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广州市永嘉杰瑞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广州 510510)
建设项目是企业发展与运营的基本条件,也是其生存的重要依靠。企业的营收情况可以将发展状况比较直接地反映出来,而开展资金管理会对营收状况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开展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需注重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强化资金管理[1]。
企业开展资金管理工作,降低建设项目筹资成本,可以确保筹措到足够资金,并在开展建设项目时合理安排资金。企业在项目管理环节应科学安排资金使用,确保建设项目按原计划进行,并将部分资金运用于拓展工作中,如引入高端人才、调动人员热情等,进而使企业各项活动顺利推进[2]。同时,企业可以及时检查资金使用情况,防止因资金使用出现问题而延误建设项目进度,促进生产经营在有序状态下进行。
建设项目资金回笼整体时间较长,对企业有较高的资金储备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具有资金垫付或者是向银行贷款的能力。这便导致建设项目面临的资金风险较大,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更大[3]。因此,建设项目应开展资金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防止因无法还款、逾期还款、贷款失败而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避免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资金管理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使企业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严格遵循各项规则,降低发生操作失误的风险,还能够清晰地查询每笔资金与每笔业务相关的资金信息,使预期目标的实现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4],加快运营资金的有效流动,确保其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要想实现建设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就需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构建资金预算制度,详细记录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并将记录上报给上级。运用计划使用的管理方式可以防止企业盲目使用资金,可以详细地记录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
利用内部银行对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以及统一分配。企业银行账户向内部银行转入建设项目涉及的资金,通过内部银行支出[5]。对资金开展集中管理的方法可以确保建设项目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也能提升资金整体利用率。另外,集中管理可以降低资金挪用问题发生的概率,强化财务监管工作。
在建设项目正式施工之前,编制详细且具体的项目预算十分重要。但是,企业当前在资金预算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展开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不详细,主要体现在:第一,预算编制不够具体。企业在开展编制工作时,往往仅关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对其他环节应开展的预算编制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预算管理问题较为严重[6]。第二,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其执行环节未能受到有效管控与监督,在一些支出项目频繁调整的状态下,预算支出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预算编制缺少权威性,在实际执行时与建设项目严重脱节。上述情况表明企业预算管理不够完善,导致资金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出现了多种问题,以致各项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建设项目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未能展开有效内控,并且财务监管工作力度不足,往往是在事后开展资金管理,未能对建设资金进行事前计划以及事中控制,以致涉及资金使用的各环节未能得到有效监控,常常会出现资金挪用现象[7]。同时,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存在不够通畅的问题,且企业开展资金管理时运用的手段较为落后,以致项目资金较为分散,难以进行集中调控[8]。
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较为分散、流动性较弱。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运用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以致难以集中使用资金。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同项目的实际进度往往与预计工期存在较大差异,资金往往会分散于各项目中,因此,不同工程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并不高[9]。在资金分散以后,对其进行集中使用的难度较大,企业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导致规模效益难以充分展现。
建设企业在施工时,很多项目并没有预付工程款,为了使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一般需要企业先行垫付。项目工程款属于企业的主要经济收入,同样也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基础条件。因此,工程款的定时结算对企业来讲十分重要,但多数企业的工程款往往不能按时结算,以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失灵问题,常常需要垫付资金[10]。部分企业在结算后未能及时签字,但是工程需要继续进行,可能会向银行借款,导致企业自身面临的财务风险明显加大。
建设项目合同涉及的条款比较多,范围较广,错误、矛盾等问题经常发生。但是,部分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会对合同进行细致研究,认为签订合同仅为表面形式,所有问题都可以利用沟通方式解决,不考虑成本问题,以致合同执行受到阻碍,资金管理工作也难以有效实施。部分建设项目可能会出现口头协议的情况,未能严格签订合同,导致资金管理开展效果难以获得比较充分的保障。
首先,对建设项目年底编制的资金预算进行完善,全面系统地分析施工合同,根据施工计划编制项目预算,结合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其他费用等对所有开支开展预算。同时,应对资金月度预算进行完善,基于每期申报量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项目部应注重资金预算与资金调整,保证预算调整工作的完善实施,依据规定程序开展调整工作。其次,重视收集、整理经济数据、市场数据,使资金管理工作在开展时有据可依。再次,重视资金计划的制订,严格根据资金计划开展调用工作与审批工作,若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资金计划,需结合审批制度实施。最后,需积极制定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结合工作完成效果开展考核。在制订计划时,应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如市场环境、工程进度等。
首先,加强内控工作。在开展内控工作时,企业应注重完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建立日常支出的具体标准,对于项目支出,需结合计划支付;对于零星支出,运用备用金制度,实现对资金的统筹管理。其次,企业要强化考核和监督项目资金支出,重视监督各环节中具体的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充分、合理运用。在具体实施项目资金管理时,企业需了解资金的调动、进出、周转等情况,在内部设置监督岗位,保证监督措施的有效执行,并针对资金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流动资金率、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流动资金利润等,了解资金管理的具体开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改进。再次,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结合资金管理要求与控制标准对成本目标进行细化,将目标下发到各个部门,且各部门需严格遵循相关管理规定。此外,具体工作应明确落实到个人身上,保证各部门人员可以结合要求顺利完成成本责任指标。在管理资金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需构建科学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促进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化,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并且,企业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提前开展规划工作。企业需根据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对管理计划作出合理调整,加强风险防范,减少资金消耗,降低建设项目筹资成本,尽量通过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最后,企业要积极开展内控评价。内控评价的有效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控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建设项目进行资金管理时,企业应积极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将客观、全面作为基本原则,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保证资金管理在开展时的整体效果。除此之外,企业需强化融资管理。当前建设项目的要求逐渐增多,企业需垫付较多资金,因此,开展资金融通工作较为必要与迫切,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保证工程整体进度的基础上,防止项目增加不必要成本,项目筹措资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筹措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施工企业需结合工程款具体情况,运用有效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应注重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减少资金发生闲置的可能。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构建资金结算中心的形式,设置资金管理统一账户,实现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保证资金在使用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集中管理资金提高资金实际使用效益以及使用效率。基于核算统一设置银行账户,由企业进行统一管理。此外,对于在建设项目中形成的支出,需要提供原始凭证才可送往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报销。这不仅能够使财务收支更为规范,也能集中使用比较分散的资金,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减少建设项目筹资成本,保证资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首先,企业应及时和委托方进行联系,做好建设项目账款催缴工作,深入了解合同中规定的具体条款,严格执行合同中的规定,积极开展工程款催收工作和结算工作,使其成为长期性工作,日常应强化和委托方之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委托方具体资金的流动情况。其次,企业需设置款项催收小组,由小组成员负责款项的回收工作和相关日常工作,将具体责任充分落到个人身上。项目款项的回收和个人绩效挂钩,保证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次,制定有效完整的结算制度。结合合同当中约定的收款条件,财务工作人员应协同配合,在完成本期工程量后,及时上报审核,对本期具体应收账款进行详细核定,加强与委托方财务的联系,及时收回工程款项。最后,委托方在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项的状态下,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对建设项目来讲,资金管理要想获得明显效果,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尤其应严格审核并量化收款协议。例如,合同中出现“验收以后或者视同验收以后收已签工程量的90%”的规定,对于视同定义须保证详细,且具有可衡量性。在验收以后,委托方需要在10 日内进行尾款支付,如果出现未支付情况,要详细制定每天的利息额,约定支付利息的时间;如果出现过期未支付的情况,要制定相应的利息额,这些内容均需清楚体现在合同中,这样才能防止出现歧义,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设项目整体获得了迅速发展,施工企业整体资金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在具体开展建设项目时,施工企业仍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建设项目筹资成本无法降低,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有效开展资金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体系、推动资金收支统一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催缴工作、强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