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2022-12-31 08:12高玲霞
读写算(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游戏数学

高玲霞

小学数学高段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高玲霞

(杭州市三墩小学双桥校区,浙江杭州3100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与灵活。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并能呈现由师生共同演绎的高效课堂,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着重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热议的话题。本文就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情况,阐述实际教学现状并提出多元化教学模式,旨在构建轻松、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供同行教师教学参考。

小学数学;高段;多元化;教学模式

如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构建合适、有效的高效课堂模式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和教育教学不竭的动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只有少数教师能真正践行高效教学的理念,大部分教师忽视了一些导致课堂低效的可控因素,所以大部分地区和学校仍旧处于传统教学下“高压力低效果”的状态。还有些教师一味打造花哨、新奇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盲目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却减弱了一堂课实际应该达到的分量。接下来,本文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简要提出了几种有效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时多采用教授法,即教师教、学生学,方法过于单一、呆板,教师旁征博引,不敢放手引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思考、归纳。教师经常进行单向的教育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不能让学生活跃思维。还有一些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损害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导致其学习动机下降。

(二)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

受传统教育影响,小学教师对高段学生十分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经常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以“题海战术”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希望以这种形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致使教师无法有效了解学生的诉求,不能实事求是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小高段学生,他们由于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关注课堂,如果教师一直讲解,他们就很容易分神,提不起学习兴趣,反而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忽略新旧知识间衔接

数学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引出新课是课堂常用的导入方式。然而有些教师不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变差。针对于此,教师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作业设计类型单一

笔者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多以常规作业为主,作业类型单一化,无法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业质量偏低。

(五)对学困生关心不够

数学学困生,就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很少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加之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久而久之,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进度,学习难度加大,进而转变为数学学困生。

二、小学数学高段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开展生活教学

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看似很抽象,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可见,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对生活化教学不重视问题,有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对数学有了理解,所以忽视了与生活联系而是直接讲授枯燥的数学知识。这是不正确的。虽然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有了数学建模的意识,但这不代表就可以脱离生活化教学。《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级)》上明确表示抽象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形成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而非是直接传授。例如在教授“认识比例”的时候,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例子,如果汁比例、酒含酒精度数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也不会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再以《简易方程》教学为例。教师不能直接呈现方程模型,若直接告知学生形如ax±b=c (a≠0)的等式叫作方程,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如“为什么这就是方程?方程怎么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天平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天平两边的平衡与不平衡情况,借助天平引出方程,指导学生列方程、解方程。总之,数学的学习不应只重视知识的获得,更应该重视知识传授的方法,而生活化的教学就是为使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的真正含义,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成果。

(二)注重科学提问

1.问题设计有层次、逻辑性

“提问”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传统而又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提问是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无效”和“低效”提问现象日益严重,迫切需要教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会陷入急于达到教学目标而忘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性,直接将较大的问题抛出,学生往往难以接受。从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来看,问题的设计应当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上节课的内容、未来要学习的内容,层层递进,有逻辑性,环环相扣。从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来看,问题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性的问题到理解性、分析性、创造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前教师就需要提出若干个子问题,“三角形占了多少格?”“平行四边形占了多少格?”“比较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思考,就能够突破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这个难点。这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那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试着计算它的面积。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总的问题出发,将大的问题细化,可以参照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先将知识和问题打碎,让整块的知识分开。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在他人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实现良好教学目标。

2.提问对象应面向全体

在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较强的广泛性,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偏向”于某类学生。否则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不公平,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消极心理。如果教师选择让全班就某一问题进行回答,一定会存在部分学生不予以回答或者跟随班级其他学生的回答进行回答,这对教师来说很难了解其中真正的情况;如果教师只针对个人进行问答,也会有些学生认为这与自己无关,产生“走神”的情况。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应该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状况,尽量给予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关注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进行提问,让所有学生都有问题可回答。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性地选择提问的对象,通过设置自由抢答、小组代表回答、小组分工集体展示等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如果课堂存在仅只有部分学生举手积极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调整,选取任意提问对象,给不举手的学生一定的紧张感,增加对课堂与教师的关注度。此外,小学中低年级课堂中常常出现教师叫答后若干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许可就立刻做出回答,出现抢答现象,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届时针对该学生的回答再次提问其他同学,当学生回答不足时教师可进行有效补充。

(三)设计游戏活动

1.科学设计游戏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普及,游戏化教学在课堂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如何设计好游戏化教学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游戏,将学习的知识与游戏融合,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数学学习形式,使学生在玩中思、学中乐,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游戏化教学应始终离不开教学目标,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游戏,都要能从中清晰地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为例。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单位“1”并学会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过程认识、理解几分之一的简单分数正确含义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分蛋糕和折纸的游戏。首先教师通过分蛋糕的游戏引出分数的内容,并利用此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什么是分数;再利用折纸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把控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是特别强,游戏过程过长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搞不清楚课堂的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充分利用游戏的同时将知识点也掌握得清楚、明晰。

2.科学设计游戏难度

小学数学知识时常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会结合实际生活,合情、合理地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良好的游戏情境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合理地设计游戏,例如,可以为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设计难度较高的游戏;针对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为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可适当调节游戏的难度。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在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游戏时,要注重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气质类型,效率较低的学生可先利用简单的圆形纸片折叠感受简单分数的意义,再循序渐进到稍复杂的正方形纸片与长方形纸片的折叠。而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可以让其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例如针对“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好冲动、易怒)”或者“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见异思迁、缺少耐性、稳定性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完成较难的游戏,以培养其耐力及专注度;而针对“黏液质(反应性低、话少)”或“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完成难度较低的游戏,以提高其自信心。

(四)丰富作业类型

其一,书面习题。书面习题是指通过纸笔方式呈现解题结果或解题过程的数学题。它是最主要的数学作业类型。课本上的课后练习和练习册中的习题是书面习题作业经常选用的作业内容,书面习题对于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最普遍且最常用的作业类型。其二,口头交流。口头交流作业要求学生把知识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主要体现在低年级的作业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要说明作业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其三,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作业是指按照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做一做等活动完成的作业。动手操作作业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观察与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其四,小调查。小调查作业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小调查型的作业设计不仅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与生活和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这类作业能够拓展学生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长的作业。

(五)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数学学困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密切关注,在真正了解学困生成因和数学学习的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因缺少兴趣而导致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实际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因存在畏难情绪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逐渐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如笔者所教的班上一名学困生王明(化名)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课上经常心不在焉,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相对较差。为了帮助王明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制定为期一个月的数学兴趣培养计划。在前两周,笔者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和情景模拟的方法增加王明对数学学习的参与感,在课堂上有意地指派王明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回答、探究和讨论当中。在第三周时笔者发现,数学课上王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表明其对数学的学习已形成了初步的兴趣。此后,笔者乘胜追击,逐渐从趣味性的练习过渡到知识点相对密集和系统的习题讲练方面,试图通过提高王明的理智感,即在做对习题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王明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个月之后笔者发现,王明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而且还乐于和同学在课后讨论数学知识,并能够按时、足量完成课后作业,因材施教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做好示范,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风向标;科学设计多元教学模式,促使数学教学有序开展,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 秦俊红.指向深度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35):95-96.

[2] 刘惠梅.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8):138.

[3] 孙有方.立足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35):149-150.

[4] 张艳艳.让学引思,构建生本创新的数学课堂研究[J].家长,2021(33):97-98.

[5] 施蔡娣.小学数学常态课堂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J].名师在线,2021(32):81-82.

G622

A

1002-7661(2022)28-0087-03

猜你喜欢
作业游戏数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作业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