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论文规范编辑加工策略

2022-12-30 10:50:19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性文稿责任编辑

谢 玉 华

(内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四川 内江 641100)

0 引言

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编辑加工是对经过审稿认为基本达到出版标准而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1]41.任何稿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名家的稿件,也并不一定能保证符合出版要求[2]96.而将一篇论文一字不改、一点也不改就出版,肯定是有问题的.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是出版单位履行“把关”的职责的重要体现.《出版管理条例》[3]81第二十四条规定我国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在责任编辑面前,不应该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就可以发稿的稿件[2]117.为此,专家们做了许多探索.如林骧华[4]认为编辑加工的目标是使书稿达到出版水准,它的理想是使出版物尽可能完美;梁福军[5]认为规范编辑是规范写作和专家评审的后续,没有规范编辑就不能保证论文的规范发表.如何做好文稿的编辑加工始终是责任编辑要思考的问题.如吴晶[6]认为编辑加工工作的重点在于掌控整体稿件的“文意”,促使稿件的整体结构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合理性;杜秀杰[7]针对编辑对论文有过度编修的问题,提出需要具有一定界限意识;常颖凡[8]认为编辑加工与校对相比,更侧重于对稿件内容进行全盘检查,确保稿件内容向稿件主线靠拢.这些研究都主要从编辑加工局部方面进行了探索,而编辑加工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处理各种问题,需要编辑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处理稿件的细节和整体,将文稿不断打磨,最终使稿件达到刊出要求.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学报的编辑,在编辑加工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原稿、提高论文出版质量的方法,以期为同行提高编辑能力提供启发.

1 编辑加工是责任编辑的中心工作

学报的责任编辑负责稿件的初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工作,对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都负有监督责任.投来学报的稿件,一般经过专家审阅认为“可刊用”或“修改后可刊用”时,都还存在或多或少、各种各样的差错、疏漏或不规范.编辑加工的目的就是使文稿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符合出版标准,使其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语言文字更通达、规范[2]115.编辑加工处于审稿和校对之间,对文稿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提升作用.前期的审稿着重在宏观上把握稿件的内容质量,编辑加工阶段的重点是对文章格式和内容细节进行完善,如对表述不正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对不规范的地方进行处理,对语言文字进行改正、精练等.编辑加工使文稿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定稿,为后面的排版和校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编辑加工的原则

高校学报责任编辑必须贯彻国家的出版工作方针,保证出版物质量.

2.1 严格执行出版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9].让出版物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保证出版物质量,这是国家的明确要求,又是出版单位的基本职责.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按照出版标准,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是责任编辑应尽的职责.《出版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3]82第二十八条规定,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第三十条强调期刊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298.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5月28日发布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期刊编校差错判定以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为依据[10].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于2021年5月18日发布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的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提及推动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积极应用学术出版规范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出版需要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主要被收录在《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中[12].这些标准和文件一方面是作者需要学习的,另一方面更是责任编辑要严格执行的.责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深入领会标准的精髓,从而不断提升编辑加工能力.

2.2 保持作者的观点和风格

责任编辑在加工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作者,充分尊重原稿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和风格.当然,这要以作品的思想、观点和表现形式等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政治性或者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3]第三十六条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编辑加工应该是只改非改不可的,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切忌按照一个模式、一种风格去“改造”稿件,把作者的稿件改得面目全非[2]119.所以,编辑加工要在著作权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与作者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沟通,找到契合点,引导作者按照标准、规范去修改文稿.

3 稿件编辑加工的两个阶段

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不仅能订正审稿时发现的差错,还能发现、解决审稿时遗留的问题[1]46.编辑加工环节常常是责任编辑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阶段,一般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是稿件通过专家审阅认为“可刊用”至三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编辑加工主要是对文章大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规范和修改.责任编辑认真通读全文,梳理专家的审阅意见,按照出版有关的标准、规范以及本学报的统一要求,仔细找出文稿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形成全面的修改意见.有的地方需要责任编辑直接动手修改,更多的则是责任编辑引导作者进行修改,责任编辑与作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论文的修改.专家审阅的意见多侧重于论文的研究内容方面,而责任编辑的意见则更多在于查漏和规范方面.责任编辑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一次性全方位地找出修改之处.责任编辑修改的要返回给作者确认;作者修改的返回后交责任编辑及时检查确认;对于那些作者理解不易到位的,则需要责任编辑进行示范性修改,必要时可向作者提供具体的修改模板;对于有分歧的地方,责任编辑还要提供修改的具体的依据.作者修回,如发现还需进一步修改或出现了新的问题,编辑要继续指出、修改.如此反复,直至符合要求.这期间,责任编辑与作者及时交流、频繁沟通,不厌其烦,使论文质量得以提升.

二是稿件排版前的阶段.这时的文稿的修改已基本完成,格式、文字、图片、表格等内容都已基本固定,需要责任编辑再进行一次全面而细致的编辑加工,进一步消灭错漏,消灭所有不标准、不规范之处,为下一步的排版和校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

4.1 调整文稿的结构和格式

原稿大多是作者自己编排的.不同稿件不仅内容不同、长短有异,还风格不一,字体、字号、间距等也各不相同.一旦决定可刊用后,责任编辑首先就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编排,这也是编辑加工的第一步.具体做法是:按照本学报的统一要求,重新设置文稿的页面、段落、字体、字号、页眉、页脚、插图、表格、参考文献、翻译等的格式,整理出不同层级的标题.责任编辑可以做一个含固定格式的空白文档当模板,每次修改时只需照此统一处理,使文稿得到初步规范,变得更有条理,更显美观,也便于下一步仔细查找问题,深入进行编辑加工.

4.2 修改文稿内容

稿件内容的编辑加工涉及论文的方方面面,大到论文的结构,小到每个文字以及每个符号,责任编辑都要依照标准规范进行一一处理.

4.2.1 对论文的结构进行规范处理

论文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关联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论文由题名、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组成,各部分本身就有其不同的规范要求,责任编辑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对各部分分别编辑加工.这里以科技论文为例.《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2]594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12]647对论文的结构的要求比较全面,出台较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中有的条款已逐渐被新的标准所替代.如《CY/T 173—2019 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14]对关键词有了专门的更多更具体的要求;《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2]605对参考文献著录提出了最新要求[12]605.

责任编辑需要将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对照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如需要查看标题是否确切、简明,摘要是否具备四要素,正文的层级标题的风格和格式是否统一,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统一,等等.编辑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论文的整体结构,提升论文质量.

4.2.2 对论文的内容进行规范处理

(1)对文字、词语的修改.文字或词语的错误或不当,通常是在责任编辑通读时发现的,须改必有据.编辑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是较为棘手的问题,这时责任编辑就需要静下心来查阅相关资料.对那些专业性强的或容易引起歧义的修改内容,更应与作者充分交流,确认后再改,避免误改.

(2)对插图、表格的修改.学报稿件中的插图和表格出现问题或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可以将它们进行专项编辑.责任编辑可将插图或表格的常见错误或不规范都罗列出来,进行整理,制成模板.到具体提出修改意见时,编辑用批注的方式指出具体问题,同时向作者提供表格和插图的出版行业标准的PDF版[15-16]让作者学习,最后让作者进行一一修改,必要时重新规范制作.还要检查图表与正文的关系,如位置是否恰当、表述是否一致等.还应初步确定图表的排版适合单栏或通栏,看其大小、比例等是否合适,必要时返回作者处理.

(3)对符号的修改.文稿中一般含有多种符号:标点符号、外文符号、数学符号、单位符号、量符号,等等.有些符号外观只有细微的差别,如比号与冒号,中圆点与小数点,大于号、小于号与单书名号等,常常容易用错,会造成歧义或错误.因此,责任编辑必须高度重视符号的编辑加工.对于普通的符号,责任编辑可以用批注的方式在问题处一一指出,提醒作者输入时要选择正确的符号库,提请作者修改;而对于分辨较为困难、作者一时难以把握的符号,责任编辑可直接修改后再返给作者,必要时进行说明.文稿中符号的修改适合在全文基本修改完毕后、排版之前统一全面地进行.无论符号分散在文章的何处,责任编辑尽可将它们抽离出来,进行专门编辑加工,对同类的符号用“查找”和“替换”功能键进行逐一核对后修改规范.

4.3 对引文的编辑加工

责任编辑要专门查看文稿中引用文献时的文字的叙述和标注是否规范.如文献序号的位置是否恰当、多著者的表达是否规范、数条连续引文之间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等.核对引文是一个较为费时的工作环节,主要是检查引文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引用的文字是否简明,对原文的意思是否有歪曲等[17].责任编辑必须认真仔细核对引文,对差错进行增删修改.特别要注意重大表述的准确性,如涉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原文、法律法规、官方文件等.

4.4 对文稿的政治性、思想性的把关

任何稿件都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出版物登载的内容[2]100.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比如国界问题、宗教问题、唯物辩证问题、保密问题等.对文稿中涉及的政治性、思想性内容的把关贯穿于编辑工作整个环节.政治性是指稿件中所反映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现实政治问题[2]100;思想性是指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2]101.一般来说,稿件通过三审,表明基本没发现政治性、思想性错误,但是仍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隐患.因为有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问题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另外,在排版前,由于作者进行了多处修改,加入了新内容,而这些新内容有可能存在政治性或思想性问题.所以,责任编辑始终要对文稿进行仔细地审查,特别是在排版前一定要再次静下心来认真审读.责任编辑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培养对政治的敏感性,确保出版物无政治性差错,发挥学术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

5 小结

编辑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责任编辑尽心竭力、无怨无悔地处理稿件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执行出版有关的标准、规范,为论文的出版导航把关.责任编辑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发挥创造性,运用学科知识和编辑学的理论方法,对文稿进行科学分析,查找文稿中存在的疏漏、偏差,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大胆质疑,仔细修改或指导,在与作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术把关,通过编辑加工使稿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编辑加工既要消灭知识性差错,又要清除政治性差错;既要保持作者原风格,又要实现严格“把关”;责任编辑要让作者心甘情愿地配合修改完善文稿,同时也会收获来自作者发自内心的感谢与尊重.正如郝铭鉴[18]所说:一个称职的编辑,应该是一把“好刀”,而且要刀法娴熟.责任编辑要在实践中,不断对编辑加工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编辑加工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政治性文稿责任编辑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 06:39:36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翻译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16
English Abstracts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