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022-12-30 23:54张瑱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文言文语文

张瑱

随着“双减”时代的来临,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语文课时紧张,家长和学生对语文减负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初中古诗文篇目并未减少,学考压力如影随形。如何高效开展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们在“双减”的同时,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古诗文,并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使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等要求,成为每位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和作业负担,我们围绕古诗文的学习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以期浸润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同时,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营造气氛,拓展教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这番话放到古诗文教学中来用,我得到的启示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古诗文教学的很多难点就能被巧妙化解。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中,首先关注的就是如何营造好古诗文的学习氛围,创设好感受古诗文的学习情境,并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尝试:

1.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由语文组牵头承办的学校一年一度的诗歌节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本届初三学生在去年“独有诗心在 春明少年吟”的主题诗歌节活动中,以七幕舞台剧的形式,表现了从春秋时期到当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用诗歌表达的情思与志向。我们相信,编写剧本、背记台词、磨合排练、诵读经典、上台演出的整个过程,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难忘的回忆,埋下一颗亲近经典、热爱古诗文的种子。

2.巧用资源,拓展外延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借助社会大课堂的资源,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灵活多样的古诗文学习活动,拓展了古诗文学习的外延。上学期,我借地利之便,带着对文化名人的景仰,带领学生参观了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学生们在醉翁亭、百坡亭、少陵草堂等名亭展区留下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足迹。大家欣赏书法篆刻作品,复习并吟诵了欧阳修、苏轼、杜甫的代表作,论生平,谈体会,深入感受先贤们高洁的精神世界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学生们既提升了审美与鉴赏的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名园——大观园。将园中别致的楹联与拓展阅读中涉及的《红楼梦》古诗词结合起来,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水平;重阳节之际,组织学生在万寿公园齐诵《孝经》,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阅读名著《水浒传》时,鼓励学生开展“水浒人物Cosplay”活动和“《水浒传》知识竞赛”……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更让他们深入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其熏陶。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再推进教材中的古诗文学习,通常就可以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整合教材,钻研教学

1.针对学情,设计高效有趣的作业

初三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初三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对重点词语的梳理和归纳。因此,我要求学生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巩固复习的同时,学会如何做好归类总结,提升积累质量。但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三的学生面对7门学考科目,时间紧任务重,分给语文学习的精力十分有限。于是我积极想办法,整合了初三文言新学篇目的内容和文言词语复习的目标,精心设计了高效有趣的作业。比如,在初三下学期进行《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时,我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中,设计了3个作业任务,即我当评论家、我当戏剧人、我当命题人。学生們在完成课本剧改编、排练、评论的过程中,梳理一词多义现象后自己出题组成题库,进行文言词语“百词斩”比赛,体会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更积累了扎实的文言素养。

2.优化内容,设计高效的文言教学

在古诗文文本内容的学习安排上,我们以中考重点考查的作家作品为线索进行整合教学,以旧带新进行复习,以期结网捕鱼,终必有成。具体编排如下:

(1)整合篇目,推动深入复习

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我们用已经学过的另一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关“义”与“利”的内容进行导入,同时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就用一篇《鱼我所欲也》撬动了3块内容的复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管齐下,助推词语积累

①以形推义

②规律识别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言文中字词演变的规律来进行归纳积累。这种方法适用于通假字,以及其他一些词义发生了广义、狭义变化的词语。比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唐雎不辱使命》里面的“休祲降于天”的“休祲”。

3.对比阅读,将思维引向深处

在《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将其与《富贵不能淫》进行对比阅读学习。我们从思想观点方面加以比较,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然后启发学生回忆初二学习《富贵不能淫》时,围绕文章的观点句进行的题为“公孙衍、张仪是不是大丈夫”的那场辩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鱼我所欲也》中反对不辨“礼仪”地接受万钟之禄,这种人格的坚守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深入研读文章和思考讨论,同学们明确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即:都强调了大丈夫在面临重大抉择时,要坚持“义”,要保有“本心”。在辨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接着,在《鱼我所欲也》的第二课时里,教师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方面加以分析,即:比较本文与《〈孟子〉二章》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找出两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论证效果。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深入感受到孟子散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即:孟子擅长说理、辩论,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语言气势强大、言辞犀利。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中,我们也运用了对比阅读。同是劝说,都含有对社稷、对国家的拳拳赤诚之心,但《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两文在劝说的语言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策略是用妻妾客谬赞自己这件事类比国事,聊天似的把治国问题提示给君主,语言比较委婉含蓄,用的是“讽”的劝说手法;《出师表》则充分体现了“表”和“动之以情”的特点,诸葛亮面对年少的君主,情真理足,所以语言风格上显得词婉心切,感人至深。教师以此设计比较阅读,使得学生在品读探究后,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人谏言的艺术,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运用。

4.排演课本剧,揣摩语言与人物

在初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全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谈何容易?这时,我们组的老师想到借助课本剧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唐雎不辱使命》和《陈涉世家》的学习中,我们采取排演课本剧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来学文言文。课堂上,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让大家兴趣高涨。随后,同学们针对演员的表演加以评价、提出建议并做朗读示范,从而突破阅读上的难点,理解矛盾冲突,并重点围绕人物语言进行细致的品析,从而更为全面准确地感知人物形象。

5.给文本标句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曹刿论战》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给文章标句读的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在标句读、纠错误、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就理清了文章的意思和结构层次。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有特别好的效果。

6.结合文体特点,深刻体会情感

在《出师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抓住“表以陈情”的特点来阅读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先让学生了解,“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期望,然后再让他们去阅读理解《出师表》的文句。在教学中,我们还结合《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回忆了《三国演義》中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的情节,让学生理解诸葛亮在此文中“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的缘由。课后,我们又拓展阅读了校本教材中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使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7.多角度触摸文本,感知诗词情境

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扩写、改写等方式感受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体会意象和情感的关系。正如诗人流沙河所说:“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读懂诗中的“画”和“话”,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感知诗句中描写画面的语言,在头脑中勾勒出带有情感色彩的画面,再反复品味,揣摩“景语”,进而品读作者的“情语”。例如:《渔家傲·秋思》中上片的景色描写,极力表现了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渲染了边地的荒凉寂寥。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细致地描述作者笔下的景色,用心体会、品味,从而感受到肃杀悲凉的氛围。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这首词的下片中作者议论抒情的“话”,如“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词句,深刻地感受作者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感。

以上是个人摸索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其引领下,深入探索古诗文这片辽阔深邃的智慧之海。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编辑 文凤)

猜你喜欢
古诗文文言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