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的城君
賈蒂巴朗是印尼三宝垄市最大的垃圾场,午后将近40度的高温“烘烤”,让垃圾散发出阵阵恶心的异味。
你或许会皱着眉头疾步穿过垃圾场,找到这家挂着简易红色招牌的餐厅。一眼看到餐厅名字“沼气食堂”,或许会一点食欲都没有了。但就在进门的一瞬间,你绝对会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无关餐厅环境,而是这里的笑容。
30多名食客,挤得满满当当,吃着朴素的家常饭,表情却仿佛吃着世间最美味的佳肴。Sarimin和Suyatmi夫妇是餐厅的主人,他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心满意足地看着他们吃得有滋有味。
餐厅为什么会开在垃圾场?这和这个餐厅独特的运营方式有关:20公斤塑料垃圾,折合人民币大概4块钱,就足够在这里吃一顿饭。
于是,垃圾场里的拾荒者,都把这里当成食堂,当成家。他们在垃圾场里挑拣出塑料制品,拿到“沼气食堂”换取一餐饱饭,有蔬菜汤、煮鸡蛋、炸鲶鱼、米饭,传统的当地菜肴,简单却令人满足。
这里“视金钱如粪土”,钱确实连垃圾都不如。因为对餐厅主人来说,这些回收的塑料垃圾,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这个垃圾场建于1992年,占地108公顷,每天,400辆卡车拉着800吨垃圾,堆放在这片空地上,其中多达40%是塑料垃圾。
2014年,垃圾场突发大火,大量塑料燃烧产生滚滚黑烟,有毒气体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一边是“火焰”,另一边是“海水”。印尼每年产生130万吨海洋塑料垃圾,是全球第二大海洋塑料垃圾倾倒源,这造成了印尼海域大量鱼群的死亡。
塑料垃圾蚕食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并且不断让人类付出代价。印尼相关专家一再提醒、警告说,塑料垃圾最终将进入食物链,人们将自食自己制造的垃圾。
这让垃圾场前经理Agus触目惊心。其实,当地很早就开始回收垃圾,但分类是垃圾场最头痛的事情。当时,垃圾场只有350个拾荒者,平均每天只有7.5美元的微薄收入。
于是,他想到开一家这样的餐厅,通过用塑料垃圾换取食物的方式,解决拾荒者的饱腹问题,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找到经营餐厅的人——Sarimin夫妇。餐厅开张后,当地市长也到店里为他们站台。“用塑料垃圾付款”的噱头一打出去,就吸引了各地拾荒者的注意,他们主动把塑料收集起来,以换取一顿丰盛的饭菜。餐费之外多出来的塑料垃圾,老板会用现金来收购。
如今,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食堂一天可以回收多达1吨的塑料,回收利用后变成沼气燃料,供应给周边居民,所以这家餐厅有了这个不一般的名字——“沼气食堂”。
Sarimin夫妇接手餐厅后,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沼气食堂为拾荒者提供了谋生手段,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Sarimin说:“即便是穷人,也应该有享受健康饮食的权利。我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小凌//摘自那城小时光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