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一个读书人的真实与不安

2022-12-29 09:50龚菁琦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许知远感兴趣红楼梦

龚菁琦

许知远,是作家、媒体人、访谈节目主持人,也是北京一家名为“单向空间”的书店的老板。最近几年,他因为视频节目《十三邀》为更多人所认识。许知远身上有多重“矛盾性”,讨厌他的人觉得他带着精英主义的傲慢和某种不合时宜的“迂腐”,喜欢和支持他的人觉得他身上有一些令人欣赏、难能可贵的品质——逆潮流的勇敢、理想主义等。

他看上去知识渊博,涉猎甚多,但他说他很少阅读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甚至没看过几本完整的书;他有成为伟大作家的渴望,但他也接受让他不舒服的忙碌生活,至少忙碌会减少他的不安。

关于读书

第一次感受到书的魅力是什么时候?

是看《上下五千年》吧。我刚刚从苏北老家来了北京,同学也不太认识,我怀疑那时候还有苏北口音,不自在。有一天我自告奋勇帮我妈做菜,我妈还没回来,小时候喜欢自我表现,就剥辣椒。辣椒很辣,手像烧着了一样。我就把手放到凉水里,旁边放了一本当时买的《上下五千年》,就开始翻,秦始皇、隋炀帝、大运河、朱元璋……我觉得非常愉快,发现历史中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就感兴趣了,那是我最早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那时候学校消失了,手上的烧灼感也消失了,只有里面的帝王将相、传奇故事在发挥作用。

你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对书本高度迷恋的人,对书里面的那个经典世界的向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實我很少读经典著作,包括《红楼梦》都没读过。然后那些名著,巴尔扎克的,或者莎士比亚的,我都读得不多。我觉得我读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我唯一完整读完的一个经典作家是美国的爱默生,因为他的作品不太多,所以可以读完。我读不进去很多东西,我的阅读一直是以一个非常随机杂乱的方法进行的。这段时间突然对什么感兴趣了,就看这方面的书,看着看着就过去了,然后另一个阶段就开始了。(用这种混杂的方式阅读)有时候你会有一种广阔感,因为读到很多东西,但它的另一面就是你会觉得浅薄,对每件事物都没有深究。

阅读对你来说乐趣是什么?

陌生的知识,陌生的聊天方法,陌生的体验,正好跟我此刻的思考契合。可能很伟大的书,跟你此刻的情感不契合,你就读不进去,跟此刻的情感契合(才能读进去)。

现在回忆起来,有没有印象特别深,或者看完特别震撼的书?

我的职业生涯是因为我看了罗纳德·斯蒂尔的《李普曼传》,不是经典的书,但写得很好。还有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不读那种经典,史诗、《诗经》,我都没读过。

包括《红楼梦》这些。

《红楼梦》我没读过。我觉得并不是年轻就一定要读这些书。我四五十岁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兴趣,我以前读不进去。我现在开始听他的一些书,就是(觉得)有意思,完整的宇宙,里面所有的描写都那么有意思。

类似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十几年前不感兴趣,现在突然感兴趣的作家还有吗?

我觉得我迟早会喜欢上《红楼梦》的,只是还没有到那天。

关于《十三邀》

你一方面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知识分子式的,但是另一方面你好像也不避讳说自己浅薄?

诚实啊,你是不深刻啊,我觉得我自己是某种意义上的浅薄。当然不是说跟身边的人比,是跟我阅读的作家比。每个人最终要确认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角度,可能我的角度、我的方式就是一个庞杂的、杂食的阅读,可能看起来是缺乏系统性,我接受这样的一个特质吧。

接受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是《十三邀》带来的一个变化吗?

是一部分吧,《十三邀》和创业都带来的变化。创业公司你要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压力,它会让你去理解知识到底跟实际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十三邀》当然也是一部分,我要更高强度地面对不同领域的人,所以它会逼迫你去更迅速地理解不同领域、不同的方式。它们都会带来一些微妙的催化。

在《十三邀》之后,更多人开始认识你,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有时候挺好的。碰到一些陌生人,说他们被钱理群老师感染了,或者被陈嘉映老师点拨了,或者有所触动,我觉得这都是让人幸福的瞬间,这个平台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没有的历史感受或者想象力的感受,传达给你,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前做了一个电台直播,我接到过一个电话,一个很有趣的小伙子,在东莞工厂打工,他说节目是他生活透透气的地方,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打动我。你追求一些(自己的东西)当然很重要,但是你能够具体地帮助到他人,这是很大的幸福。这是我挺大的转变——我本来有这一面,(现在)可能更明显。

这种时刻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和写出来一个好东西的感受是相通的?

部分是。因为人都希望被认可,不一定需要很多,但是认可是很重要的。

关于人生

北大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启蒙的地方。你会意识到你跟五四之间有关联,跟近代知识分子传统有亲近感。另外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自负。进北大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精神贵族,有种强烈的骄傲感。我们说去北大,都是学屠龙之技。你内心那种骄傲(让你)不会跟社会人混在一起的,你是不一样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不一样,但是你有那种感觉。精英式的教育,给你这种感觉。你受了这么好的教育,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复旦也好,南开也好,你都应该是为社会的发展设立你的步伐,而不是追随这个步伐,拥抱这个步伐。像这种名校,你要思考大的问题,你要思考时代,包括国家的问题。现在大家不觉得有关系了。

你很多次说过,你有一种拥抱伟大传统的渴望,这个渴望有变化吗?

没什么太大的改变,我始终对崇高的、深刻的东西有一种崇拜,一种向往,这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因为我们现在在这样的时代,你做英雄式的表达大家会变得不适应,但你可以把这个东西变成掩藏的一部分嘛,是你内心的一部分。

如果最终还是达不到自己敬仰的伟大作家的状态会有遗憾吗?

也不太遗憾。我做事情忙碌,忙碌就不会想太多。通过忙碌来遗忘也挺重要的。

你说不要虚度人生,怎么才算不虚度?

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性,找到自己身上真正热爱,又有天分的一件事情,尽量发挥它就是很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许知远感兴趣红楼梦
更 正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游荡者许知远
游荡者许知远
别样解读《红楼梦》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