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隘篇》到《续审隘篇》
——兼论黄沛翘对松筠守边思想的发展

2022-12-31 03:58耿可馨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西藏思想

耿可馨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一、黄沛翘对松筠守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防御对象的变化

松筠的《审隘篇》作于嘉庆三年(1798),是时国内蒙古族准噶尔部已经平定,国外哲孟雄部(今锡金,下同)尚为西藏之藩属,虽大半已不幸被廓尔喀(今尼泊尔,下同)侵占,但仍存自卫之力。详审要隘在于防患未然,松筠的守边思想在于资政备览,正如他在文中提到:“藏地从前因防准噶尔侵犯,故自前藏东北哈喇乌苏直至西北极边阿里一带三千余里原有卡防,其后仰赖天威,剿灭准部,乃除边患。今卡防久撤,无庸备述。”①

黄沛翘的《续审隘篇》作于光绪十二年(1886),是时英国殖民主义大肆扩张,且死盯我国西南边境。文中“今英吉利占据五印度,兼并廓尔喀、哲孟雄诸部,铁路已开至独吉岭,其言重在通商。而唐古特部重又复迭次阻挠,难保不激生变故,且边界野番杂处,万一乘机窃发,处处堪虞,是则南界之防,尤今日之急务也。”即是如此。

由此可见,我国西藏地区的防御重心已由调控民族内部冲突转变为抵御帝国主义野蛮侵略,西藏地区危机四伏,侵略战争一触即发,因而对西藏地区的地理地势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二)防御重心的迁移

松筠在《审隘篇》中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我国西藏地区西南一带,这一点是立足于当时防御现状的变化:“至若西南有萨喀,有济咙,有聂拉木,有绒辖,有喀达,有定结,有干坝,有帕克哩一带。既为沿边阨塞,皆宜审辨详识也。”清代前期,为防御蒙古族准噶尔侵犯,清廷曾把西藏地区的防御重点放在藏北阿里高原地区。嘉庆年间,虽然蒙古族准噶尔部已不再是边疆威胁,但松筠继承了传统防御思想仍坚持考察记录,在此基础上他把防御重点放在我国西藏地区西南一带的险边扼要之处,实有大局意识。

到了黄沛翘的《续审隘篇》中,他把整个西藏地区南部的防卫列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松筠之后历经短暂的和平,光绪年间国外正值英国大肆吞并印度、廓尔喀、哲孟雄诸部,企图从南境骚扰我国西藏领土之际,完善边防之事迫在眉睫。因此,黄沛翘认为“南界之防,尤今日之急务也。”

至此,从清代前期的西藏地区藏北防线,到松筠关注的西藏地区西南一带,再到黄沛翘对西藏南境沿边一带绵延数千里地的防卫部署设想,西藏边境戍卫观念基本形成。

(三)防御视角的不同

松筠在《审隘篇》中从微观上具体说明了汛地的守备力量,比如“聂拉木内有定日汛,守备一员,统领汉番,弁兵镇守。”“江孜亦设守备统领,汉番弁兵介绍镇守,所有定日、江孜二汛皆属后藏都司统辖。”;还有各个关口险要程度,如“东界其甲错木为天险,且有瘴气。”“由哈喇乌苏转向西南,过哷征经达隆共行九站可抵前招,中有阨塞,不甚险要。”另外还提到了通衢功能,例如“经察咙蛮寨、曲多江巩、阿尼巩三处卡隘,过阿仲拉大山转西即至萨迦,是为左路即贸易通衢。”

但是松筠的《审隘篇》中除了提到藏曲以外,几乎没有涉及对河流的描写,连西藏南部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雅鲁藏布江都未提及。如“哲孟雄人民虽大半已被廓尔喀侵占,然其部中有大河,名藏曲,所有河北百余户仍能保护,部长依河据险,坚守自固。盖藏曲水深,溜急,难度,源自喀达一带,众水汇流至布鲁克巴界,而南入噶里嘎达部。唐古忒谓南界有水城,无庸戍多兵,是为边外阨塞。”

黄沛翘恰好相反,他在《续审隘篇》中没有对要隘的险要程度逐一进行表述,而是记录了西藏边境沿途的行径交通路线;没有详细说明隘口险要与否,而是从宏观上总结了西藏地区南部一带地理地势的总体分布情况。如“盖藏南沿边一带之要隘如此。且夫藏地,层冈叠巘,峻峭插天,皆发脉于冈底斯山,而蜿蜒分布者也(藏南沿边一带数千里,夷人通谓之希模黎雅大雪山),急溜危湍,纵横匝地,皆会归于雅鲁藏布江,而曲折南流者也。(惟极西之冈噶江与江卡以东之怒江、澜沧江三水各趋南海,不入雅鲁藏布江。)”黄沛翘创新之处在于他在宏观布局的情况下进行了微观分析,并不只是简单的罗列。据他分析,我国西藏地区后藏一带尤为重要,自札什伦布东北,至江孜汛西南,再至定日汛,“皆孔道”且“距边较近”,已然一言以概括其地势之险峻,所以要“重兵镇守”。

此外,黄沛翘对河流描写详尽,如“至甲噶咱义,折东南流入貉貐野人境。(下流经印度入南海)由咱义东行,逾雅鲁藏布江,又东过乌苏江,(源出墨竹工卡以北,下流入雅鲁藏布江)又东过桑楚河,至薄宗。(桑楚河发源拉里以西之桑楚山东南,流经薄宗出都克里山,为薄藏布河南流入罗喀布占国界,下流入雅鲁藏布江)又东绕龙川江上游,过怒江,经洛隆至嘉裕桥,再东绕道出王卡之西,循澜沧江西岸,又东南过江,直抵云南丽江府属之维西厅。”这其中包含了河流的发源、流经、走向、汇合之要素,根究实际发祥汇集之地,足见黄沛翘堪舆功夫之深厚,观察细节之入微。

(四)继承与发展

总的来说,黄沛翘的《续审隘篇》对松筠的《审隘篇》发展创造之处集中于防御对象的变化、防御重心的迁移、防御视角的不同。防御对象上,从松筠时期蒙古准噶尔部民族遗留问题转变为黄沛翘时期廓尔喀、英吉利外部侵略问题;防御重心上,在西藏地区原有藏北防线基础之上,从松筠重视西藏地区南部到黄沛翘把防御部署思想扩大到西藏地区整个西南部;防御视角上,松筠主要落笔在要隘关口的险要程度、戍兵情况上,黄沛翘则侧重于宏观上把握山川河流的起源汇集,地理地势的走向。二人防御思想的不同点在于,松筠的出发点仍是传统的保守型防御思想,而黄沛翘思想先进,已然注意到交通线路,运输命脉对守边的重要性,他在《西藏图考》中详细记载了清代有关我国西藏地区交通路线的各种图文文献,这点难能可贵。

当然,除了不同点,黄沛翘对松筠的守边思想也有继承之处。松筠的防御思想核心是“仅述要隘,以示汛官,以重操防”。松筠写《审隘篇》的目的在于未雨绸缪,以防我国西藏地区北部再被侵犯,而且把我国西藏地区西南一带也划到防御范围内。他认为卫边之计在于实际审查、绘图记录,使驻守官兵了然于心,在实际操练中有所侧重,举要治繁。而黄沛翘的防御思想核心是“盖察地舆者贵原委之周知,而谈军务者贵险要之备悉”。黄沛翘与松筠的守边思想一脉相承,但时代背景、外部环境的变化让黄沛翘的审隘思想有所变化,更具现实意义。西藏地区南部数千里国土绵延,英国人以其殖民地印度为侵略中心,觊觎我国领土,故不得不防微杜渐,详审悉知要隘,多设卡防关口,以防我国神圣国土沦落他人之手。

二、黄沛翘守边思想的价值

(一)黄沛翘生平

探讨黄沛翘的守边思想之前,先论其人。

目前还没有任何资料详细记载黄沛翘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大部分书籍论文中都说他字寿菩,湖南善化人。但考其家谱记载:黄沛翘,建星次子,湖南宁乡双观黄氏,少长季房锦房,册名沛翘,派名懋諴,字绶夫,号寿菩,晚号澹园,行二,道光己亥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十一日亥时生,湖南长沙府宁乡县学廪膳生,民籍,肆业城南书院,同治丁卯科(1867年)乡试中式举人,拣选知县,应前贵州提督周达武檄,佐戎川黔劳绩,保举四川即补知县,加同知衔。同治十年(1871年)奉解黔饷,[1]办理贵州全省营务,统领兵勇,保至花翎布政使衔,四川即补道,督办四川通省厘金总局事务,光绪乙酉科(1886年)四川乡试文闱点名,光绪十三年(1887年)奏署四川成绵龙茂松理懋地方等处兵备道,兼营水利,总理屯政事务,著有《西藏图考》八卷、《四川峨山图志》若干卷,及《澹园文集》《澹园诗集》《金刚经集注》梓行于世。光绪丁亥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九日亥时卒,葬四都四区青山湾住屋对岸。[2]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论材料证明黄沛翘是否入藏,现存文献中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是“曾于光绪十年入藏”[3],“光绪九年随道员仕彬入藏勘办藏廓纠纷”[4],其他如《中国文化大典·西藏图考》中记载:“作者以亲自考察所得”[5];《中国近现代地图学史》中记载:“黄沛翘通过博览历代地志并亲自考察,画方计里,绘成地图,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撰成《西藏图考》。”[6];《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西藏图考》中记载:“核以亲自考察”[7]。

而认为黄沛翘并未入藏的学者较多,如《中国地方志词典·西藏图考》记载:“虽足未履藏地,而勤考西藏地理、形势、风俗人情,编成此书,俾当局按图索骥,以谋抚藏御英之策。”[8];《西藏自治区志·测绘志》:“因黄沛翘并未赴实地考察,况且手中又无西方人绘制的西藏地图作参考,也未见过康熙、乾隆时期绘制的舆图,故所描绘的地图多为靠询问和想象所画。”[9];吴丰培也认为黄沛翘“未身履其地”[10];《近代康藏重大实践资料选编》:“即‘卡珞’之衍称,源出黄沛翘《西藏图考》。因黄并未到该地考察过,仅凭传闻而录,故该书中关于杂瑜一带的记载多有讹误,程凤翔曾著《喀木西南群说辨异》一文驳之。”[11]诸如此类繁杂冗多,不一一列举。

可见,黄沛翘实为湖南人,曾于四川做官且行伍出身,较为关注军事要塞,他所著《西藏图考》是参考各本清代西藏方志的博采众长之作。虽不一定曾亲身涉足,但考据精谨,内容详实,这是《西藏图考》为人们所称赞推崇的原因所在。黄沛翘的《续审隘篇》虽未付诸实践,使之发挥戍边之实用,但是文中的防御思想委实难得,黄沛翘自己真正做到了堪察地舆时周知原委,详谈军务时备悉险要。

再论其世,清代学者有盛行研究边疆地理之风,原因不外乎两点:内因与外因。于内,需了解国情现状加强边疆管理;于外,鸦片战争后部分学者开始“睁眼看世界”,积极守边备边,为解决边患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有志青年如姚莹便发出了“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12]的呼喊。黄沛翘的《西藏图考》便是集清代末年西藏方志研究精华而成,为警示国人保卫我国西藏地区,抵御外来列强侵略而作,故侧重于险要山川、边寨前境的地理介绍,以备国家缓急之用。

(二)黄沛翘守边思想的价值

黄沛翘的守边思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续审隘篇》的后半部分,因立足西藏南境山川地势,纵论藏地边防,目光犀利,见解深刻,一时竟成为关乎藏地边防的时评热文。《续审隘篇》后半部分遂被冠以“西藏要险考”之名,成为新旧媒体争相转载抄录的对象。[13]

黄沛翘守边思想的价值主要有三点。

一是预判性。整个清代,清廷先是解决中国内部蒙古族准噶尔的矛盾,为此在我国西藏北部筑立了完整的防线,松筠在此基础之上认为仍要巩固卡防且开始关注西藏地区西南范围,但尚未发现西藏南部地区潜在的隐患。其后姚莹于1845年写成一本西藏游记——《康輶纪行》,书中除了记述我国西藏地区地理、历史、政治、宗教和风俗习惯以外,还揭露了英、俄等国对我国西藏地区的侵略野心。

而黄沛翘在《续审隘篇》中结合地舆,审时度势,分析出了列强意图侵犯我国西藏地区的具体方向路径,他把范围缩小到与我国西藏南部地区接壤的诸如哲孟雄、廓尔喀、布鲁克巴(今不丹)等地,精准定位了防御范围,预判了英国在清末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入侵,可谓高瞻远瞩,思想价值极高。关于黄沛翘《续审隘篇》的预判价值,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后果为黄氏言中,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国军队入侵西藏,继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帝国主义势力亦侵入西藏,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长驱直入,攻占江孜、日喀则,而进占拉萨。”[14]“清末英军两次入侵我国西藏分别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且皆由我国西藏南境界邻哲孟雄之地攻入。黄沛翘在英军第一次入侵西藏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西藏南部毗邻哲孟雄、布鲁克巴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殊为难能可贵。”[15]

二是先进性。黄沛翘的防御思想更加进步活跃,他冲破了传统守边思想的藩篱,形成了缜密严谨的戍边观念。虽身处封建时代末期知识分子命运飘摇不定的年代,仍心系国家,以史为鉴,争取自强自立,自觉承担起戍卫国土的责任。《西藏图考》中提到:“故规印度所以卫西藏,卫西藏所以固蜀都。设西藏有警,蜀能安枕乎?履霜之思又岂仅在蜀。”“辅车相依,有备无患,斯不易之言也。”川藏本就一体,故黄沛翘虽仕官于四川但仍萦怀藏区,这也展示出他的大局观念。

三是实用性。黄沛翘早岁从戎,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贵州军起义,从亲身实战中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他曾在《西藏图考》中说“故旌旗所向,靡不克捷,甫三载而全黔平,乃益知舆图之关系匪轻也”。据记载:“自18世纪末期起,英俄等国派遣间谍入藏绘制了大量的地图。而中国当时明显落后,在英国陈兵于西藏边境,随时阴谋入侵的紧迫形势下,绘制清晰、准确的西藏地图已成为19世纪80年代的当务之急。黄沛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承担了这一任务。”[16]黄沛翘详考众多清代西藏方志,分类条别清晰,采用规方计里的方式绘图而成《西藏图考》,且图文互参,条目备载,考证扎实,使用价值极高,被许多书称赞为清代最佳西藏方志。

三、结语

松筠的《审隘篇》与黄沛翘的《续审隘篇》都是研究我国西藏地区守边发展沿革与守边思想的重要文献。黄沛翘继承了松筠传统的守边思想而又有创新之处:更富实际功用、更精确的防御范围。这也让黄沛翘的守边思想有了不一般的价值,即预判价值、进步且实用的文献价值。当然,二人戍边思想不谋而合,这两篇文章都是时代的佼佼者自觉承担国家责任,为守卫国土而作。

注释:

①文中所有原文引用来自黄沛翘《西藏图考》光绪甲午本.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西藏思想
都是西藏的“错”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思想与“剑”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