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荣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113
创新促进科技持续进步,促使社会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要求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作为人才输出的高校,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去调整教育目标和学科设置,鼓励学术批评,要求个性化教育,支持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总量不断增多,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但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对于各专业学生而言,专业课程尤其重要,对专业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薄弱,更加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故对专业课程的创新性改革应该引起重视,创新性教学是目前高校倡导的教学理念,能为国家提供大量创新性人才[1]。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围绕专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等能力。这将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的提高。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上述的要求,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地位显而易见,但是一直以来大多数课程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被动,以死记硬背通过最后考试为目的。即使有些专业课程采取了部分新的教学模式,如混合教学、翻转课堂,但是效果没有显著提高,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和延续。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科技一直在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应用型高校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信息量也较少,传递速度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定周期,导致内容滞后;而且教材只是静态的文字,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一般没有行业和专业前言,不能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专业发展去更新教学内容,一直按照固有的教材和课件教学,势必与时代脱节,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是应该与时俱进,如果一直沿用过去教学内容,一方面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至于不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变化,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沟通合作等能力也无法体现。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多数在课堂完成,课后不会主动学习,不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拓展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学,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体现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这种被动接受信息,学生学习仅仅满足于通过考试。至于这门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从不思考[2]。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专业课程老师也发现了这些问题,部分老师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如通过线上课程、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甚至有的也能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思考和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如果更好的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合理的设计符合各自学校和各自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上述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专业课传统的考核方法一般均以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形式完成。这种模式使得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靠考前突击获取课程学分;也会打击部分平时认真学习,考试发挥失常的同学的积极性。这种考核形式没有没能体现学生实际能力提升的情况,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和毕业的要求,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走上工作岗位可能无从适应。
一些学校和专业课老师也发现了此类问题,于是部分老师通过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来平衡上述问题。但是仅仅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仍旧没有反映出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因为大多数专业课程平时成绩仍旧停留在考勤、作业等传统考核方面,而这些方面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从不缺勤的学生有可能上课不怎么听讲,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在课堂上有可能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表面上看也在认真听讲,实际上什么都没听,对专业知识不熟悉,更不会去思考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同样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的同学,有可能不是自己思考的甚至不是自己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完全通过简单的考勤和作业反映出平时学习的情况,并且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有可能通过期末前的突击复习,达到考试合格。那么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想要课程创新性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考核形式值得关注。考核多元化值得考虑和借鉴。
结合专业课传统教学的问题,教学团队在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学习和改进,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课程面授对象一般都是大三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早已定型,学习思维已经固化。他们对专业发展充满好奇,但工程认识不足;他们乐于使用信息技术,但主动性较弱;他们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但需要老师精心的引导;他们喜欢动手,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校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进行教学创新,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认真分析学情和考情是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第一步。
任何课程都应该有目标,传统的目标不一定适应现在的学生,所以认清学期和考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修订完善新的课程大纲是十分必要的。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还特别明确了教学组织形式,并对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一是突出了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凸显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作用;二是明确了考核的标准及方法,对考核的规定,特别是过程考核的规定更为科学合理,并且尽量做到考核环节的可衡量,减少定性评价,确保了考核的客观公正。三是将考核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剔除了于课程目标没有联系的传统教学考核环节,确保了课程目标考核的科学性,做到了每个课程目标均有考核,每个考核环节必有对应的课程目标。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借鉴了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了满足课程目标,提出可行性计划,使学生能够体验式完成任务、项目或者竞赛,并且在完成任务、项目或者竞赛的过程中不停的改进,不断的思考和进步,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和自身学生情况,能够建设一系列专业课程教材更符合课程创新改革的要求。学生要能通过教材的阅读基本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要点,要能通过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教材能够向学生更好的传统专业的前言技术和行业动态。故对教材质量的把握或选取对专业课程创新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课前的导学,还有课中的研学,课后的拓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
鉴于教学内容固定的弊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变静态的课本为动态的小视频,使学习更生动具体,使专业知识更活灵活现,而不是原有书本的晦涩难懂。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对于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三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是陌生的。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书本去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通过把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点制做成动画和小视频(如百度百科的秒懂知识),使得这些专业术语和晦涩的理论生动起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后,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应用能力。
从教学模式方面看,线上课程建设后,教学模式更灵活了。但是也会有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获得了一些经验,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首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环节分两类,一类考核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在计算最终成绩时会按预定的比例进行统计计算;另一类考核环节,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单纯地考核,由于这些环节与课程目标无关,所以不计入课程最终得分,如签到、观看视频等,这些环节的考核得分仅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期末考试资格的依据之一。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课程学习的重点聚焦于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在网上刷“存在感”。期末考试命题上也做了很多调整,减少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考核,增加了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命题,这类命题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种考核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思维,也为全方位的评价教学效果提高了路径。
其次,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后,为了使理论能与实际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安排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任务、项目或者竞赛为导向,完成课程内容。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每组组长给每个组员评定每次任务的过程表现等级,完成项目任务能让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最终需要确保每位同学任务完全过程及结果,并且点评任务,指出问题,激发各组不断思考、改进和完善任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我们教学团队负责的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不仅能够较快的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概念呢和理论,也能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借鉴专业问题。与改革前相比,学生专业课平时成绩。提升,期末卷面成绩也一直在提高。
综上所述,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课程创新性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实事证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有一定效果。
应用型高校是高素质创新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教育教学创新要立足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作为培养这些创新性人才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创新思想和理念,还需要课程创新性改革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创新性教学改革是必须的[4]。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后的情况,可以看出创新性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推进专业课创新性改革模式,不断完善和深入创新性教学的改革,培养出符合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的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真正为国家输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