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2022-12-30 14:46:51赵隽伯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叙事性参观者故事情节

赵隽伯 郭 晶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主要以文字、藏品、文物、照片等方式传递信息,而单一的展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博物馆的体验需求和精神追求。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日益向纵深延伸,结合自身的特色,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的深层文化需求。现如今的博物馆已经不再是一个陈列展品的单一场所,而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展示空间,其空间既要满足参观者学习参观的基本需要,还要通过其自身特色来满足参观者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 年5 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实施“博物馆+”的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设计等跨界融合。因此结合不同的视角,利用叙事性设计的方法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进行设计,创建一个既能够满足参观者心理和精神需求,又能够体现出主题明确、情节生动、体验感丰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是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叙事性设计概念阐释

叙事性设计即以描述故事的方式对空间内容展开叙述,借鉴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1]。这种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故事逻辑特征,能够强化空间内在的编排逻辑,加强空间与人之间的关联性。叙事性设计实质上就是一种将文学理论中的叙事概念通过实践转译在空间载体上的表述行为[2]。

叙事性设计应用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可以借助博物馆展示空间为主要载体,通过叙事要素的应用与叙事结构的编排,既能够满足“使用功能”,还能够满足“表达功能”。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功能划分和空间流线上,通过叙事性的设计要素与表达手法,将参观者带入到预设好的情境中,使参观者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感知故事情节,感受该空间所传达的信息,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并提高参与乐趣。

2 叙事性设计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关联性

2.1 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叙事性设计是通过按照故事情节进行叙述的方式传递信息,博物馆展示空间是利用文物、展板、人物雕像、空间形态等物质媒介作为故事的载体,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习俗、民族信仰等。通过将某一主题的故事情节按照空间流线进行布置,参观者可以在空间与空间的转换和交替中清晰直观地接收到有效的展示信息,并进一步解读剖析每一个故事线索与情节,使参观者和展示空间产生对话和交流。特定的故事线索和多样的叙事方式可以使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心理上的认同感。因此叙事性设计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所展示的信息,唤起参观者自身的感知和记忆,启发进一步的思索和遐想。这样不仅能感受到所传递的设计意图,还可以凭借自己的真实感悟和情感体验去补充想象,使展示空间与自身的行为感受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3]。

2.2 空间序列的逻辑性

叙事性设计强调展示空间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则是对故事顺序和展品次序的梳理。传统的展示只是将展品简单陈列在空间中,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展品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叙事性设计能有序表达故事发生的背景、起源、过程及结尾,构建出逻辑合理、信息明确的空间形态[4]。在不同的空间形态中,不仅能够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还符合展示空间中“起、承、转、合”的基本逻辑。通过调整展览板块之间内容的关联性以及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性,将展示空间的序列重新组合划分,并运用空间形式突出故事逻辑,表达展示空间中主要的中心思想或人物精神。因此,叙事性设计能够强化展示空间的陈列逻辑,形成连续的故事情节,进而将展示内容的情感与内涵传递给参观者。这也促使参观者在该空间中形成观看、理解、反思、感悟的多元化感观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故事中一部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探索空间的情节线索,引起人、物、空间三者之间的共鸣。

3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特征分析

3.1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要素

叙事主题、故事情节以及叙事媒介构成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要素。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叙事主题,而叙事主题正是展示内容的高度提炼与概括,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历史脉络、展品类型、展出形式等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并在其中确定展示立意,营造出有内涵的博物馆叙事情景。叙事主题的确立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塑造,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多样性的叙事特点。

故事情节体现了展示空间的层次关系,也决定了空间的整体基调。设计师要根据富有时代特征的情景、道具、人物或动物模型对所展示的历史事件进行复原[5]。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安排,将历史事件相互串联、紧密相扣,引导故事发生的走向,创建符合故事情节的空间场景,激发参观者的观展兴趣。

多样化的叙事媒介能够增加叙事情境的沉浸性和互动性。博物馆中的叙事媒介包括互动操作类、全息影像类、虚拟体验类等,其目的是将叙事信息真实有效地传达给参观者,营造立体全面的体验环境。同时,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借助声、光、色、味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呈现多样化的体验,构建出叙事情境与数字化媒介相结合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3.2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可大致分为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两者的交叉应用在展示空间中起到了支撑作用。叙事结构的编排为展示空间的布局与划分起到了指示性作用。

线性叙事是一种最常用的叙事结构,以时间为主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整个故事铺展开来,能够表现出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同时也有利于参观者的理解,并增加体验中的参与性和趣味性[6]。与此同时,线性叙事能够有序地组织引导参观者游览,避免不同流线交叉而导致的混乱现象。因此,线性叙事更加注重观众的引导性、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时间的连贯性。非线性叙事则完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规定时间或是空间的主线,故事和线索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或者观念展开,这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叙事方式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7]。

4 叙事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4.1 叙事主题的准确表达

叙事主题是在时间、情节、人物等要素互相交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和历史环境是按照该事件的时间维度进行分层次再现。叙事主题即文章的中心主旨,对展示空间的总体设计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位,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具统一性,也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层次内涵的空间体系。无论任何类型的博物馆,都需要明晰的叙事主题,否则内容繁多的展示类型会使参观者产生错乱感,进而产生疲劳感,最终迷失在繁杂的展示空间中[8]。

叙事主题的确立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影响体现在3 个方面:(1)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展陈设计初期对展示内容的选择与把控,呈现出展示内容的价值观念,不仅能够避免展览的同质化,也能够拓展空间的维度,给博物馆展示空间带来相应的次序性;(2)鲜明的主题不仅能够突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使故事主线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同时也在每个章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章节做好了铺垫;(3)叙事主题能够赋予该空间相应的情感,并营造一种完整的空间氛围,将参观者带入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使整个展示空间具有故事性与流动性,加强参观者的体验感。

4.2 历史场景的真实构建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历史场景的真实复原是渲染气氛的主要手段,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发展脉络进行准确剖析,并对历史场景进行真实复原,突出叙述的重点部分。在一些大型展示空间中,往往采用铜筑圆雕、浮雕、全景油画、树木植被及建筑特征等形式对历史场景进行真实还原,不仅能够调动参观者的情绪,还会拉近参观者与展示空间的距离。此外,历史场景的构建不仅是场景形体的设计,还需要载入灯光、声音、幻影成像等技术,进一步刺激参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正是此类动态因素的加入,使展示空间形成了从静到动的转变,强化了场景空间的表现力。

例如,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战争厅中就展现了“冰雪长津湖”的经典场景,整体空间以冷色调为主,铺满冰雪的堡垒与冻成冰雕模样的志愿军构建了该场景的基本造型,设计师将抗美援朝时身穿单薄棉衣、脚穿胶鞋的志愿军埋伏在冰天雪地里的真实场景进行了复原,配合着光、声系统的应用,使参观者们切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雪地中的战场真实生动,走在其中的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场景被一种紧张的战斗气氛所包围,使参观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并增强了民族精神认同感。特定的场景设计,既构成了生动的故事画面,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真实感与年代感,使整个叙事主题更加完整。

4.3 叙事结构的合理规划

叙事结构作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要素之一,起到引导参观的重要作用。叙事结构的合理规划是展示空间设计的先决条件,也是塑造故事的前提条件,使参观者形成有序的参观流线,且避免在观展的过程因流线交叉而导致的拥堵。首先,设计师要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全局角度出发,将整个空间视为一个阅读文本,将空间的编排节奏与参观流线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使整个空间变得可读化与可视化。其次,要对故事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理解,并梳理空间的逻辑关系,将故事中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最后,设计师需要将诸多的叙事因素编织在一起,使整个空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达到传递故事情绪的目的。此外,叙事结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线问题,随着参观人流的增减、时代发展的背景、气候季节的更替等各类因素的改变,参观者对于展示空间的认知与体验也不断更迭,应考虑各类因素对于展示空间的影响,才能将故事完整地呈现给参观者。

4.4 多种媒介的交叉应用

现代博物馆正从以“物”为中心的展陈方法转变到以“人”为核心,逐步转向关注展览故事内容的叙事方式和观众接受情况的方面,更加注重展示空间与参观者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可利用3 类数字艺术媒体形式。一是互动类的数字艺术媒体形式,设置可捕捉参观者行为的感应器及画面虚拟成像系统,参观者可以与动态的人物或展品进行互动,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回应,增强动态的参观体验感。

二是利用幻影成像技术,配合3D 立体环声系统,将真实场景与虚幻影像结合在一起,将拍摄的虚拟影像投放到场景中,展现历史事件与虚拟场景。

三是裸眼3D 全息影像技术,参观者可以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沉浸式五感体验,使得展品不再是无声的陈列,而是通过空间、人物、文字、音乐等多种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后形成的虚拟环境。数字艺术媒体的载入能够提升参观者的交互体验,同时也能增加参观时的交互性与沉浸感。这些全新的技术手段作为一种传达展览信息的有效方式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参观者多样化的感知体验。

数字艺术媒介的介入,一方面改变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质感,丰富了人们的体验,创造出新颖的展览形式,构建出一个具有多重感官的交互环境,给予参观者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使展品真正成为交互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使得参观者与博物馆展品之间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以参观者为中心,更好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增强信息交互的高效性与生动性。

5 结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展示空间作为一个承载人类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场所,其自身的价值属性也发生着改变。参观者对博物馆展陈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设计师的思路与眼界有着更高的标准。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展陈空间的叙事要素和叙事结构,从4 个方面将叙事性设计灵活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

首先,准确表达叙事主题,提升参观者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其次,真实构建历史场景,营造参观者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感;再次,合理规划叙事结构,加强整个空间可读化与可视化;最后,交叉应用多种媒介,构建参观者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叙事性设计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不仅能够促进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给参观者带来博物馆展陈空间中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

猜你喜欢
叙事性参观者故事情节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 14:19:30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现代园艺(2021年19期)2021-12-08 22:23:57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06:50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