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生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喇生华
(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夏河中学,甘肃甘南747100)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各项能力快速发展时期,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因此,在初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很强的思想教育性,现阶段青少年犯罪情况屡见不鲜,很多犯罪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因此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策略以及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学生大部分处在青春期敏感时期,心理状态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再加上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这种特殊时期,学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中学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心理出现严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心理教育与学生德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基于中考升学压力,现阶段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心态,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律知识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殊性,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要注重学生心理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将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到更多心理教育知识,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
两者之间存在部分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都是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逻辑,部分教学内容有所重合。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性解决问题,对学生融入班集体有促进作用。
我国中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现阶段心理教育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不够了解。在人们潜意识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心理健康课程具有神秘性。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尝试对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没有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小,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转行,不再从事与心理教育有关的工作,本身心理学专业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人数少。基于这种情况,从事初中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极少。
其次,部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在科目教学中未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了解较少,心理出现问题时也不知如何解决。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这种现象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顺利开展。
最后,受地域影响,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平均。很多大城市教育思想相对先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受重视,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乡村教学中,很多学校基础教学设备存在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因此,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学与当地教育资源有很大关系。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有责任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初中教学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1.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为两者有效融合提供基础条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的不是提高学生教学成绩,成绩也不是衡量一名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储备,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较多,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为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基于学生心理问题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教师还要对教材中提到的专业知识能力进行学习,将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和转换,有利于教师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地讲解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外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和积累,为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提供基础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为两者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乐观开朗,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反之,学生学习兴趣就偏低。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共进退,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真实想法,才能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培养自身乐观的心态,带着乐观的自信心态进行教学,才能使这种态度感染到学生,这种心态有利于学生生发各种教学问题。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应对学生有榜样力量。因此,教师要以积极乐观心态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好榜样,对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促进作用。
3.增强师生间有效交流,全方面考虑问题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桥梁。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对自己沟通能力的培养,遇到事情多方面考虑问题,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进行锻炼。在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教师要放平心态,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找到问题最优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这种分析问题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速度,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对学生心理恢复健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了解中学阶段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放下教师身份,将学生作为朋友,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用辩证心理看待,通过现象挖掘问题实践本质。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站在学生角度上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全能型人才。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独立个体,既是教学对象,也是教学主体,更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参与者。为了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这两种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为两种课程融合提供有利环境。
1.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素材,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条件。
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教材延伸内容和课程总体知识框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设置适合学生阶段的教学目标,精确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在教学中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两者结合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感受生命意义》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如这段时间的“最火消防员”,年轻消防员为了救治一名想要跳楼的老年人,结果不幸双双坠楼。这一事件引发社会舆论。一部分人认为消防员为了救人意外坠楼不值得,另一部分人认为,消防员是我们的榜样,年纪轻轻敢于救人,体现了生命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针对这一事件,你认为消防员意外身亡值不值得?”很多学生可能会说:“不值得。”教师接着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假如跳楼老年人是你的家属,那你会希望消防员去救人吗?”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全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在人生路上体会生命的意义。在遇到危险时要尽可能先保护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再保护别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
2.结合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学生认可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对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亲情之爱》这篇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解生活中关于亲情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力相对集中,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加深学生对亲情之爱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之前在家庭中面对父母管教有抵触心理是不正确的,对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有重要作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提高有重大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对“生活中需要哪些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必要时可以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在交流过程中没有学习压力,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受多重因素影响,学生存在智力差异、心理健康差异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时,不仅要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还要结合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认知能力强弱进行科学评价。很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在评价时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否则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学生实行鼓励式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有促进作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心理品质是否健全等等。教师要摒弃传统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可以引进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模式。多元化评价方式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学习心理。
综上可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多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为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其次,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将两者之间关系发掘出来,灵活运用教学手法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态。现阶段在两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结合这些问题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对快速达到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
[1] 梁桂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45-46.
[2] 马远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02):228.
[3] 梁兴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以部编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69-70.
[4] 王晓燕.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191.
[5] 刘春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28.
[6] 侯方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2020(14):219.
G632
A
1002-7661(2022)28-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