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桥梁工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12-30 08:28王秋东王立彬彭永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9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桥梁工程留学生

王秋东,王立彬,彭永龙

(1.南京林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柯姆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2013年,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快速、积极响应,迅速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快速推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竞争力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难以满足当前的人才需求[1]。从高层次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有近一半的沿线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30%,还处于精英教育和大众化前期、中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资源有限、质量不高,且发展极不均衡[2]。在此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签订了双边协议与学位互认,建立了“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众多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据统计,2018年共有49.22万名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高等教育,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为26.06万人,占比52.95%[3]。近年来,我国作为“基建大国”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中国桥”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新名片。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民生福祉的关键学科,已成为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选择。此外,随着我国工程类教育在国际上的认可度逐年提高,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必将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我国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青山长江大桥等系列代表性桥梁工程的建成,我国正逐步实现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的转变。当下社会,我国逐步致力于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全方位助力中国桥梁走出去,如在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援建一系列桥梁。在此特定场合下,来华留学生凭借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往往能够在推进项目开展等方面发挥本土人才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4]。在此背景下,为留学生开设中英双语“桥梁工程”课程,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南京林业大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土木工程学院拥有林业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其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学科连续入选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在国家的号召下,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2013年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2020年招收留学生人数超过10人,2021年招收留学生人数达到18人。基于此,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2021年开设了学院历史上第一个留学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留学生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留学生在“桥梁工程”课程学习中的困难及需求,对比本土学生与留学生课程学习模式的差异,在留学生课程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元素,最终建设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特色和学习习惯的桥梁工程教学方案,相关结论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其他留学生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供参考。

一、留学生“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桥梁工程,包括当今世界桥梁工程发展动态、桥梁分类方法、常见的桥梁结构体系及其特点、桥梁结构分析计算方法、代表性桥梁结构体系施工流程等内容。“桥梁工程”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等知识储备。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建设条件等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的相关知识完成桥梁设计、结构性能评价等任务,最终完成相应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职业操守、使命责任、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等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专业持续发展等意识,推动桥梁工程领域发展的卓越人才。

纵观国内相关院校,“桥梁工程”课程授课通常采用两种方式:(1)来华留学生与本土学生同班授课;(2)相关留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单独授课。尽管方式(1)是较为理想的授课模式,但鉴于留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往往不如本土学生,教学内容较难被留学生消化吸收。方式(2)对于留学生而言较容易接受,但现有教学大纲仍依循传统课程的内容,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由于本土学生与来华留学生个体的差异,传统课程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不适用于留学生,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日后必将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才,针对这一群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特殊性。

(一)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留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让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造福沿线国家人民,而土木工程是当前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依托“桥梁工程”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可进一步增进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与包容,增强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人翁意识,扮演好“共建者”的角色。

(二)课程思政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心基础

由于全球地缘政治角力的客观存在,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不同的看法。依托“桥梁工程”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将留学生打造成分享者与传播者的角色,帮助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

(三)课程思政有助于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5]依托桥梁工程案例教学,如讲解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经典案例,有助于让来华留学生从情感上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通过讲解中国现阶段桥梁发展现状,可以让留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桥梁,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借嘴说话”,使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让更多的国际受众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6]。

三、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多角度融合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自开设留学本科生国际班以来,“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已采用留学生班单独授课的模式。笔者自担任“桥梁工程”留学生班的授课教师以来,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围绕专业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嵌入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一)坚持中英双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来华留学生已具备一定程度的汉语基础,尤其是来自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留学生,其获得来华留学机会的过程便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部分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天赋,如笔者于2021—2022年所带班级上的两名缅甸留学生,便可流利地进行中文交流。针对部分专业词汇的讲解,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帮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以桥梁结构连接部分的榫卯连接方式为例,在介绍mortise and tenon的同时,借助木塔、凉亭、木桌等结构、物品,使学生理解“榫”与“卯”的定义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

(二)利用好《超级工程》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

由于来华留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其不太适应“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而更容易接受视频讲解等内容。同时,笔者所带“桥梁工程”留学生班的授课时间为17周,相比于本土学生14周的授课时间,课时更为富裕。因此,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带领留学生共同观看《超级工程——中国桥》《港珠澳大桥》等纪录片。一方面可增加留学生对于“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可帮助留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增强其对于中国的认同感。

(三)引导留学生讲好本国桥梁文化

在讲授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给留学生提供介绍本国桥梁、文化的机会。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予每位留学生15分钟的汇报时间,要求利用视频、PPT等工具与同学分享自己国家的桥梁工程。该方案得到了留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积极参与汇报(见图1),在自豪地向教师、同学讲述自己家乡桥梁工程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家乡桥梁工程建设水平与中国存在的差异,一方面可增强其对于中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激发其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潜在动力。

图1 留学生积极参与桥梁工程课堂汇报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显著增长,土木工程已成为留学生的首选专业之一。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以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设的留学生“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分析了当前留学生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引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大国工匠精神及创新创业意识为目的,探讨了融入思政元素、适用于留学生的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桥梁工程”留学生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需结合课堂响应、留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最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留学生学习需求的桥梁工程“金课”。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桥梁工程留学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