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灵 陈天乐 郑筱然
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随处可见的“盲道”,又或者你根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看到盲道,你会不会好奇地上去走一走,同时闭上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它们的存在?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盲道早已是必不可少的标准配置。它们就像视障人士静态的眼睛,辅助他们出行,但如果这些盲道不好用,又或者存在b u g,反而会增添视障人士行走的麻烦和潜在的危险。
一群大学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从2016年开始,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的“盲道问题随手拍”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4次。参与活动的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盲道设计的不足和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其进行拍照或录像,并将图片、视频文件等发送到活动的微信群中,同时附上问题盲道所在地点。协会进行整合收集后,再以其名义向问题较多城市的市建委发送建议邮件,以此辅助校园乃至整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心初是一位大三的视障学生,她讲述了自己使用盲道的亲身经历:“我原来可以从苏州街地铁站来学校,但现在很难了。因为建筑工地的施工围栏占据了人行道,可供行人走动的只有非機动车道,没有盲道的辅助,我根本无法了解道路的情况。”
视障人士走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如果没有盲道的指引,可感知的只有一片漆黑和喧嚣不停的鸣笛声,走在路上的每秒都会面临未知的危险,而这些大部分本可以被盲道化解。但现实中,盲道的建设和利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完全符合规范的盲道其实并不多。比如盲道修建规划不合理、覆盖率不够高,盲道和绿化带边沿距离过近,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占用盲道等等,甚至在夏天时盲道上方低矮的树枝也会成为困扰。
在城市管理、改进或规划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使用者的意见是否被纳入其中,以及管理者有没有基于用户体验提升盲道的使用效果。目前“盲道问题随手拍”的微信群里一共有60多条问题反馈。作为“盲道问题随手拍”项目负责人的白杨同学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位同学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加入关注视障人士生活的行列。
黑仔//摘自《大学生》2022年第2期,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