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我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1]。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中高端制备制造业是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近期我国颁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2],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摆在我国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3]。
漳州市相比于其他沿海发达城市,漳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总量小。近年来,漳州市以“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为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并成立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旨在提升漳州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历经多年砥砺奋进,漳州装备制造产业已逐步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制造业的新发展浪潮中,深入剖析漳州装备制造产业在高端化转型升级进程演变中的瓶颈和新发展趋势,对因为其他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装备制造业,又称为装备工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4]。装备制造业是漳州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漳州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漳州制造”向“漳州智造和漳州创造”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柱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高技术为引领,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是决定着整个装备制造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5]。
根据漳州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最新统计信息[6-9],2016-2019四年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了288.49亿元、310.66亿元、265.3亿元和282.4亿元,可见,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处于波动变化状态,在快速突破300亿元大关之后有所回落。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4.60%、6.30%、2.00%和3.40%,年均增长率为6.58%,漳州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从2016年的高点快速收窄回落到2018年的低点,并在次年取得一定的增加。装备制造产业在经历了一定疲软回落期之后,正处于触底反弹后的加速发展阶段。
根据漳州市统计年鉴数据[10],2016-2019的四年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了1011.8亿元、944.09亿元、1013.46亿元和1066.78亿元,占全市主要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5.81%、26.63%、23.41%和26.32%。由此可见,近些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有所波动,但基本维持在1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体量,在全市主要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占比基本保持在23%-27%的范围内,其主导作用仍是较为显著的。
据漳州市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11],2019年末,漳州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其他装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所属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分别为1.82亿元、0.99亿元、1.68亿元、0.41亿元、3.75亿元、8.73亿元、1.21亿元、0.21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环比分别提高了1.47%、2.36%、0.60%、1.34%、2.02%、2.80%、2.51%和1.10%。可见,近些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研发经费得到了持续提高,研发经费的强有力保障有效助力了研发水平的逐年持续提升。
近些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在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演变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增长速度却有所放缓,在全市工业产业的占比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前期调研表明,这种发展变化趋势是在2015年漳州市实施《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之后逐渐显示出来,是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环境下,主动调整装备制造产业结构,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在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一段阵痛期[12]。
结合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统计信息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性红利的激励和引导下,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加注重高质量内涵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在经历阵痛期的短暂回落下调之后,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加速推进阶段。
当前,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加专注于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局部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逐步取得了突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细分产品并逐步提高市场份额,产品优势逐渐突显出来,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逐步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譬如,漳州正兴车轮所实施的“商用车铝合金车轮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实现了漳州市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零的突破;国内首条工艺最完整的绿色智能高端阀门生产线和石油化工高端阀门生产基地智能制造技术中心落户长泰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这些都是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漳州市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演变进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深耕各自细分领域,专注于专精特新细分领域,逐步提升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些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在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成为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轨道上快速发展的新兴源动力。譬如,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漳州科华、正兴车轮等10家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逐步提高市场份额,譬如高端关节轴承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在60%以上,汽车钢圈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5%,石英钟机芯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高端工业UPS继电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3%等等;此外,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正兴车轮、蒙发利实业、立达信光电等)入选了2020年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省级龙头企业[13]。深耕细分领域并占据核心竞争力制高点的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近些年,虽然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装备制造企业,对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规模较小,行业较为分散,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根据漳州市2019年统计年鉴显示,漳州装备制造企业2015-2018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444个、440个、437个和418个),产业整体综合实力仍落后于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譬如,以2019年为例,全国关节轴承领军企业的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9.46亿元,国内高端工业UPS继电器市场占有率连续15年稳居第一的漳州科华技术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8.69亿元,作为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典型代表企业,虽在各自专注的细分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企业在距离中国制造业500强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上任重道远。
以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要企业进行分析可知,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多的是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现有大企业的头雁效应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出来,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分析可知,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国际领先和国内领先的高端产品比重相对较小,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依赖度较高,零部件企业研发的国产配件与主机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仍处于产业高价值链的中下游,在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型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着难度较大、动力不足等瓶颈。
目前,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仅有部分产品属于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的主要产品,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多产品大多属于基础件和标准件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在价值链中处于中下游,配套产品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本地配套率和支撑度较低,不少关键零部件、新材料乃至于整机均依赖于进口配套,高档主机配套的先进制造工艺装备达不到要求,关键零部件在质量把控、可靠性和精确度等尚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基础配套缺位较为显著。
此外,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尚处于探索适应阶段,高端装备产品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管理和系统解决方案尚在逐步完善中。实地调研显示,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在国家和省市的项目经费和政策支持下,主动推动企业生产线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同时,不少企业也有很强的意愿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但是执行力度和纵深推进情况却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利用新兴技术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型转型升级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多为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调查研究显示,虽然近些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试验发展投入持续增加,但是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尚不足,研发投入对关键重点技术研究和突破的支撑力度尚不够,部分核心关键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尚需依靠进口的方式来解决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产品质量保障、服务增值、自主研发能力等软实力和核心技术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
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更多的是聚焦在了细分领域产品的技术创新,致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专业分工所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密切相关的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端传感器、特种高精密机床设备、特种机器人和精密检测测试仪器等高端装备制造的仪器设备,以及工业设计软件、工业管理软件等工业应用软件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实际生产诉求,技术、资金、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在产业链之间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发展不仅需要有资金、技术、研发和物资等要素的持续投入,更需要一大批各种类型人才资源的智力支撑。现阶段,虽然漳州市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出台了众多利好政策,但是由于一线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对人才引进的虹吸效应,漳州市装备制造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尚不足以支撑新时期高端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工程与科技研发背景的科技人才、技术技能精湛的工匠人才和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领域的四类宝贵人才资源。然而,目前这些人才资源在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显得尤为匮乏,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发展所亟需的人才资源要素缺口较大,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本地和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合作,围绕漳州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施联合攻关,深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基础学科、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应用平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工艺技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幅提高主导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是加强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围绕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导产品的高端关节轴承、高端工业UPS继电器、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争取国家和区域重大专项研究支持,力争突破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着力卡脖子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逐步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卡脖子技术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是构建区域协作平台。充分发挥漳州市在闽西南协作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技术、信息、人才、研发等领域加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域协作,利用各区域的不同产业优势,打通区域协作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培育和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优质资源,为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金融等自主创新要素的支撑,推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协作。
四是藉助新技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支持和鼓励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经费、政策、融资等诸多领域给以更多的配套与扶持,鼓励企业加强装备制造基础研究,融合新兴技术,加强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升级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一是整合优化高端装备制造资源,聚焦产业集群创新。统筹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调发展,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主要载体,聚力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及其相应配套,充分发挥积极财税政策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对产业发展要素资源进行倾斜配置,实现对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化与配置。
二是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创建产业集群新高地。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集群效应,引导企业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梳理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关系,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再者,以区域龙头企业为引擎,聚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延伸,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业态,突出产业服务化特征,切实提升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
三是强化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制造过程中关键零部件和共性工艺技术的协同创新研发,在经费、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政策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与更多的扶持,夯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业态的底层基础,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品牌化、集群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优化企业生产制程,切实提升企业装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培育高端化转型升级典型龙头企业,为其他企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样本,扎实推进存量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型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内部分工与协作。鼓励和支持区域内优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完善和整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配套体系,促进高端制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加强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设计、研发、制程、市场、服务、信息等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分工与协作,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优势,提升区域产业链的溢出价值,增强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是培育和做强专精特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继续加强漳州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主导细分领域的优势建设,巩固装备制造产业现有细分产品领域优势,积极培育和开发具有良好基础、潜力较大、行业带动性较强的专精特新产品和企业,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生态体系发展水平。
一是构建人才双向流动平台。构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平台,尤其是本地的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通过双向挂职方式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高层次人才流动,利用柔性引进的方式,以研发项目为启动载体,一方面缓解企业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平台构建推动企业人才资源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人才资源的引进力度,尤其是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其次,加大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利用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形式和多渠道培育复合型高技术技能职业人才;再者,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摆脱现有政策和观念束缚,打通人才晋升渠道,从待遇、晋升、事业、生活等多方面稳定住和发展好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引得进,更需要用得好和留得住,方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三是强化人才资源的“推出去”和“请进来”。“推出去”旨在于丰富存量人才资源的知识体系,瞄准产业最新科技与理念,加强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人才向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的学习与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富现有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体系。“请进来”旨在于根据产业需要,多渠道引入外籍技术管理人才到漳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兼职或全职工作,以包容、开放和理性的姿态,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人才资源问题,丰富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资源储备。
一是多渠道加强企业融资力度。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原材料采购、终端服务等多个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容易引起资金紧张,因此为避免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应鼓励和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上市,通过定向增发、股权激励等资本运作方式,藉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助力企业直接融资,并进一步改善企业的治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推动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发展。
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能力。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市场和体制的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再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完善科学高效的资金支持体系,提高优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和力度,利用漳州市的区域优势,积极引入外资和台资,为装备制造产业的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推动新时代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应克服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短暂阵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扎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主导细分领域产品和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溢出效应,在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关键工艺等领域逐步实现突破,聚力抢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新制高点和打破国外行业的垄断,扎实推进漳州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