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凤 刘真
鱼虾混养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水产无公害养殖技术,既能有效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控技术来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即可保证食品安全又可控制水体污染。鱼虾混养技术是将鱼和虾放到同一个池塘中混合养殖,如果出现虾病,鱼可以吃掉病死虾,隔绝传染源,起到防治虾病的效果,提升鱼虾的产量,而且还能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性,实现零药物使用、零农药残留的养殖。
和传统鱼虾单独养殖模式相比,鱼虾混养技术在很多方面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产量
传统鱼虾养殖池多为土池,鱼虾进行单一养殖,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养殖池中的微生物含量会不断累积,病害的概率会大幅度提升,鱼虾抗病能力也会随之降低,一旦发生不可救治的病害,只能选择排塘处理,虽然也有养殖成功的,但鱼虾的存活率比较低,只在30%~70%,年亩产量在400~800千克。采取鱼虾混养技术之后,鱼虾的成活率可提升到85%以上,年亩产量可提升到480~900千克,经济效益也随之提升。
2.食品更加安全
传统鱼虾养殖中需要通过大量化学药品来控制发病率,提升产量,如何处理药物残留,提升鱼虾的安全性丞待解决。而鱼虾混养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鱼虾混养可提升池塘的物种多样性,改善水环境,将发病率降低。而且鱼可吃掉病死虾,切断病害传播途径,无需药物就能防治病害。
3.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粗放式的养殖模式,经常因为检测出药物残留被退货。而采用鱼虾混养技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药物,也就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再加上我国水产品溯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可有效提升出口检测的合格率,更好的提升市场竞争力。
1.优选养殖条件
在水产无公害养殖中应用鱼虾混养技术时,养殖池的面积控制在1~3公顷效果最佳。池底需要进行整平处理,并铺设一层泥沙,提升养殖池的保水性。深度控制在1.2米以上,并保证每口养殖池都有独立的给排水系统,保证养殖池中的水能够全部排出[1]。进水水质符合海水养殖水质的标准,有条件的养殖池可利用自然潮差实现进排水,无条件的可通过水泵自由提水,养殖池中的盐度要控制在15以内,每公顷养殖池中需要配置4~6台功率为1.1~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
2.做好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在鱼虾混养之前,需要对养殖池的给排水系统、围护结构、堤坝等进行全面检验,通常用20目筛绢网围绕成围护结构,布设鱼虾暂养池。鱼虾苗种在正式放养之前,要先将养殖池中的水排干,清除池底淤泥,保证池底能够暴晒15天以上。养殖水要用60目塞卷网进行过滤,保证一次就能注满水,并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再进行8天左右的暴晒,保证池水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时,才能进行鱼虾苗种的放养。
3.科学放养
在应用鱼虾混养技术时,虾苗最好选择斑节对虾,全长控制在1厘米以上,鱼苗可选择黄鳍鲷鱼,长度不小于12厘米,或者是鲻鱼,长度不小于3厘米。可在每年的4月中旬放养鱼苗,一次性放养效果最佳。虾苗可在每年4~6月分1~3次放养。在鱼苗和虾苗放养之前,需要先进行病原检测,达到要求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才能放入到养殖池中。斑节对虾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15~30万尾,要先在暂养池中放置20天左右。黄鳍鲷鱼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1500~3000尾,鲻鱼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450~750尾。
4.合理投喂
在鱼虾混养中,投喂的饲料要选择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在暂养池中斑节对虾可选择幼虾饲料进行喂养,具体的投喂方式为:每天投喂适量的红肉蓝蛤。放养到养殖池之后的第二天进行正式投喂。如果养殖池中的水温在20℃左右,每日投喂量为虾自身体重的4%~5%。当水温超过25℃时,日投喂量也要适当增大,增大到6%~7%。按照水温、虾的摄食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投喂2次,如果遇到阴雨天,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或者不投喂。
5.严格调控水质
在鱼虾混养前期要将水色调为清淡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5~45厘米,pH值控制在8.2~8.8,每隔15天要喷洒一次微生物抑制剂。到中后期,随着投喂量和投喂次数的增加,每天晚上要开启增氧机进行增氧。如果水质变化严重,在白天也可以适当开启增氧机[2]。
6.病害防治
在水产无公害养殖方面应用鱼虾混养技术时,为避免影响鱼虾的产量和品质,在病害防治中需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所选择的病害防治材料,必须全部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的使用标准。对斑节对虾而言,常见的病害是病毒性疾病,保持水质质量,水环境稳定,可有效预防病害。在病害比较流行的季节,要定期投放微生物抑制剂,保持养殖池中的水质良好。养殖的中期每隔3~5天投喂一次维生素C,以降低死亡率。
7.日常管理和收获
在鱼虾混养全过程中,要每天定制检测溶解氧、水温、水体的透明度、pH值等。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指标,做好详细记录。每天要进行不少于2次的巡塘操作,观察鱼虾的活动情况。每年8月开始,斑节对虾的体重达到25克/尾以上后用笼网进行捕捞,鱼类在年底进行拉网或者干塘捕捞。
为避免鱼类受到伤害,在鱼虾混养时,要选择草鱼或者是罗非鱼和对虾进行混养。避免鲤鱼、鲶鱼等攻击性鱼类和对虾混养。鱼虾混养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虾苗、鱼苗的放养密度,才能保证鱼苗和虾苗健康生长,提升产量和品质。为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在病害防治中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可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在控制和解决病害的基础上,避免污染水产品的安全性,提升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鱼虾混养技术在产量、安全、竞争力等方面有显著优势,非常契合水产无公害养殖的要求,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每个应用环节,才能发挥出鱼虾混养技术的优势,提升鱼虾的成活率和品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