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融媒探索与展望*

2022-12-30 07:43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牛牛防震妞妞

姚 迪

(浙江省地震局,浙江杭州 310013)

引言

地震科普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是最具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内容之一,是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最直接的体现。现阶段地震科普工作存在力量不足、精品不多、社会影响总体薄弱、主动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抓住融媒时代的机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切实提升地震科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1]。

本文结合近年来浙江地震科普融媒探索实践,探讨如何 “讲好地震故事” 以实现地震科普高价值传播。

1 精细化内容设计,用微视频讲好地震故事

内容是媒体产品的命脉和核心。一个好的地震故事,不仅仅是单一专业的知识点,还可以展现这些知识点之下所隐含着的科学素养、匠人精神甚至行业价值。一个好的地震故事的讲述,不再是单一的平面呈现,而可以是文字数据、画面图片、解说音效、动画手绘等多维立体的集中呈现。微视频就是集大成者。

(1)地震科学与新闻纪实的契合。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十年川行》,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再现了发生在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中的一个真实案例-浙江省地震局救援人员成功救援贾正娇事件。但是,镜头巧妙地选择了十年之前小女孩被救援者救活与十年之后她成为志愿者的对比剪辑,黑色与彩色的画面交替,真实与虚幻的冲击,救援者与被救者之间的传承,逃生技能和灾难记忆的闪回,潜移默化地抓住观众 “痛点” ,普及地震知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2)地震科学与行业价值的契合。2020年应急管理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优秀作品《地球把脉者》,把镜头聚焦在浙江省地震中心站老中青3位基层台站人身上,日常的监测工作,日常的无趣生活,甚至日常的爱情滋味,全方位地展现他们为地震安全 “守夜” 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用 “小人物” 的 “不平凡” 引发观众共情,讴歌老一辈地震人的坚守和新一代地震人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地震人匠心筑梦、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力量。

(3)地震科学与市民生活的契合。2020年发布的地震科普微视频《防震减灾知多少》特辑共12集,12个话题。这些话题的设置源自于线下对杭州市民最关注的地震知识诉求的数据统计调查。内容包括:

2 跨媒介叙事传播,多渠道讲好地震故事

在传统媒体时代, “地震故事” 的科普创作已经累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面对融媒体时代,有必要在深耕传统媒介之余,自觉加速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化,扩大传播效果。

(1)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引入新媒体,把 “地震故事” 内容嫁接成短视频或采用跨媒介叙事等方法。2020年地震科普短视频《防震减灾知多少》特辑就选择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介的融合传播,同步在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栏目电视端,新蓝网网络端以及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手机端发布,短时间内积聚了人气,拓宽了受众面,扩大了传播范围。

(2)将传统媒体的科普形式与新媒体结合,形成更好的跨媒介叙事传播效果。2019年以来,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与 “震道” 微信公众号联动运营,线上预约报名分批次组织科普馆参观学习、游戏实验、VR体验,同时在线上进行现场情况报道综述,与关注用户进行互动、点赞、交流与反馈,极大地提升了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

面对融媒体时代,有必要在众多的科普传播媒介之间,进行跨媒介叙事。

(1)多媒介直播。2021年度浙江省 “5·12防灾减灾日” 大型融媒体直播,通过浙江新闻、浙江经视、中国蓝新闻、钱江频道、天目新闻、新华网客户端以及浙江省地震局官微同步直播互动,走入宁波地震台,科普地震监测 “黑科技” ;走进宁波报国寺,科普古人防范地震的建筑智慧。直播间同时不定时插入地震科普游戏,通过互动的形式、充分利用交互叙事、跨媒介叙事,最大程度地把对地震科普感兴趣的人引入播放平台。

(2)自觉拥抱互联网媒体的流量化趋势,跨媒体引流。防震减灾海报和短视频已经连续5年投放在杭州地铁品牌专列以及站台通道、换乘点灯箱、电子导向屏、社区阅报栏等公众区域,未来应预留二维码,引流官微、公众号甚至直播间。

3 展望浸媒体时代,邀你一起讲地震故事

浸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讯息传播的渠道不限于报纸网络,人们接收感受信息的方式从眼睛扩展到全身。

讲好地震故事,需要 “IP” 。 “IP” 是在与用户互动中诞生的,观众不是被动观看,而是主动参与,共同强化IP。2019年度 “原动力” 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综合奖漫画类铜奖作品防灾减灾科普绘本系列《牛牛和妞妞》,出版后受到大众欢迎。2020年出版绘本《牛牛和妞妞2》, “牛牛和妞妞” IP得以巩固。2021年进一步形成“牛牛和妞妞” IP系列科普文创产品,邀请读者、观众在游戏中、日常生活中继续延续参与 “牛牛和妞妞” 的地震故事。

目前已经推出的IP产品包括: ① 游戏类产品。如防灾减灾拼图,是以太空为背景,妞妞和牛牛出现在太空的各个角落,只有完成防震减灾小知识学习才能获取迷宫路线找到他们。该产品在插画的基础上,加入磁吸的功能,并配有独立的支架,拼图完成后安装可成为一幅桌面装饰画; ② 体验类产品。如防灾减灾文具套组,学生群体运用牛牛和妞妞形象文具来记录地震知识学习心得,形成有效科普; ③ 时事热点类产品。如防灾减灾防疫套组,牛牛和妞妞的形象与防疫主题相结合,和大家一起戴好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严防病毒传播。

讲好地震故事,更需要 “人” 。 “人” 在故事中沉浸,在游戏中沉迷,扮演和表演自我。未来可以制作关于地震故事的剧本杀,邀请用户一起讲故事、演故事。随着科技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元宇宙不断引领着人类走入全新的浸媒体时代。用户的 “浸入感” 还不止于参与地震故事,还可能在虚幻的交互性和现实感中 “沉醉” 。未来 “牛牛和妞妞” IP可以生成牛牛和妞妞三维仿真机器人通过直播APP与观众互动;也可以是现实与虚拟融合的“牛牛和妞妞”文旅一体化动线,用户可以与牛牛和妞妞互动,展开地震逃生的全新冒险游戏等等。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视角下 “讲好地震故事” ,必须在内容精细化设计与跨媒介叙事运用上着力,从而实现地震科普高价值传播。

猜你喜欢
牛牛防震妞妞
薮猫妞妞减肥记
防震演练
薮猫妞妞减肥记
没关系
可笑的牛牛
爱洗澡的牛牛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基于语义分割和空间上下文信息的防震锤识别
家乡的变化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