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19年版)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新生”,通过学习革命历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阅读教学来说,要从中获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并“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在本单元中,编者编排了赵树理的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节选)》。在该单元的“学习提示”中,编者指出该文“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土味’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标题是“小二黑结婚”,但若仔细研究文本,便知小二黑和小芹两人并非文本的“个性”和“生动”人物,反观二诸葛和三仙姑夫妻,形象则更为个性化、立体化。换句话讲,尽管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内核,但是关于主体的“精神性成长”却未体现在二人身上,反而更像是促成各种势力发生联系的枢纽,这便是阅读赵树理小说的“困惑”之处。
统编版教材《小二黑结婚(节选)》选取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四个章节。在该部分,赵树理围绕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人物形象,设置了三段以二人语言表达为主的特定情景展示,从而塑造了其立体化和生动化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二诸葛的神课”一节,第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即面对兴旺弟兄们的“捆人”,邻居们“没有人敢给小二黑讲情”,这种噤若寒蝉反映出村中的权势状况。只有在理解村内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二诸葛在“愚昧”的言行中内蕴的情感性。此外,从第二段中二诸葛的“连连摇头”到“罗睺星照运”诸如此类的唠叨,再到邻居们的“厌烦”,从中或许可以看出二诸葛面对邻居们的“不敢”而表现出的内心焦虑感,这在他接下来的“睡不着觉”“占了一卦”“吓得面色如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尽管他的“占卜”有滑稽、愚昧和顽固的成分,但是其“底色”却是对儿子或命运的无限焦虑。这两点这对于理解二诸葛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赵树理曾说,“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要分析二诸葛就要读懂那些二诸葛们。在写作素材方面,赵树理把“父亲”的占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运用至创作中。就二诸葛而言,无论是愚昧的占卜还是“啰里啰嗦”的命运说法,既体现了他面对被动生活时的心理慰藉,也集中反映了农民面对生活变故时的被动和消极方式。纵观原文,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习惯是小说的重要主题,而二诸葛和三仙姑则集中代表了带有浓郁封建意识的广大农民现状。因此,二诸葛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落后意识和思想的代表。对此,作者以滑稽和夸张的语言处理这两个人物形象。从二诸葛的“原型”来看,这种处理不仅有批判意味,更承载了作者对乡村人物的深厚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树理关于中国革命意义的思考,以“二诸葛们”为代表的落后人物是其思考的起始。正是在这种逻辑下,赵树理构建了一幅“前进的带着落后的”,从而让落后人物在心理上不断改进的社会新图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角度,这正是赵树理文学创作的意义。
在小说中,赵树理把笔触更多的伸向旧式家长对婚姻的阻挠,充分体现了落后思想的愚昧性。这从小二黑原型“岳冬至”遇害后村民的反映即可看出,即虽不该死,但“赞成教训他”,而且从社会面到两个年轻人家庭,居然“没有一个人同情”。正是在这种封建思想文化的笼罩和促使下,导致了岳冬至的死亡。但是,赵树理并没有采取“革命”形式,而是以二诸葛和三仙姑的个人“转变”,以及一家人“团圆”的创作手法,对中国革命的过程与前景充满信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社会理解。
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转变过程是以“言谈”形式实现的。在“恩典恩典”和“怎么到底”两节,二诸葛的“命相不对观”一直存在。事实上,区长的训诫并没有真正转变二诸葛的思想,以至于最后交通员不耐烦地把他“推出来”,而真正导致其转变的是三仙姑的“话”。从这个角度讲,赵树理小说的主体是在“转变”背后的“言谈”,并构成了精彩的对话艺术。仔细推究,尽管区长的话并没有达到“说服”二诸葛的标准,但是从二诸葛的“讲条件”来看,从语气到态度都发生了的细微变化,从之前的焦虑感转变为放松感。在最后一节,在兴旺金旺两兄弟被绳之以法后,面对三仙姑的“把你的鬼八卦收起吧”,二诸葛最终完成了自我转变,从侧面也体现出作者关于农民务实性的思考。这种通过“言谈”实现“转变”的创作手法,是我们理解赵树理小说的关键。
在“看看仙姑”一节,作者集中呈现了三仙姑的转变过程。在区长的紧凑询问和“一伙女人们”的大笑中,一向会撒泼、敢说、闹气的三仙姑只能“羞得只顾擦汗”,并“恨不得一头碰死”,以致出现失语,并在“羞愧之下”答应了新秩序的要求。在该章节,作者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三仙姑的转变过程。之所以不采取更为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因为对农民阅读习惯的理解,即“农民读者不习惯单独的描写文字”,更倾向于知道“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而这种创作手法则贴合了农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感知方式,从而改良了中国民间“小说的样式”。
在赵树理笔下,三仙姑是在封建伦理关系土壤中产生的异类,也是包办婚姻制度下个人情感无处安放的病态,这在原文第二节“三仙姑的来历”中有所交代。三十年来的“装神弄鬼”和打扮,三仙姑的地位和形象是建立在作为“被观看”的欲望对象基础上。但是,以区公所为代表的现代婚姻制度,以及女人们的围观,却将这种“欲望”摒弃,从而映照出她“老俏”形象的“不像话”。在作者舞台化设置中,在围观者的指点中,三仙姑的个人形象被“逼”出原型,从而揭示了其生活的真相。在转变的结果上,作者直指她的“行为”,如在打扮上“从顶到底换了一遍”,还拆掉了香案,从而完成个人转变。这一转变在小说中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指向性,即作者寄希望于现代婚姻制度对恋爱婚姻自由的支持,并以此消除扭曲人格赖以生存的制度土壤,这便是作者的愿景。
赵树理的小说,是基于农民的阅读习惯和“故事性”倾向而创作,因此在行文和结构上要“处处有关联,事事有交代”。“怎么到底”一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总交代”。之所以要交代,也是为了照顾农民读者希望“团圆”结局的期盼。
先看团圆背后的深意。从小二黑与小芹的结局看,他们成为了村里人眼中的“第一对好夫妻”,并成为移风易俗的典范。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并未采取人物的“抗争”形式,也不注重主体的精神性成长。因此,在情节组织上,小二黑与小芹的“主体性”在情节发展中被逐渐淡化,并以其他人物的“言谈”来呈现“小二黑最终结婚”这一结局。因此,围绕“小二黑结婚”这一事件,小说中所涉人物的命运和结局都发生了转变,无论这种转变是主动还是被动,从结局来看是圆满的。但是,转变后的伦理秩序却未改变,这也是赵树理对大多数落后的农民在情感上的照顾,即革命文艺工作的起点仍然是对大多数落后群众的关注,这就是赵树理小说“转变”和“团圆”逻辑背后的深意。
再看小二黑结婚的条件。现代婚姻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态度转变,是小二黑结婚的重要条件。同时,兴旺金旺弟兄的绳之以法也是一个条件,这也是小说的另外一条线索。在“怎么到底”一节,作者重点介绍了两兄弟的结局和村民的情绪宣泄,且仍然以村民的“说”为主要叙述方式,如从“被作践跨了年轻人”的诉说到“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作者正是以这种叙述方式,言明了大多数落后群众在伟大抗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群众为掌握命运而作出的努力。
每次阅读,就是一次新的尝试,只有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时间去阅读,才能读出新意。为此,我们阅读教学也要不守常规,用新的教法帮助学生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