网络化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还未形成,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效果。
云南省要向制造业企业推广数字化转型理念,推动企业优化发展战略,以提高数字化转型规划部署和组织协同能力。企业要提升数据资产化管理能力,挖掘关键业务领域的数据价值,实现工业技术、知识、经验的模型化和系统化。企业要全面增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开展多层次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
云南省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网络,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IPv6、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TS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标识解析运营商,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模式。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支撑服务能力,推进服务资源平台化聚集[4]。
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提高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推动设计、制造、运维的一体化。鼓励建设智能制造单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加大设备数字化改造力度,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坚持“分业施策、一业一策”,分行业绘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重点行业生产制造关键环节数字化图谱,引导企业找准切入点,明确转型路径。依托国有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输出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先进技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以平台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体系。开展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提供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加快产业园区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能源管控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和共建共享,推动园区要素资源的网络化汇聚和高效化配置。鼓励工业互联网进园区,实现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和产业链协同化,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和园区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企业服务、安全环保及经济监测的综合数字化管理,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云南省要实施“一链一策”,推动重点行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产业链“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协作平台,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等,以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加快建立工业经济数据综合服务体系,综合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汇聚工业经济发展全方位信息,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加快工业数据汇聚,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推动工业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共享,加强数据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多级联动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重点行业数据库。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共享平台,强化工业数据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积极打造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5]。
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领域,加快提高制造业企业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以及数字化管理等的能力,加强先进制造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共性系统集成方案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
设立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统筹谋划和推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从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专业技术等方面对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指导,充分发挥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智慧库的作用,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前瞻性、战略性等问题研究。
强化联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统筹各部门现有的各类专项政策,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协同,创新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扶持作用。
加快引进和培育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的数字化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加强制造业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业务范围内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合作,创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合作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制造业数字化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的范围,进一步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打造有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推动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的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更是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支撑,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依托。云南省要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还要从政策、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