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

2022-12-31 04:36王雅董建许珂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型矩阵办学

王雅 董建 许珂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变革,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前进,要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懂知识、敢创新、有能力、高素养”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作为支撑。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设计专业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窗口,并非只是简单全盘引入外方院校的教学内容,模仿外方院校的教学模式,照搬外方院校的教学评价,而是需要在“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的引领下,合理参考外方院校成熟经验,充分利用外方院校优质资源,从专业、课程、课堂方面着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轫以来,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变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还需要在肯定成效的同时正视挑战与不足[1]。如何结合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以产出成果为导向,提供优化策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设计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从知识探究、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等维度,搭建符合专业特点的递进式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框架。在“四位一体”培养目标引领下,打造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型设计领域高端人才。

(一)创新型设计人才知识探究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及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为例,一方面,要能够概括图形、图像、字体、色彩、版式等设计的基本概念,识别品牌、包装、书籍、信息、装置、数媒、文创等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创作规律,熟练使用相关硬件及软件技术,形成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元宇宙技术、NFT数字艺术、AR/VR技术、AI技术等新兴概念与技术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变革,不断冲击着设计学科的边界,创新型设计人才更需要具备艺术类、计算机类、管理类、传媒类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由“单向度”转向“多向度”综合发展。

(二)创新型设计人才思维创新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思维创新目标体系包含具备充足的创新知识体系及综合的创意实践能力。首先,创新型设计人才要能够辨析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与创新思维训练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熟练应用创意设计的推演方法、分析方法、调研方法及设计方法。其次,创新型设计人才需要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选择并使用头脑风暴法、设问法等创新思维的技法,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展现基础创新审美意识及观察、调研、理解、概括、思辨等创意实践能力,形成系统的创新性思维。

(三)创新型设计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团队合作、创新创业、交流沟通、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是创新型设计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将面对更为多元的文化要素,需要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及全球化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

(四)创新型设计人才价值引领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应当在关注知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价值引领。首先,应当以设计专业学习为窗口,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时政,认识社会热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其次,应当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创意设计与创造传播,引导学生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审美的情怀意蕴,感悟中国设计的人文内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不断提升内在气质与品性。

二、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从理念思路、体系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参考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相关经验,该学院设计专业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一主线、双矩阵、三阶段”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

(一)把握“OBE”教育理念,形成引领效应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即产出导向教育,又称结果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具有三层核心内涵。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是成果导向,培养过程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成果产出为落脚点;三是持续改进,强调培养过程中的持续跟踪与动态优化[2]。OBE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思路,为设计学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

(二)凝练“一主线”,形成持续效应

“一主线”指的是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凝练了以“项目驱动,精准目标;理论建构,解决问题;产出导向,学以致用;拓展外延,创新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整体线路,通过“四环节”的层层跟进,形成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持续效应。

(三)搭建“双矩阵”,形成联动效应

“双矩阵”由显性矩阵与隐性矩阵构成,每个矩阵包含基础底层与进阶顶层。显性矩阵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夯实知识内容,挖掘思政资源;隐性矩阵在教学过程中体悟,强调能力塑造,实现价值引领。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显性矩阵的基础底层为知识内容模块,包含图形设计、图像设计、字体设计等基础知识体系;显性矩阵的进阶顶层为思政元素模块,通过挖掘、提炼将课程思政如盐化水融入显性矩阵的基础底层,实现“每课有思政,每时在育人”。隐性矩阵的基础底层为能力培养模块,包含交流沟通、国际视野、创新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自主学习等能力体系;通过凝练、升华至隐性矩阵的进阶顶层,形成以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民族自豪、美学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引领模块。通过“双矩阵”的立体搭建与相互衔接,打造有广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达成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联动效应。

(四)融通“三阶段”,形成递进效应

“三阶段”指的是通过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人才培养过程链条,最终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实现由理论认知转为情感体会与观念升华,并化于实践探索与设计创造,实现“三阶驱动”的递进效应。

三、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以OBE理念为指导的“一主线、双矩阵、三阶段”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框架性地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思路、逻辑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着手,探索落实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化培养路径。

(一)推动教学内容融合

在引进外方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持续更新并优化外方教学内容,从“立足时代-家国与世界的融合、立足文化-传统与当代的融合、立足匠心-语境与意蕴的融合”三个方面推动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创新。

1.立足时代,家国与世界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课堂”走入“大社会”,以“身边事”关照“时代事”,以“小切口”映射“大世界”。以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时代声音、生活故事为调研对象与设计灵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痛点、时代需求与国家发展,带动学生通过视觉设计传递社会正能量,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2.立足文化,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至专业教学,构建以“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创意设计+创造传播”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题。融入中华传统非遗文化、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等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演绎、视觉表现、媒介转化、技术迭新等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血液[3],以新技术、新媒介、新材料解读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活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更为有效地做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感悟传统文化底蕴、传承传统文化血脉。

3.立足匠心,语境与意蕴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深耕中国美学与中国设计的本体语言,引导学生从风格、文脉、特征、表达等方面探索中国美学与中国设计的视觉演化、视觉特征、视觉呈现,提升学生对中华美学意识、中华设计身份的认知,加深对中国审美语境、中国审美意蕴的热爱、了解与认同。引导学生探索中国美学与中国设计的内涵与外延,打磨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修养。

(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国外院校设计专业多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模式,推行课程讲授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一对一辅导所占比重较高。然而我国高校班容量较大,传统项目制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关注度与充分的参与度,往往会降低深层次的探索欲望。基于此,探索形成了项目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由理论认知,至情感体会,再至实践创造“三阶驱动”的培养成果。

首先,把握项目制教学模式灵活性强、可塑性强的特点,创新衔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教学法、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课堂讲授教学法、CBL(Case-study Based Learning)案例分析教学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小组合作探究法及OBL(Outcome Based Learning)产出导向教学法等五个环节,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开放性、互动性、启发性翻转课堂,各环节在相互衔接中共同推进。

其次,形成线上导学、回顾导入、知识讲授、知识拓展、综合讲评、思考整合、总结提升、课外拓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丰富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学生演讲、专题研讨、一对一辅导等线下教学环节及拓展资源学习、在线互动等线上教学环节。将设计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感受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由认知到思考、由思考到体会、由体会到升华、由升华到创造、由创造到延展。

再次,立足设计专业学科特点,深度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考察、专创融合、以赛促教、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等方式实现竞赛、实训、科研反哺教学,使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得以持续强化,共筑教学、竞赛、实训、科研等的协同育人生态。

(三)加快教学资源建设

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资源平台优势,建设了包含基础文本资源、线上辅助资源、数字演示资源、媒介拓展资源在内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专业教育及思政教育内容挖掘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

其一,建设基础文本资源。系统梳理中英文教材与参考用书,构建中英文文献与数据库、国内外设计案例与设计报告库,逐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设计实践能力。其二,建设线上辅助资源。利用中国大学MOOC等中方学习资源平台,Coursera、TED Talk、Lynda.com等外方学习资源平台覆盖课前导学与课后补强环节,利用自建设计资源网站汇聚历年优秀学生作品、顶尖设计公司优秀案例,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对学生的持续性影响。其三,建设数字演示资源。创建高质量多媒体课件资源与动画演示资源,创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交互硬件设备呈现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内容。其四,建设媒介拓展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融入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网站、应用程序及公众号资源,以学生易获取、所喜爱的新兴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发式、主动式学习习惯。

(四)统筹教学评价维度

国外院校设计专业的考核类型多以考察为主,考核形式多以项目作品集为主。基于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以引入质性考核标准及加强过程性考核比重为核心,多层面、多角度统筹教学评价维度,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协同评价。具体而言,量化评价包含线上平台学习、课堂小组互动、课堂作业展示、课堂演讲展示、作品集前期调研、作品集发展过程等环节的过程性评价,占比60%;以及包含作品集设计产出、设计作品展览等环节的终结性评价,占比40%。其中,通过作品集发展过程及作品集设计产出两个部分反馈课程思政物化成果,形成思政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体现思政达成情况,具体分为短期学习过程环节与长期实际表现环节,短期学习过程环节包含课前的激发导入、课中的归纳分析、课后的升华转化等评价项目,长期实际表现环节包含言论的观点表达和行为的价值选择等评价项目,以“能调研、能阐述、能融入、能创造”为标准考量价值目标的达成度。通过量化与质性评价动态地认识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教育评价与专业教育评价的合体。

综上所述,结合“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战略举措的相关要求,创新培养目标、培养机制与培养路径既是时代赋予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四位一体”的递进式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一主线、双矩阵、三阶段”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培养路径探索,有助于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且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创新型矩阵办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