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勇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000)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为豆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地区。膜荚黄芪的根可以入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是常用大宗药材,有“十药八芪”之称。膜荚黄芪可以加工成饮片和制剂,其在药品出口量排名靠前,在市场需求量极大,市场行情大好,致使野生资源被消耗殆尽,而发展人工栽培产业。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提升,林业建设面临转型,从生产消耗转变成生态保护,促使林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加快了林下中草药的推进,提升了林农的收益。但是多数地区还存在对黄芪品质影响因素不清楚,致使这盲目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在对膜荚黄芪实际栽培调查基础上,对其栽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实际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促进林下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膜荚黄芪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喜阴、耐旱和耐寒,但是不耐涝不耐高温。生长的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烂根,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同时对生长土质的要求较高,在养分较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较好,并且土层不能过薄。在碱性大的土壤和粘行土壤中产量较低,这些类型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排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导致根部发育缓慢。
膜荚黄芪的种子外壳较硬,自然发芽率较低,发芽率一般在70%左右。自然条件下,种子的最适宜发芽温度在14~15 ℃之间。而人工栽培条件下,土壤墒情较好时在气温在7~ 8 ℃之间就可以进行播种,一般在播种后半个月就可发芽。东北多数地区春季较为干旱,只有对土壤浇灌后才可下地播种。膜荚黄芪在播种两年后才能开花,一般在6月份进入花期,8月份结果。
2.1.1 选地。选择地势较高及平坦地块林地作为栽培地点,地势高利于排水,该地块土壤要求土质较为疏松,以砂质土为宜。由于黄芪未深根植物,一般根长可达1 m左右,所以选的林地土层要厚,保证根的舒展发育。
2.1.2 整地。选好林下地块后要对林下土地进行深翻,清理林间地上杂草乱枝,做好基肥,提高肥力。一般每亩施入2500 kg农家肥、50 kg尿素及30 kg磷肥作为基肥,在对土层进行深翻,要求翻土深度均匀,耙平弄碎大土块后作畦。畦规格一般在垄距60 cm,垄宽120 cm。每隔两畦开一沟,沟深20~50 cm。两畦之间为作业道时可以适当加宽距离。
2.2.1 采集。膜荚黄芪采用种子繁殖,其种子特性是外壳坚硬,吸水和保水能力低,对发芽温度要求高。要根据果种期采集膜荚黄芪种子,当种子外壳呈褐色时种子已达到成熟并且硬度适中,发芽率较高。
2.2.2 选种。将采集后的种子通过风选法或者水选法进行筛选,同时对带有损伤、秕 粒和虫咬的种子进行剔除,留下大小均匀、饱满及呈褐色的种子。
2.2.3 催芽。将选好后的种子完全浸泡到50 ℃温水中6~12 h,并在放入时不停搅拌至常温。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放在布袋中或者进行磨种子皮的方式来加快发芽。[1]
2.2.4 播种。林下播种在春夏两季最佳。播种前要将发芽的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一天后捞出播种。膜荚黄芪的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方式,在做好垄沟上开深3 cm的条沟,将种子播种后再上方加盖一层薄土(一般厚度2~3 cm),每亩地的播种量1.2~1.5 kg为宜,播种后要及时进行灌溉。
2.3.1 除草与定苗。膜荚黄芪生长较慢,其生长速度低于林地内其他杂草,所以要及时对周边杂草进行清除,防止杂草与膜荚黄芪竞争养分、水分及遮挡阳光影响幼苗的生长。在生长季一般要进行3~4次除草,除草可采用人工也可采用化学药剂。当膜荚黄芪幼苗高度达到10 cm左右是可以进行定苗,采用“去弱留好”原则,把长势好、健康的大苗留下。
2.3.2 灌溉与排水。膜荚黄芪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用灌溉,但是在东北和内蒙一些地区在春季易出现干旱,土壤墒情不好,对种子发芽不利,所以要及时灌水,避免影响种子发育。同时在雨季到来时也要注意排水,防止土壤水分过高造成幼苗烂根。
2.3.3 施肥。膜荚黄芪在生长初期生长速度较快,根部发育比较旺盛,此时要注意养分的补给,来满足生长需要。一般可以在中耕除草时伴随施肥。第一次追肥一般在第二次除草时进行,每亩可施用10 kg尿素。第二次在入冬前进行一次追肥,每亩可施用15 kg尿素及适量的农家肥(一般800~1000 kg/亩)。在每年开春是再追加一次施肥,每亩可施用10 kg尿素,就可以保障膜荚黄芪结果前的养分供给。施肥方式采用行间开沟,撒入后用土掩盖。
2.3.4 打顶。该方法主要控制膜荚黄芪顶端优势,减少养分的过多消耗,控制高度,让养分集中的地下部位,促进黄芪的活性成分的增加的一种措施。打顶一般在7月底或者8月初进行。
在林区中膜荚黄芪的病虫害高发期集中在7~9月,这此期间要观察黄芪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做到及时防控。膜荚黄芪虫害相对较少,一般以病害较多,主要常见病害有白粉病和紫纹羽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采用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紫纹羽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一般采用轮作或者70%五氯硝基苯对土壤消毒。[2]
关于膜荚黄芪基源对黄芪品质的影响,多集中在不同基源的黄芪中活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而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不用基源黄芪中药材成分的含量变化[3]。有学者研究中发现,不同基源的黄芪中的甲苷含量不同,以蒙古黄芪中甲苷含量最多,同时野生的蒙古黄芪中与人工栽培的蒙古黄芪甲苷含量差没有差异[4]。还有研究表明,不用基源黄芪中微量元素含量也不同,以内蒙和黑龙江地区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5]。
不同产地的膜荚黄芪中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有研究发现,对几个产地膜荚黄芪成分进行分析,其中甲苷含量以人工栽培的膜荚黄芪含量较高,而总皂苷、总黄酮等成分以野生的蒙古黄芪含量较高。还有研究发现,各地区膜荚黄芪中异黄酮类单体含量与经纬度成正相关,与产地的海拔高度相关性不高。
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后期幼苗生长性状和质量上。有研究表明,气候湿冷,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偏砂质类型,水分供给适中的区域,其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地下根系健壮,养分吸收平衡,体内各种活性成分含量较多[6]。所以生长环境也是膜荚黄芪后期发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