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飞
不少人认为,所谓阅读,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这是存在偏差的,阅读的范围应是极为广泛的。对于高中生,要结合其性格特点和爱好兴趣,各个学科相关的书籍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内容,关键在于利用群体智慧予以抉择。倘若将阅读狭隘化,毫无疑问等于打消了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改变观念应当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前提。
以往的阅读,大多是读者个体的独立阅读,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探讨和碰撞。当今时代开放、包容,古人所讲求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观点更加具备了其深刻的意义,合作学习同样适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唯有合作,才能使智慧得到分享,才会有交流与碰撞,使阅读走向理想的深入状态。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潜心阅读、细致分析、深入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升华阅读目的,我们名师工作室将探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体探究、小组探究、集体探究。采取每个阶段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方法,以点带面,以面辐射,从而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达成阅读的有效性。
个体探究是指教师在进行相应学法指导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体再对指定的“整本书”进行阅读与研讨,结合阅读任务提示,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并值得探讨的问题,并借助相关参考资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探究方式。
由于存在阅读时间难以保证、浅阅读习惯支配等问题,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个体探究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先要做好书籍的选择。教师不能随意地指定某种书籍,而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尊重阅读主体,尽可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素养和趣味;同时,阅读要直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有利于学生文化人格的养成。故而,语文教师基于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先进行充分探讨和研究,预设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再确定阅读书目。
二要做好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实现高效阅读。比如: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进行“精读与速读”,利用“圈点勾画”,制作“思维导图”等等。不同的作品,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如此,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某一本书,却也是在指导他们阅读某一类书。习得不同的方法之后,能够融会贯通,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三要做好对学生阅读进程的指导,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容量大小,制定出具体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做好“阅读打卡”,并分阶段进行跟踪督促。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虽然费时费力,但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到了高中,要么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要么敷衍了事。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阅读,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
同时,要设计好学生的阅读任务,教师要根据整本书文本阅读的类型,设计出不同的“阅读任务表”,把学生的阅读过程分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实现对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对主旨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完成探究,形成自我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跟踪调查,找到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解决。
阅读,说到底,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水平、层次、习惯,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方法、理解、问题,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学生视作是一个阅读主体,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并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小组探究建立在个人探究基础上,学生个体以“组员”身份参与到小组探究交流中,将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与独特阅读心得、审美体验分享给大家,并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寻求其他组员的帮助。
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自身承担的职责,教师则要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时,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辅助工作。主要表现在:组织、调控、评价三个方面的指导。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需要从探究的课题、材料、步骤方面给予指导。第一,在探究的课题方面,要求在小组合作探究前,将每个小组的探究课题上报,由教师来检验课题的可行性并提出指导意见。第二,对于材料方面,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探究材料,而且材料要有适当的开放性,在学生有条件查找资料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第三,对于探究步骤方面,要求教师给出探究步骤,让学生明确应从哪些环节来进行探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中,为学生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密切配合、共同分享的团队合作探究平台,并做好调控工作。要调控好在小组合作中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准备,并能为学生的疑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第二,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积累。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下,适时地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合作讨论,达到互相启发的作用,从而实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要参与到学生小组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探究交流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方法指导,使探究过程向更高、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理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交流提炼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主要结合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标准来引导学生反思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达到改进并扩充原来认知结构的目的。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提供一个可操作模式,让学生有据可依,从而自主熟练地进行评价。比如,可以填写过程性评价表格,还可以采用态度问卷、学习心得、反思日志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为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起到重要的作用。
小组探究,应充分地建立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之上。个体探究存在欠缺,借助小组探究可以得到弥补;但个体阅读存在问题,小组探究便失去了支撑并最终流于形式。因此,在当前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若想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来使思维得到深入、观点得到拓展、思想得到升华,首要的还是要注意个体的阅读。唯有个体阅读的任务完成良好,小组探究才能落到实处。
集体探究是建立在个人探究和小组探究基础上的,是师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形式。在集体探究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以“求异存同”为主要探究目标。“求异存同”是我们在探究时要处理好的,这不仅关系到探究的效果,也关系到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调控。要求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理解,为他们思维的拓展提供帮助和引导。在鼓励学生对文本作多元阐释的同时,不能放任学生脱离文本胡言乱语。高中生的思考能力非常强,如果在分析问题时,被文本中的个别意象或现象所干扰,就难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从而出现脱离文本的认识偏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做到时时监控,适时地插问,让问题的解决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对于理解偏差的问题,不能为了求异而求异,要大胆地否定,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
二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展示探究成果,一方面是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有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我建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时因地而异。学生在展示探究成果时,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学生一个愉悦、民主、和谐的心理空间。我们工作室主要采用先开展主题式的探究成果交流会,再将学生的探究成果收录编订成册的方法;还采用不同学校的成员确定不同的主题,达成目标之后,几所学校合作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重视,便于师生共同交流,及时反馈不足并修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成员之间也能适时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探究交流,无论是个体探究、小组探究还是集体探究,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在问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走向了更为理想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