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张勇风
学苑出版社于2021 年出版由张燕瑾、张人和、汪龙麟三位教授共同编纂的《会校会注会评会图西厢记》(以下简称《会本西厢》),集诸书之长,又自成体例。该书既为整理经典剧作提供了成功范例,亦可使《西厢记》爱好者和研究者持此编在手,知悉诸多版本之样貌,免四处搜检之辛劳。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①是贾仲明对《西厢记》的评价,此语一出,洵为确论。《西厢记》以永恒的爱情主题和旖旎多姿的不凡文笔,长期享誉剧坛和文坛,场上、案头并胜。明清时期,刊本多达一百五十余种。民国以来,该剧作为元代最为重要的剧作之一,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王季思先生承吴梅治曲之学,博雅精思,对《西厢五剧》进行系统、全面的校对和注释,1944 年由龙吟书屋印行出版,在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明书店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49 年和1987 年出版由王先生及其同张人和先生合著之《集评校注西厢记》。1995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张燕瑾先生校注的《西厢记》(插图版)等。
《西厢记》明版本众多,不同的版本体现了编辑者和出版者不同的编纂理念和出版意图,也是“探索明代戏曲史、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一条很好的线索”②,遂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代表性成果有蒋星煜先生《明刊本西厢记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年版)、《〈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张人和先生《〈西厢记〉论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等。21 世纪以来,文本研究持续深入,代表作有黄天骥先生《情解西厢:〈西厢记〉创作论》(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年版)、黄季鸿教授《〈西厢记〉研究史(元明卷)》(中华书局2013 年版)。前者“情”字立论,分析透辟,文采粲然;后者系统全面,论证深入。同时,更多版本被整理出版,从图书馆的善本室走了出来,为学者所易见。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1 年先后影印出版《古本〈西厢记〉汇集·初集》和《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即《古本〈西厢记〉汇集·二集》)。前者收录弘治本(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版本)、王骥德本、陈眉公本、何璧校本、张深之本等明清重要刊本十七种。后者收录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三十五种,包括徐士范本、屠隆本、容与堂本、文秀堂本、凌濛初本、三先生合评本、魏仲雪本、徐笔峒本、田水月本、封岳本等。2020 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又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即《古本〈西厢记〉汇集·三集》),收录上海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十三种,其中有刊刻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现存最早的董解元《西厢记》刻本,及明万历三十年(1602)晔晔斋所刊孤本《西厢记》。这些版本,呈现出明清《西厢记》版本的大致面貌。各种版本陆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西厢记》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整理工作势在必行,《会本西厢》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应运而生。
《会本西厢》共五册,由会校会注会评(第一、二册)、会图(第四、五册),以及各刊本之序跋等副文本(第三册)三部分构成。张人和先生对《西厢记》纷繁复杂的诸多版本,提出按“一个标准”“两大系统”“三种类型”的原则进行梳理③。“一个标准”,就是《西厢记》的体制,即“是否分本,是否有题目正名和【络丝娘煞尾】,是称折还是称出,每折(出)有无标目”。按此标准,《西厢记》明清刊本有分本与不分本两大系统,有元杂剧型、混合型、传奇型三种类型。《西厢记》为元杂剧,现存《西厢记》诸多刊本中唯一一部完全符合元杂剧体制的本子——凌濛初本便脱颖而出。凌本全剧分五本,每本都有题目正名,末句为剧名。前四本最后皆有【络丝娘煞尾】,每本分折,每折无标目。《会本西厢》以凌濛初本为底本,除沿袭王季思先生的《集评校注西厢记》外,更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会本西厢》择取三十一种明清刊本为参校注评本,正文会校,折后会注,文中会评。会校各本不同之处,用脚注标示,以便与正文对读。每一折末尾,附“骥本”尾注和“六幻本”笺疑,其他版本之注释会集于后,每本最后一折,附“凌本”尾注解证。王骥德出身书香世家,家藏元人杂剧数百种,“自童年,辄有声律之癖”,后师从徐文长潜心曲学,曾著《曲律》,在声律学方面造诣深厚。他对《西厢记》之校注,以经史证故实,以元剧证方言,可谓苦心孤诣。“骥本”所附“引证书目”达二百一十四种,包括经史典籍、类书杂编、诗文子集、字书韵谱、佛经仙籍、词编剧戏等④。王氏《西厢记》注本不仅是现存最早的系统完整地校勘元杂剧的刊本,其校勘之科学、审慎,亦为明代元杂剧校勘之成功范例。闵寓五和凌濛初并为明末江南刻书名家,他们对《西厢记》皆情有独钟,见解独到。闵寓五认为一切世出世法曰真曰幻,元禛《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续西厢记》、李日华和陆天池《南西厢记》分别为西厢故事之幻因、搊幻、剧幻、赓幻、更幻、幻住,将其合刻为《会真六幻本》。他对元杂剧《西厢记》的注解,亦时能贴合剧情,评析入微。凌濛初所校刻的朱墨套印本《西厢记》“悉遵周宪王元本,一字不易”,他对该剧体例、脚色考订谨严,对语词、文意解证详审。《会本西厢》所附骥本注解、闵本箋疑、凌本解证,对《西厢记》阅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明代图书刊刻兴盛,《西厢记》插图本众多,据汪龙麟教授统计,有四十余种。插图本大量出现,主要是刊刻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同时,这些插图多出自名家手笔,除可与原文互读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会本西厢》之“会图”,收录包括弘治本、万历年间熊龙峰本、罗懋登本、玩虎轩本以及万历以后凌濛初本、三合本、魏仲雪本等二十六种重要刊本之插图,从中可一见《西厢记》插图演变之迹。“会图”前有汪教授撰写的《〈西厢记〉版画演变述略》,此文将《西厢记》版画刊刻情况分为万历以前、万历时期及万历以后三个阶段,每个时段结合不同的版本,分析版画刊刻版式、流派风格、艺术特色及演变趋势等,为读者欣赏和理解《西厢记》插图助益良多。
《西厢记》在不断刊刻的过程中,出现大量“副文本”,尤其是各刊本之序、跋、凡例、附录等,这些材料正如热奈特所云“为文本提供了一种氛围,有时甚至提供了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⑤,可以使读者进一步洞悉刊刻者对《西厢记》的接受和理解,及其同时代人的看法。《会本西厢》辑录了明清二十四种重要刊本之副文本,作为附录一置于第三册。附录二和附录三分别是《词坛清玩·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和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这两个刊本对王实甫《西厢记》增补删改较大,又是《西厢记》接受史上的重要论著,故将其单独附录于后。
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多代累积型作品,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营养和适应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从唐传奇《莺莺传》中莺莺为害人尤物,历经中晚唐和宋代文人对莺莺的同情,至金元时期,女真族、蒙古族统治中原,传统儒家文化规范相对宽松,这一题材逐渐演变为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之作。“花间词人”王实甫以绚烂的文采、巧妙的架构,将该题材演绎为纯粹的爱情,并提炼出普适天下的爱情宣言“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使《西厢记》成为享誉最盛的元代剧作。同该剧生成的多代累积相一致,其在后世的接受也经历了不断积累的过程,明清两代,该剧以全本或选本被刊刻的数量,居元剧之首。在刊刻的过程中,并被不断注解和品评。《会本西厢》便是汇聚这些注评本的集成之作,在编纂的过程中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和价值。
(1)序言慎思明辨,前言提纲挈领。
元杂剧《西厢记》为爱情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西厢记》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同时代剧作在表现爱情方面有何独特之处呢?爱情之作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些问题在张燕瑾先生所著《会本西厢·序》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张先生长期致力于《西厢记》研究,浸染日久,多有创获。张先生所撰长篇《序》文主要对《西厢记》的故事衍变、作者考辨、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慎思明辨,有重要的导读功效。尤其是第三部分“《西厢记》的思想”中“爱情的诠释”“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及“爱情文学的价值”等,分析鞭辟入里。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西厢故事进行了全新架构,张生和莺莺已经成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形象。但莺莺对张生的爱,是建立在张生白马解围、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基础上,即“方表才子施恩,足见佳人报德”。张先生认为《西厢记诸宫调》所表现的爱情“还没有达到男女平等自愿、没有附加条件的纯爱情的标准”,而王实甫《西厢记》中“早在张生施恩之前,他们就走完了以心相许的阶段,兵乱施恩只是给他们不合礼也不合法的爱情,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保护伞”。白朴《墙头马上》云“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亦言“愿普天下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张先生认为白、关之作皆重在表现相爱的已婚夫妇当长相完聚,而《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则表现的是有情的未婚男女亦当如愿以偿。他高度肯定《西厢记》的爱情观:“王实甫从改变人类婚姻观念的高度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明清人又未能超越之,不仅恩被古人,而且泽及当代。”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将这种观念表现出来,则需要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西厢记》写男女主人公初次在佛殿相见,张生“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莺莺则“侭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撚”。该剧为末本,张生通过唱词将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大家闺秀莺莺的感受,王实甫则借张生之口用富有禅意的话语传达给读者。张先生通过体悟禅宗心传第一公案“拈花微笑”,认识到王实甫书写莺莺看似不著力,却道出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真谛。他认为“把难以言喻的爱情体验提升到禅理的境界,是《西厢记》浅而能深之处,其他戏曲作品均未臻此境”。对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张先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这种决定只是在瞬间做出的,却是以长期生活积累做前提的”,青年男女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形成了自己的爱情审美观念,在心目中已经储备了一个朦胧的理想可意人形象,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人物时,便有似曾相识之感”,进而迸发出爱情的火花。爱情是文学史上的永恒主题,张先生认为其独特价值在于:“爱情从来就与专制不相容,强迫、命令不会产生爱情,爱情是在平等、自由、独立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爱情本身便是争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一种抗争”。在突显家庭和家族利益、漠视个人价值的传统社会,爱情之作的价值,尤不可等闲视之。张先生所论,洞悉爱情作品之本质,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西厢记》有重要意义。
《西厢记》版本众多,汪龙麟教授所作《会本西厢·前言》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对该书所选三十二种刊本进行了评述。评述以不同刊本的特征为主,包括构成内容、排版样式、体制特征等,也兼及各刊本的价值。汪教授对《西厢记》版本进行过专门研究,对这些版本可谓了然于心。该篇《前言》对《西厢记》爱好者和研究者走近该剧,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2)会评呈现“弹幕式”评点之特色。“弹幕”乃网络用语,指网友在欣赏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在电脑或手机客户端欣赏视频,本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艺术鉴赏活动,弹幕的出现,似将欣赏者置身于影剧院中,通过共情效应,获得独特的观赏体验。案头阅读《西厢记》,也是一种个人化的文学欣赏活动,《会本西厢》“文中会评”,仿佛使读者进入剧场,通过与明清时期戏剧名家进行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比如《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与莺莺在普救寺佛殿上一见钟情。这一见,“风魔了张解元”,莺莺也心生情愫,丫鬟催促她离开时,她“回顾觑末下”。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大家闺秀面对爱情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作为“情种”的张生,很好地领略到了莺莺的情意,唱出拨弄无数骚人墨客心弦之名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明清刊刻本中对此句多有评点,《会本西厢》将这些评点汇集在一起,现摘录如下:
【范旁】【龙旁】收煞了“刚刚打个照面”一句。【徐画旁】【田旁】此一部《西厢》关窍。【潘旁】此处方正写秋波。【谢眉】“秋波”一句,乃《西厢》一书之大旨。【范眉】【龙眉】【继眉】“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厢》关窍。【徐画诸眉】临去秋波那一转,乃《西厢》一部之衅端,一部之提要,一部之纲领,一部之关键,一部之游丝。【徐音眉】“临去”一句,一部《西厢》关窍。【汤沈眉】此总叙前因,以致怅望之意。“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厢》关窍。【三合眉】“临去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厢》关窍。⑥
诸位评点者意见相近,皆肯定该句唱词在整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但表述不尽相同。读者读至此处,看到这些评点之语,似有诸多先贤俊彦在旁,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也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有评点者意见相左之处,比如各刊本对“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一句中“现”的注解,现摘录如下:
【汤沈旁】 现,徐本“院”。【徐画眉】 【田眉】【延眉】“家”与“院”对,二字正指闺中,是想像其已到闺中之景如此。故古本“现”作“院”,大妙语也。今解者求其说而不得,妄解稀中,成得文理?【张眉】院者,指到闺中而言。讹“现”,非。【封眉】“相公家”三字甚虚活,与《王月英留鞋》剧“我本是深宅大院好人家”一样语意。徐本误认妄改,甚谬。【毛夹】观音现,本是“现”字,朱石津改作“院”字,而天池伯良皆从之。不知此句系元人习语,本不容改,况此本董词“我恰才见水月观音现”语,尤不得改。若云“现”对“家”不整,则《抱妆盒》剧有云:“若不是昭阳宫粉黛美人图,争认做落伽山水月观音现”,亦以“现”对“图”,何也?⑦
“观音现”与“观音院”孰是孰非,各刊本聚讼纷纭,也成为《西厢记》文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蒋星煜先生曾撰专文进行论述,从佛教文献出发,结合金元文学作品,详加考订,认为“观音现”的表述是正确的。⑧《会本西厢》将这些评点汇聚在一起,读者阅读时,若闻诸位大家坐而论道,各持己见。在倾听不同意见的过程中,读者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剧作的理解。
学术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承继先贤,又要勇于开拓,庶几可稳步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张燕瑾先生长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对《西厢记》用力颇劬,多有独到见解。张人和先生亦长期主攻《西厢记》研究,尤其是版本方面,开凿颇深。汪龙麟教授先后师从两位先生求学,承继业师学养的同时,不断开拓进取,在《西厢记》文本和版本等方面形成自己系统的认识。涵泳优游,方能新知泉涌。从《会本西厢》之《前言》和《凡例》等来看,汪教授对《西厢记》诸多版本了如指掌,谈来如数家珍。《礼记·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⑨这种承继先贤、持续开拓的精神,予于此书的编纂见矣。
①俞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 年版,第328 页。
②黄仕忠:《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前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年版,第4 页。
③张人和:《〈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社会科学战线》1997 年第3 期。
④王骥德校注:《绘图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前言》,中西书局2013 年版,第3 页。
⑤〔法〕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年版,第71 页。
⑥张燕瑾等:《会校会注会评会图西厢记》,学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9 页。为行文方便,引文稍有删节。
⑦张燕瑾等:《会校会注会评会图西厢记》,学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7 页。本处主要摘录对“观音现”进行注解的内容。
⑧蒋星煜:《〈西厢记〉的文献学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第506-513 页。
⑨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中华书局2017 年版,第7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