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亚兰
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不仅能够将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施工过程中,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伤害,因此受到许多行业的认可并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大规模普及。总的来说,EPC 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EPC 模式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投资方提供一定的依据,施工单位只需要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施工即可,按照科学的步骤对设计、采购、安装等工作进行安排。承包方可分析工程建造的整体标准,从图纸设计出发分析生产和装配环节,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承包方的人力、物力等一系列要素的合理分配具有积极作用,有益于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分析进度,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保障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使工程造价维持在合理水平,保证各个项目的管理者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
按照整体目标来协调和组织本部门的目标,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区域服从整体、子系统遵循大系统的原则,使得各个参与方能够在总承包方的共同管理下进行工作,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组织化水平,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缩短施工时长[1]。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EPC 模式就等于建造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由施工环节的各步骤组成,并且每个步骤都属于一个子系统,子系统服务于整个目标系统,为整个EPC 模式的管理提供支持。过去,施工人员在对工程建造进行管理时,一般是从设计方案出发来进行相关的施工设计,然后由生产方拟定施工方案,最后再形成总的装配方案[2]。而EPC 模式突破了传统施工过程协调难度高的问题,使得设计、生产和装配能够相互协调,形成1+1+1 >3的效果。对整个过程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个步骤,拟定标准化的设置方案,提高施工过程的标准化水平,增加设计、加工、装配的系统化程度,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提供巨大的支持,推动建筑企业更快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既定目标[3]。
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采用EPC 模式能够将设计、生产、装配、原材料的获取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方案确定、原材料采购、设计施工方案需完成一项才能进行下一项,而EPC 模式的出现有助于使各个施工步骤同时进行,将运筹学的思想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总体规划使各部门人员在设计开始之前就能够确定采购方案、施工方案以及装配方法等,使后期的工作能够提前开展,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4]。
在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通常可分为现场装配和原材料制造两个模块,工作人员在同一区域内进行交叉性作业,而借助EPC 模式能够促进两个步骤的协同整合、互相合作,减少装配式建筑建造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精准化的管理、智能化的监测以及系统化的装配,大大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效率,缩短了整个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由于EPC 模式在我国普及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地区的施工人员在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还未及时更新施工手段以及管理模式,仍然采用业主大包大揽、分块施工的施工策略,各个施工方并未以项目的整体目标为核心,导致设计、制造、原材料采购、维修等诸多环节割裂开来,难以形成高效的互动,使得施工设计难以模块化,效率不高,施工进度慢。
EPC模式以总承包方的目标为基础,促进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高效合作,整个过程涉及招投标、审图、工程造价、施工监控、质量分析及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需要设置相关的监管制度,更需要政府的监督和审查,所以政府需要加快完善配套的监管制度。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以施工或设计总包为核心,但没有对总包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而且缺乏推动EPC模式总承包管理的龙头企业。EPC 模式的推广需要借助总包方管理企业的作用,借助相关经验推广EPC 模式,推动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
当前,由于EPC 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总承包方还未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划分不够明显,共享机制还未形成。许多企业在应用EPC 模式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简单地对施工总包的管理模式作出一些延伸,没有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彻底改革,不能发挥EPC 模式在工程总承包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借助相关的标杆企业来推动其他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增强EPC 模式在总承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5]。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模式,EPC模式在我国各种装配式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大大降低整个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减少其他原材料的消耗。总的来说,将EPC 手段用于装配式建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目前,EPC 总承包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尽快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注重EPC 模式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出台一系列规范EPC 模式的政策。一方面,政府要持续改善EPC 工程承包方对于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形成科学的制度,有效保证EPC模式总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此来提高总承包项目的质量,降低EPC 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所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不断优化协调机制,促进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高效互动,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协调性,解决EPC 模式在应用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6]。
一般来说,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既包括承包方,又包括施工总承包方,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和主体,承包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率的管理。要做到这点,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总承包方要分析当前的管理制度,构建与实际生活环境相匹配的管理策略,更好地实现进度目标。EPC 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建筑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并且对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总承包方的管理效果,必须做好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工程总承包方要分析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做好相关的要素整合工作,制定完善的总承包制度,围绕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体目标进行资源筹备。其次,从管理流程上来说,工程总包方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确定,分析和设置合理的管理流程,并进行分类管理。最后,从利益分配上来说,总承包方要以部门或流程为依据对利益进行分配,保证劳有所获,大大提高各个施工参与方的工作积极性。
要想提高EPC 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水平,必须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系统化管控能力。
首先,分析整个项目要求,确定生产、施工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将EPC 模式应用于整个过程,充分发挥承包方应有的作用并提高业主对于项目的审核和把控力度。
其次,将装配式建筑的EPC 模式应用在生产和施工阶段,明确分析业主的需求,采用优质的原材料,保证构件的质量,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质量进行全面管控。
最后,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来开展EPC 模式的管理,推动EPC 管理模式的深入应用,使得装配式建筑行业能够在EPC 模式的促进下朝着精细化发展,提高整个施工步骤的可视化水平,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当前,随着各种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手段的普及,我国许多行业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在这种背景下,施工单位也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EPC模式管理的效果,优化施工工作的效率,规避传统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高效整合。
要想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EPC 模式中,可以应用BIM 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种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消除传统施工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例如借助EPC 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借助互联网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补充,加强各个阶段、各个区域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的共享化程度,及时将数据在各部门间进行共享,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由于EPC 模式在我国引入的时间并不长,相关的总承包制度还不完善,许多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人才缺乏问题。现有施工人员对装配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入,既懂管理又懂施工、还懂商务的综合性人才较少,需要企业重视EPC 管理人才的培育。因此,企业要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分析建筑施工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培养出符合EPC 管理模式的人才。
政府、高校以及企业要共同发力、相互合作,高校应该设置多种EPC 模式管理的课程,使学生掌握EPC 模式的理论知识;企业要为相对应的人才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实践平台,使高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政府也应加大对EPC 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使高校能够在相关资源的支持下顺利开展EPC 相关专业的招生与教育。在政府、高校、企业的三方协同下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切实把握装配式建筑行业中的EPC 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为EPC 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与突破提供动力。但发展需要人才,需要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对此需要政府培育技术能力强、市场地位高的龙头企业,使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探索EPC 模式的应用技巧,并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统筹能力引领其他企业的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EPC模式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成本,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单位的收益。以敦煌文博会主场馆的施工工作为例,其施工总面积超过26 万m2,展区共分为3 个部分,A 区为会议区,B区和C 区为展览区。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EPC模式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用BIM 技术进行图纸设计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最终提前完成施工工作,不仅达到鲁班奖的标准,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伤亡问题,节省成本7%以上,所消耗的垃圾比预期减少80%,原材料投入只有预期的60%,真正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高质量。
借助EPC 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组织化水平、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够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可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大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应用和普及EPC 模式。为了提高EPC 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水平,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效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分析EPC 模式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和管理的影响,结合项目内容和实际要求合理地应用EPC 模式,为建筑施工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