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气虚论治癌因性疲乏理论及治法探析

2022-12-31 03:06宋清雅杨婧妍张钟玥王苏晋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因性肝气气虚

宋清雅,耿 鑫,杨婧妍,张钟玥,王苏晋,吴 煜*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1]指出,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相关而与近期活动无关的身体及情绪上痛苦、持续、主观且影响正常功能的感觉。与一般性疲乏感相比,癌因性疲乏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休息不可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疲劳感很少单独出现,常伴随疼痛、抑郁、压力感、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恶心、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贫血、功能减退等合并症,以症状群的形式出现,较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病率高达75%~100%[2]。CRF 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癌症治疗造成的精神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炎症的产生和压力介质的释放、激素水平变化[3]、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密切相关,肿瘤相关的恶病质和感染等并发症亦为疲乏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对轻度CRF 的治疗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运动疗法、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干预、休息和睡眠、营养支持等,中至重度CRF 的治疗还需配合药物治疗如精神兴奋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固醇皮质激素等[4]。以中医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补充和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如中药、针灸等疗法对CRF 的治疗效果越来越被国外认可,然尚缺乏高质量的可靠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3]。

根据其病因、症状和体征特点,中医将CRF 归为“虚劳”范畴,是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虚损为特点的慢性虚弱性疾病的证候总称。中医理论认为,肝为罢极之本,肝气虚则肝脏精气虚损,肝脏升发、疏泄的功能失职,进而导致气虚血瘀、气虚血弱,其证型与CRF 所伴随的疼痛、抑郁、失眠、贫血、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等证型特点相符。然现代医家对中医理论中肝脏的论述中常论其气之有余、阴之不足,而较少论其气之不足。为了阐明肝气虚证候与癌因性疲乏所伴随的病机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肝气虚证候特征及其证治为线索,借助第5 版《中华医典》,以历代医家的著作为依据,系统挖掘与肝气虚相关的论述及医案,进而挖掘从肝气虚认识癌因性疲乏的理论依据,并具体分析肝气虚证候的治疗原则和用药特点,以期对开拓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论治方面的临床思路有所裨益。

1 肝气虚证候特点

肝气虚证候在《灵枢·本神》就有提及:“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诸病源候论》记载:“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将补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5]因小儿“肝常有余”“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等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且临床肝气实证、肝血虚、肝阴虚证型最为多见,肝气虚证多被医家所忽略。明清时期随着肝气理论的逐渐发展[6],肝气虚证逐渐被医家所提及。如明代朱丹溪将妇女妊娠期嗜食酸性食物归于肝气虚,《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将肝气虚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认为肝气怯者常不能行而脚细。肝气虚的病机理论亦逐渐发展,唐容川言“木之所以克土者,肝血虚,则火扰胃中;肝气虚,则水泛脾经,其侮土也如是,非真肝经之气血有余也”[7],提出肝气克脾存在肝气虚而克脾的情况。有学者基于古代医籍对肝气虚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视物不清、筋挛不遂、胸胁胀痛、胆怯善恐、咳衄、崩漏、抑郁寡欢、易感外邪、善太息、懈怠疲惫、爪甲枯11 个症状占比最高[8]。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肝脏精气不足不能上注于目故可见视物不清;肝主筋荣甲,过胁肋及少腹,与筋脉拘挛、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爪甲枯等病症相关。《素问》“五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揭示了肝气虚与胆的虚衰关系密切。从统计结果来看,肝胆气虚相兼出现时,情绪多表现为易恐;肝气虚弱所致气血疏泄不畅可致气郁,症见抑郁寡欢、善太息;而肝气虚证作为主要证候时,气虚证候可反映在全身[9],故易感外邪、倦怠疲惫亦较为多见;咳衄、崩漏与肝藏血功能失职有关。综上可见,肝气虚证候与肝所主及开窍的组织及器官失养、肝经所过之处的功能失调、肝疏泄乏力所致的情志善恐或抑郁、肝藏血功能失职所致的出血及升阳乏力所致抵抗力下降、疲倦为主的气虚症状有关。

2 癌因性疲乏证候与肝气虚证型的相关性

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证候主要表现在疲乏、情绪及睡眠不佳、疼痛、营养不良4 个方面。唐容川言:“世上虚痨,多是肝虚。”[7]《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3 次提及虚劳有关“诸不足”,表明虚劳久病虚损、牵连他脏、易生他病的特点。从该篇9 首治疗虚劳的方剂来看,其临床症状繁杂而实则证型较为单一,不外明辨脏腑阴阳气血之偏颇、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之有无,以补为主,兼顾祛邪。以下试从肝气虚与疲乏、情志、疼痛的关系及证候特点出发,试从一元论角度分析肝气虚证候特征与癌因性疲乏证候的相似之处。

2.1 肝为罢极之本 《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者,罢极之本。”“罢极”含义有六:一者“罢”字同“疲”,意为疲倦、疲劳,《说文》曰“燕人谓劳曰极”,故罢极即为疲劳,正如《素问经注节解》所言:“肝主筋,过劳则运动乏竭而困倦矣,故云罢极”[10];二者“罢”应作“能”“罴”,“罢极”是耐受能力的象征;三者“罢极”意为“四极”,即四肢,肝主筋,故为四极之本;四者“罢”为松弛,“极”为紧急、拘急,是肝主筋之运动功能的体现;五者“罢”为现代汉语的免除之意,意为消除疲劳;六者“罢极”作病位及病名解,意为背病。综上可见,历代医家认为肝与人体的运动、耐劳、消除疲劳的能力相关。《医镜·诸气》言:“肝气虚,则筋脉不和,头空少睡。”[11]人之运动由乎筋脉协调用力,肝藏血者濡润筋脉,提供营养及物质基础,疏泄者调畅气血,维护功能,消除代谢产物。“肝虚则生寒”,指肝气虚者筋脉易为风寒所中,如《续名医类案·痛痹》:“一妇人臂痛肢挛,不能伸屈,遇寒则剧,脉紧细,正陈良甫所谓肝气虚,为风寒所中,流于血脉经络,搏于筋,筋不荣则干急而为痛。”[12]同时,肝脏的功能与他脏尤其是脾、肾密切相关。《血证论》言:“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张锡纯认为,元阴元阳虚衰之脱证当从肝虚立论,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元气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气之上脱,亦即由肝之疏泄也”[13]829,“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14]2,更加突出了肝气、肝阳在一身元阳中的重要地位。

2.2 肝气虚与情志 肝藏魂,《素问·方盛衰论》“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指出肝气虚不藏魂而恐惧。《灵枢·本神》进一步解释:“肝气虚则恐,以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不足,则怯而恐也。”故肝气虚可见恐惧不安,魂不守舍。《素问悬解》刺法论篇言:“秋刺春分,泻其肝木,肝气虚怯,而疏泄太过,不能藏往,故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15],较前多了健忘的特点。肾虚者主恐,刺疟篇对“肝气虚则恐”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木陷于水,则意常恐惧,是其肝气不足”。

肝在气为语,在液为泪,默默不语、喜悲伤欲哭与肝脏有关。如《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指出情志因素可导致肝气虚证型的产生:“悲哀伤肝,肝气虚也。”[16]347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多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抑郁寡欢,甚至担忧、焦虑、恐惧、失眠,而癌因性疲乏作为一种自觉症状,这种不良情绪更会加重患者对疲乏感的感受。《严氏济生方·肝胆虚实论治》指出肝虚寒证型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谋虑过制,喜怒不节,疲劳之极,扰乱其经,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时作寒热,胀满不食,悒悒不乐,如人将捕,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口苦头痛,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怒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而滑者,皆虚寒之候也。”[17]肝主谋虑,谋虑太过、疲劳过极则肝精暗耗,精不化气,肝气虚弱,虚寒者胁下坚胀,为阳虚不得调达气血所致;疏泄失职则寒热时作,亦有虚证之偏阴偏阳之不同;肝阳不能鼓舞胃阳腐熟水谷则胀满不食,肝气虚者疏泄无力故见悒悒不乐;肝气虚则恐,故见如人将捕;肝阳不升,不能上输于目故眼黑生花,视物不明;肝主筋荣爪,而口苦、头痛、情绪不稳、不得太息者,病在肝,以脉测证,脉沉细为气血虚,滑为郁,证属肝阴阳虚,虚郁并见。

综上,肝气虚则木陷于水故出现恐惧,肝气虚失于疏泄导致肝气郁结故悒悒不乐,故肝气虚与恐惧、抑郁的不良情绪相关。而恶性肿瘤患者对预后的担忧、部分功能活动的丧失、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所致毒副作用的产生引起的不适等原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均会对疲乏感产生促进作用[18]。且忧思过度、疲劳过极、生活作息紊乱均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出现肝气虚证候,导致机体激素水平紊乱,免疫监视能力降低,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监视、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2.3 肝气虚与痛证 癌因性疲乏所伴随的疼痛是因肿瘤本身引起的炎症、占位、侵犯及牵拉周围组织器官等造成疼痛,可合并出现相关脏器功能失调等情况。对于肝气虚证候的疼痛特征,不通则痛者多责之于气滞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虚不能推动血行,疏泄乏力,可致气虚血瘀致疼痛,法当疏肝补气活血。如《医宗金鉴》将胁痛在气者用四君子汤加柴胡、青皮治疗,失血过多虚痛者八珍汤加肉桂以治[19],八珍汤补气血,肉桂温阳化气的同时,芳香之效又有疏肝之能。不荣则痛者,又如《医略六书》所载“肝气虚衰,生阳不振,故肝血不能荣筋,筋萎不得自收持焉”[20],指出肝气虚则肝阳不振,不能生血荣筋以司运动。筋缓者当责无气,筋急者可因气虚或实邪阻滞不能运血所致。观之临床,癌因性疲乏患者多合并血虚,如贫血、营养不良等,且补气之时难免温燥伤阴,故常在补气升提的基础上加熟地黄、当归、鸡血藤、女贞子、旱莲草等养血活血。明代张景岳指出,肝肾精气虚不能化气,气虚则血亏,除气虚外,亦有血虚不荣之疼痛:“凡房劳过度,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16]562《医学入门》[21]指出肝血虚的症状为疼痛悠悠不止,且血虚不藏魂可出现善恐、如人将捕之之感,进一步将肝与恐的关系进行了延伸。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所致的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等会加重疲乏的出现,与癌症患者癌肿阻滞导致气滞血瘀不能输送气血、机体气血虚弱无力抗邪、阳气生化乏力有关。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倘于此证,不知培气血,而但知行滞通经,则愈行愈虚,鲜不殆矣。”[16]562《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亦同此理“气弱之人,胁下痛,脉弦细”[22],指出其病因多为劳役怒气,须标本同治,方以八物汤加木香、青皮、肉桂,或用枳实。可见肝气虚、元气弱、气滞血瘀可致疼痛,其治以补气活血为主。

2.4 肝气虚与气血生化 癌因性疲乏以气虚症状为主,表现为不耐疲乏,疲乏感难以缓解。人体之运动由乎筋骨,《黄帝素问直解》言:“肝气虚,则气少。”[23]气虚多责之肺、脾、肾三脏,然元气之上行由肝来敷布:“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本草经解》云:“胆者担也,生气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24]《吴医汇讲》指出肝阳虚弱则脾土健运乏力:“肝阳虚而不能上升,则胃乏生发之气,脾无健运之力。”[25]肝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乏力,活动无力,不耐疲乏。肝在时为春,主升发、调达,“气生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26],肝虚则生化困乏,脾土不运,肢冷便溏,肝虚疏泄不及则气郁,神疲短气,懒言善太息。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言:“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27]34其在升阳顺气汤方解中言:“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27]20-21故肝胆升发、调达的功能运行正常,脾胃才能运转有力、生化有序。

3 肝气虚证治

3.1 气虚者首重益气,稍佐理气 宋代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中记载:“一产妇腹中似有一块,或时作痛而转动,按之不痛,面色萎黄,痛则白,脉浮而涩,余谓此肝气虚而血弱也,不信,乃用破血行气,痛益甚,转动无常。”[28]言其治当需补肝,虚回而痛自止。

《难经》言:“损其肝者,缓其中。”张锡纯提倡温补肝气,认为人参补气之力胜于黄芪,黄芪升气之力胜于人参,“大气陷而气分之根抵犹未伤者,当用黄芪,大气陷而气分之根抵兼伤损者,当用人参”。而黄芪各脏腑气虚皆可补,且其性温而能升,而脏腑之中秉温升之性者为肝木,有同气相求之妙,故常以黄芪为补肝之主药:“凡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药不效,重用黄芪。”又须少佐升肝化郁理气之品顺肝之性,使补而不滞。《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冷,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不效,且羸瘦…… 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14]303,用黄芪24 g 益气,柴胡、川芎各3 g助肝阳疏泄以畅阳气之升达,使用数剂而诸病皆愈。以升肝舒郁汤治疗肝气虚弱、郁结不舒者:“黄芪与柴胡、川芎并用,补肝即以舒肝,而肝气之陷者可升;当归与乳香、没药并用,养肝即以调肝,而肝气之郁者可化。”

胁疼剧烈之精神昏聩者,张锡纯认为脑髓神经为灰白色筋与肝相关,治当以补助肝气为主[16]729-730,化郁药辅之。重用生黄芪健运中气,白芍、玄参柔肝止痛,乳香、没药、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生麦芽三钱调理肝脾之阳以助肝气升发调达,甘草和中缓急。肝气虚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者以四君子汤合厥阴病主方乌梅丸等加减。坎中肾阳为气之根,故气虚不升之重症在鼓舞肝脾之阳上升的同时亦要注意坎中肾阳的充足。乌梅丸温、清、补、涩同用,方中附子、肉桂、细辛、干姜、花椒壮阳扫阴,散少阴之寒又暖命门之火,升人身坎中之阳以畅达少阳肝木之升发[29],乌梅、当归柔肝,使散中有收,黄连、黄柏佐助以防辛温太过,合人参、茯苓、白术又增益气安神之效。

王旭高治肝法中,补肝气药以辛味为主,如菊花、生姜、细辛之类,肝胆之气的升发调达可恢复整个机体的气机运转。有学者认为,柴胡、防风、升麻、菊花、葛根等轻灵之祛风药兼具疏泄气机之效,补中有疏,以防呆补,与补益药相配伍可鼓舞肝脏升发、疏泄的气化功能,可视为补益药的增效剂[30]。喻嘉言认为,补中益气汤中的小剂量升麻、柴胡可升举上焦心肺所陷之气,“方中佐以柴胡、升麻二味,一从左旋,一从右旋,旋转于胃之左右,升举其上焦所陷之气,非自腹中而升举之也”,指出补气之效非腹中升举,而从中、上二焦升提。喻嘉言认为升、柴剂量增加时才作用于中焦脾脏,“其清气下入腹中,久为飧泄,并可多用升、柴,从腹中而升举之矣”,进一步反映了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的用药特点。而柴胡更多入肝经,升麻更多入肺经,脾胃枢纽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肝生于左、肺降于右的气机的调达。心、肺所陷之气依赖于肝、肺气机的调达及胃阳的正常升发作用,才能散精输布周身。

现代医家刘渡舟认为肝体阴为其藏血、藏魂,用阳则为其升发、疏泄、动摇的气分作用。肝寄居肾中真阳,寓一阳生化之气,肝阳不足则肝魂不振,悒悒不乐,提出《金匮要略》中原治奔豚病的桂枝加桂汤可作为治疗肝阳不足的代表方[31]。桂枝性温而条达,张锡纯谓之降逆气又可升大气,而《金匮要略》所言“桂枝”未区别桂枝和肉桂,肉桂芳香辛温之性具舒畅肝木之效,可用于治疗情志不畅时,其作用与补中益气中柴胡、升麻相似,既有疏肝之效,补而不滞邪,又升清气而不至于壅补,相兼肾阳虚衰或上热下寒等证型时肉桂尤为适宜。

3.2 酸收为助,滋水生木 《金匮要略》言:“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为刚脏,内藏相火,补气之甘温升散的药物及辛散行气理气的药物均有化燥伤阴之弊。喻嘉言在应用补气、行气中药的基础上喜用山茱萸、白芍、五味子、木瓜等药酸收补阴,一则防止辛温药物耗伤阴液,二则酸甘化阴,可补益肝脏、滋水生木。补肝阴的药物多入肾经,又寄寓滋水生木、阴中求阳之意。张锡纯在喻嘉言酸收为助的基础上补肝气时常加知母、玄参等甘寒之品,其在升陷汤方论中言“惟其(指主药黄芪)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又如升肝舒郁汤中加知母以防黄芪与肝中所寄之相火不宜,治疗肝虚作痛的曲直汤以知母泻热、山茱萸酸收。肝气虚重证时常加山茱萸、龙骨、牡蛎等收敛固涩之性较强的药物[32]。肝虚为燥热所伤时,可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苁蓉牛膝汤,以白芍、木瓜酸收补阴,熟地黄、肉苁蓉、牛膝阴阳并补,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3.3 虚寒者辛润暖肝,稍佐甘缓 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甚。肝气虚甚则虚寒内生。肝经虚寒证除了必见四肢凉、怕冷、筋脉易受风寒等症状外,常见肝经所过之处筋脉拘急或疼痛,热敷后可得缓解。肝气虚见郁滞不散之证,须佐辛味药散其郁滞。《本经》之补泻,肝气虚则补之以姜、橘,实则兼顾胃气。清代林佩琴亦言,营络虚寒者,需辛温通络、甘缓补虚[33]。可见辛温散寒疏肝之时,须兼顾气之不足,佐以甘缓。

《绛雪园古方选注》言“其寒热厥气犯胃而痛,惟肝藏为最多……但寒厥不以辛散之而以辛补之者,以肝为刚脏,与之辛散刚剂,伤其阴必动其厥阳,非治也。”[34]方以肉桂辛温暖肝阳,细辛“益胆气以泄肝”,桃仁、山茱萸、柏子仁濡润滋肝阴,兼顾安神,甘草、大枣和胃缓急,全方体现了补肝重在配伍,须辛润入络,辛而不燥:“得辛即可达郁,非必辛散为达木之郁”,虚寒者适当配伍砂仁、紫苏梗、佛手、厚朴等宣畅气机,以助温肝理气。《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肝胆虚实论治》以柏子仁汤治疗“肝气虚寒,两胁胀满,筋脉拘急,腰、膝、小腹痛,面青口噤。”[17]方以酒当归、防风、川芎辛散肝气之瘀滞以利肝阳之舒达,以炒柏子仁、白芍、茯神补肝柔肝,又可安神,炮附子、细辛、桂心入少阴温阳散寒以暖肝,助肝阳之升发,炙甘草、生姜护胃和中。全方辛温甘润同用,辛散而不燥烈,补阳而不瘀滞,符合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普济方·肝脏门》治肝气虚寒之桂附汤、白茯苓散、柏子仁散,方义亦同此理。

温补肝阳的药物选择上以桂枝、肉桂出现频次最多。《济阴纲目》载干地黄汤治“产后两胁满胀,兼除百病”,产后耗伤阴血,兼加血寒之证。方以肉桂心六两辛温为君,干地黄、芍药各三两滋阴润燥,当归、蒲黄各二两活血,佐以生姜、大枣、甘草护胃和中,辛润甘共用,用以“温肝家血寒之痛”[35]。可见对肝经虚寒者须以肉桂暖肝散寒为主,兼顾补益肝脏阴精,调畅肝脏气血,同时兼顾肝和脾的关系,甘缓补中,以防木克脾土。戴天章在《重订广温热论》中言:“首推当归四逆汤,其次暖肝煎(当归、甘杞子、赤苓各二钱,小茴香、官桂、乌药、沉香各五分)、五物煎(全当归、熟地炭各三钱,酒炒白芍二钱,川芎一钱,蒙自桂五分)。”[36]当归四逆汤用桂枝,暖肝煎和五物煎用肉桂。桂枝和肉桂有异:桂枝入血分,配伍芍药又可调和营卫,然血热者不可应用;肉桂入气分,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力强,又可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茴香、乌药、沉香温暖肝阳、舒畅肝气;当归、川芎、白芍行肝血、柔肝阴;枸杞子、熟地黄温补肝精。三方以温补为主,助以调畅肝经气血。

4 小结

4.1 癌因性疲乏的基本治则 从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溯源,虚劳病的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偏颇,主要治则为以补为主,兼顾祛邪。CRF 属中医积聚虚劳范畴,以疲乏程度重且难以缓解为主症。肝为罢极之本,疲乏及不耐劳力主要责之于肝,故肝气虚证可作为CRF 的基本证型之一,其治当以扶助肝气为主,以黄芪为主药,同时还须注意CRF 还有久病脾肾两脏亏虚及痰瘀实毒的实邪阻滞的存在。肿瘤实邪阻滞及情志不舒亦可致肝气因郁而虚,进而导致肝气及肝阳的升发功能减弱。且放疗及化疗期间易于出现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气血损耗,使得血不养肝。肝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疏泄失职、升阳乏力可影响脾胃之枢纽的正常运行。脾胃又为后天之本,癌症患者更应该注重后天的培补,气血生化有源则抗邪有力。治疗中须兼顾肝、脾、肾三脏喜恶。肝欲散,肾苦燥,脾欲缓,须以辛、润、甘缓为治则,选方当辛温通络、甘缓补虚,并根据恶性肿瘤本虚标实的情况兼顾化痰、活血、解毒、软坚等方式辅助驱邪,使补而不恋邪,根据患者所处病期正虚与邪实的程度确定补益与攻邪的比例。

4.2 具体选药 具体组方配伍选药上,CRF 以气虚为主,首重益气,以黄芪为主药,又须少佐少量理气之品,如柴胡、升麻、麦芽、川芎之类,以助肝阳的升发,兼夹疼痛者可选乳香、没药等理气止痛;辛味药除理气、温阳药外,亦包括活血之品,如桃仁、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等;润以白芍、当归、山茱萸、柏子仁、地黄、知母、玄参等药为主,又可佐以茯神安神定志。阳虚为气虚之甚,阳虚者须兼顾温阳的同时又不可太过温燥。虚寒者治当辛润酸甘同用又有所侧重,散寒者又有温阳散寒、温经散寒、温通散寒之别。温阳散寒常佐以健运脾阳、温补肾阳之药,如白术、人参、巴戟天、肉苁蓉等;温经散寒者如当归、桂枝、乌药等;寒厥甚者则治以温通,酌加细辛、桂枝、炮附子等,温少阴之寒而畅少阳升发之气。

猜你喜欢
因性肝气气虚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