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烦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新片《青春变形记》,这部由加拿大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3岁的女孩李美琳面临青春期变化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她在情绪波动时会变成一只红色的巨型小熊猫。这只炸毛的萌物,让观众直呼看到了“世界上另一个我”。在青春期这个新鲜、奇异又混乱的成长阶段,年轻女孩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节与父母的关系?这是导演石之予通过《青春变形记》最想分享的。
影片中的李美琳(美美)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偶像男团,放学路上会跟好姐妹们一起盯着便利店里的帅气服务员犯花痴。她会在笔记本上画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并因此兴奋得脸红心跳、手脚失控。她正经历着芳心萌动。
一天晚上,美美做了个混乱的噩梦。她梦到潮湿的雨夜、轰鸣的雷声,梦到痴迷的偶像男团向自己示爱……这是她的月经初潮之夜,第二天醒来,美美发现自己在情绪失控时,会变成巨大的红色小熊猫,等到情绪平缓下来才能变回自己。红色的小熊猫隐喻着青春期波动起伏的叛逆期情绪,毕竟“每个人在13岁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情绪化的、长满体毛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野兽”。
在探讨自我接纳与自我成长的话题上,《青春变形记》赢得了很多共鸣。有位女孩看过影片后这样说:“很多女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做个乖乖女,要时刻牢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只展现出完美的一面,真的有必要吗?”
影片中的美美一开始也是“ 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乖巧顺从,成绩优异。她拼命压抑真实的情绪,只想保持完美小孩的形象。每天放學后乖乖按时回家,不想让等在家里的妈妈失望,她一直在用大人的意志给自己“洗脑”。就算已经做到这个份上,可如果路上耽搁了十分钟,也还是会被妈妈追问到底。除了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统统都被判定为“不学无术”,攒钱去听演唱会是“叛逆行为”,打扮得稀奇古怪的朋友“可得少来往”……这种令人窒息的父母之爱,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对于青春期美美的变化,妈妈有些手足无措,却又更加强硬地“保护”孩子。这样的形象在石之予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包宝宝》中也有体现——那个爱子心切,不愿让孩子离开家的妈妈,最后竟然一口吞掉了“包宝宝”。石之予表示,《青春变形记》中的很多情节,都来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亲身经历——妈妈一直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但有时这份爱却因为过度保护,而变成沉甸甸的负担。她一直在思考,对于父母来说,怎样才算一个好女儿。
在影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美美逐渐意识到,她不需要通过压抑或摆脱“小熊猫”,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不让妈妈失望”。她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喜欢做数学题的是她,尊重长辈的是她;会对异性产生悸动的是她,想要挣脱束缚的也是她——无数的优点与缺点,都是构成自己的“特点”。重点不在于推开不好的东西,而是腾出空间与之共存,勇敢而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全部。这是她面对青春这道“坎”,给出的新解法。就像她后来对妈妈的一番“叛逆”宣言:“很抱歉我并不完美,很抱歉我不够好,很抱歉我绝对不会像你一样!”接受不完美,从恐惧变身到享受变身,与心中的小熊猫共存,这是她拥有独立人格的开始。
生活是难以预料的,青春期更是如此,什么才能让人冷静下来?只有坚定的爱和完全的接纳,才能让你体内的小熊猫感到安全,顺利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资料来源:《看天下》《新周刊》《环球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