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广汉市自然资源保护与技术服务所,四川 广汉 618300)
近2年来杂柑产业方兴未艾,因其口味佳、效益好受到市场的追捧。大力发展杂柑产业是广汉市林业产业跨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完成乡村振兴战略,搞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汉林业发展速度与成效。广汉市林地资源少,但截止2019年底,全市已发展杂柑已近2000亩。
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东北侧,龙泉山西麓,地处104°6′43″~104°29′45″E,30°53′41″~31°8′38″N之间,平均海拔一般450~550 m,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广汉市水利条件良好,大、小河渠纵横交错,贯穿广汉市各区乡,塘库堰星罗棋布。广汉市坝区主要土壤是灰棕冲积土,土壤多呈微酸性;丘区主要土壤是红紫色土,土壤呈微碱性。
广汉市是传统水果种植区,现有水果种植面积25000亩,其中桃近20000亩,柑橘类3000余亩。柑橘种植改革开放前主要以红桔为主,八九十年代逐渐进行品种改良,当时引种品种有蜜桔、椪柑、脐橙、漳州柚、香柑等,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上市集中,市场滞销,增产不增收,经济效益表现不佳的情况,同时桃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普遍出现树势减弱,病虫害增加,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种植户对品种的更新及升级换代需求迫切。
杂柑指柑子与橙子的杂交产品,有的是多次杂交品、还有柚子参与杂交。按果子成熟的时期,杂柑分为秋桔、冬桔、春桔,由于杂柑品种多,成熟期不同,从当年10月到次年3~4月陆续上市,鲜果供应期长,突破了传统柑橘成熟期在秋季的局限性,填补了市场空窗期。因其口味佳、风味独特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表现良好,经济效益表现十分突出。
广汉市对杂柑产业发展具有高度重视,并从杂柑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展开探究,重点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降低杂柑产业发展难度,把产业发展趋势、影响性、较强的综合效益等优势充分性突出,稳定杂柑产业发展地位,并成为广汉市创新发展重要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林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明显进展。随着生产技术发展,即“三高”(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的实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应解决的社会问题。加快杂柑产业发展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广汉的生态环境,解决社会对高品质鲜果的需求,并能有效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汉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广汉市在杂柑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目的是保证杂柑产业长久发展,并通过发展结合说明此产业的影响性,稳定产业发展地位,扩大产业影响范围,建立示范基地,配备专业化的工作队伍,注重基础条件完善,引进与应用先进技术、配套设施,各项工作均能有序进行,确保杂柑产业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为广汉市经济水平提升重要产业。
广汉市发展杂柑产业存在起步较晚,市场竞争力较弱,特色产品不突出,特色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根据广汉的立地条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规划,提出广汉市杂柑产业发展对策。
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加快促进土地流转。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引进主打品种”的思路,广汉市于2015年引导种植大户在连山镇齐心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二台地进行杂柑试种,初期220亩,筛选了一批杂柑品种如爱媛38号、爱媛28号、春见、沃柑、大雅柑等,这2年已逐步挂果上市,因市场前景良好,该合作社已扩大种植规模至500亩。因示范作用明显,2019年连山镇石门村引进农业公司集约种植杂柑1200亩;龙泉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组建杂柑生产合作社,种植面积约300亩。种植基地同时就近吸收农户及贫困户打工增收,确保了贫困户“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以创新发展理念和务实行动凝聚起同步奔小康的强大合力。广汉市计划全力推进杂柑项目建设,并实现以片块为主的数量型向以基地为主的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为主转变,由部门引导办基地向大户、企业主动办基地转变。
3.2.1 重视宣传,正确引导。“县-乡-村”三级班子要重视杂柑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积极性,运用自媒体、微宣传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影响。
要大力宣传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栽植方法。历史上广汉市柑橘产业经历了“引进-疲软-引进-疲软”的怪圈,使得种植户对杂柑的引进与开发市场反应不敏锐,滞后周边县市10余年,错失了市场先机。一是相信杂柑的市场表现,改变有些人认为杂柑市场不长久的错误想法。二是科学种植,杂柑在四川的推广过程中其生产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主管部门应该在品种的选择、技术的推广与交流上做好桥梁作用。
3.2.2 重视生态,合理规划。杂柑在广汉栽植已有数年,目前在广汉可以实现当地育苗,良种生产基础条件扎实,技术比较成熟,拟在丘区做适应性推广。今后的工作是合理规划布局,逐步发展,不搞砍旧栽新,不搞一窝蜂式建设。依据最新《广汉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用地范围,保护和经营好各种防护林,合理规划杂柑种植区,要连线成片,要在靠近水源的山体中下部台地适度集中营造。以村社为点、主要交通干道为线、重点发展区域为面辐射连山、松林二个丘区乡镇,形成规模经营,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杂柑基地,其中松林镇依托旧桃林改造,以村民自愿的原则逐步完成杂柑品种置换,计划三年内完成9000亩。
3.2.3 优化政策,激发热情。要虚心向省内外学习,借鉴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惠林政策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落实好各项工作。例如要制定出降低或减免涉林税费、在生产附属设施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上开辟绿色通道,争取营林财政补贴等来激发投资者、参与者的热情。
3.2.4 规范流转,保障权益。加强依法行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发挥好农业、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防止片面追求林地集中,做到“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以保护好权者利益。
3.2.5 拓宽渠道,多方筹措。积极探索拓宽投资渠道,整合政府支农资金,将新农村、金土地、小农水等项目建设与杂柑产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果园的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杂柑稳产、高产的发展后劲。对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补贴,降低种植成本。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吸引社会各方投资,采用多方资本融资,争取政府贴息贷款、优惠税费等多种方式,保障杂柑生产建设的资金。
3.3.1 重视科技,加强投入。生产环节中充分依靠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邀请杂柑种植专家到现场传授先进栽培知识,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注重杂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流通环节中发展农村电商应用,引入电商平台,既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民就业。更重要的是电商产业发展了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质量、整体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
3.3.2 多种模式,生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将各种农作物或禽畜与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成平面镶嵌或立体配置的结构,成为一个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1]。采用该模式,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保证劳力、财力、肥力、土地利用率等全面提升[2]。该模式在广汉市丘陵区已经有实施,连山镇齐心村“三友农场”在杂柑林下套养跑山鸡,采用生态化养殖,园区林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售卖成品鸡收入弥补了部分前期建园费用,建议推广采用[3]。
吸收农户加入杂柑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农户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土壤特性、区域环境等种植信息专门建卡立档,精准规划农资供给,并请来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对修枝、疏果、覆膜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并留下联系卡以便随时电话咨询[4]。鼓励贫困户加入到“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中来,为农户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形成一个循环的、互动的、链条式发展模式,达到规模效应,为公司、农户经济效益提升带来积极影响[5]。
3.3.3 推广技术,改善环境。研究表明,杂柑新品种在四川境内表现良好,各地均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及规范,例如如何规范化建园、幼林管培、成年园管培、规范化采收等。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面对面教会果农诸如品种改良、科学施肥、防病治虫、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根外追肥、果园灌水排水、果实适时采收等知识[6]。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高产稳产,增加土壤中的其他生物量,使肥力显著提升[7]。
广汉市按照“三保障”和“一超六有”的要求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全市脱贫任务。发展杂柑种植是一项既管当前扶贫,又适合长远发展的新兴行业,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目标的实现突出产业发展重要意义[8]。
部门要按照《广汉市生态扶贫专项2020实施方案》中的相关措施加强对杂柑产业的规划布局,并制定计划防止出现返贫,对面积、品种引进、改良等进行宏观指导;科技人员要切合实际,特别是贫困户种植水平相对不高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务实的作风助农脱贫增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