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曹迎东
(1.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99;2.郑州西亚斯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卫生健康人才应对后疫情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目前,护理学专业课程中已有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报道[2-4],然而课程思政主要集中于课堂理论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5]。BOPPPS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护理教育的热点[6]。本研究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为护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高职院校二年级4个班级234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均值为19.67±0.49岁,其中男生28人(12%)、女生206人(88%),前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及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人)和干预组(117人)。
1.1.1 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开展教学研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临床典型案例、名人事迹、影片、书籍等,将课程德育目标分为家国情怀教育、生命情怀教育、科学精神培育,并将德育目标进行细分。基于各项目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出入院护理(模块一)、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模块二)、病情观察与记录(模块三)、卧床患者生活护理(模块四)、给药护理技术(模块五)、安宁疗护(模块六)六个教学模块。根据各模块内容,深挖思政元素,拓展思政教学资源,详见表1。
表1 护理学基础课程德育目标
1.1.2 设计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依据教学模块进行教学,专业及思政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仅在线下课堂中通过案例讨论、主题嵌入等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干预组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每个班分为6个组,每组8~10人。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组织课前线上自学。引言或导言(Bridge-in, B)环节,教师提前一周于“云班课”APP发布学习任务单,推送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包括新闻、小视频、热点话题等,布置学习任务和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及完成课前小组讨论。目标(Objective,O)环节,在学习任务单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前测(Pre-assessment,P)环节,采用“云班课”APP发布测试题,试题类型及内容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检测课前自主学习效果。
然后,开展课中线下教学。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课中线下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案例讨论中,由2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分别进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突出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情境模拟中,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模拟,要求学生主动体会并表达领悟到的思政内涵。例如,“隔离技术”实训课中,每个小组抽出1名学生,模拟进入ICU护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护士,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手卫生、穿脱各种医用防护用品,让学生体会穿着全套防护用品进行操作时的闷热和不适感,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激发职业认同。后测(Post-assessment,S)环节,教师根据前测反馈调整试题,在线下课堂根据教学进度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度,评价课堂学习效果。总结(Summary,S)环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启发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布置课后作业。
最后,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学生课下进行学习总结,绘制思维导图、完成课后作业,进行线上提交。
1.1.3 成绩考核评定
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成绩考核评定。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测试完成情况、思维导图作业等;结果性评价为理论闭卷考试及操作考核,评价主体为教师。
1.1.4 教学评价指标及工具
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评价问卷对干预组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1~5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
二是学生职业认同感。采用郝玉芳发展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测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问卷包括17个条目,分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5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7]。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1~5表示“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反向条目计分方法相反,得分越高表示学生的职业认同度越好。
1.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教学后两组间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112名学生(95.73%)表示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效果达到满意;107名学生(91.45%)表示经过学习,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101名学生(86.32%)表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110名(94.01%)、107名(91.45%)学生认为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资源拓展较充分;99名学生(84.62%)认为课前发布融入思政元素的任务单及教学资源,并于课堂上采用小组汇报有助于课程思政学习;104名学生(88.89%)认为课上、课下进行的情景模拟练习有助于课程思政学习;96名学生(82.06%)认为课后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课程思政学习。
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的干预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n=234)
本研究中,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满意度较高,干预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充分,提高了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8-10]。既往护理学基础主要在理论课堂采用讲授法实施课程思政,以学生被动接受听讲为主,主动思考、感受较少,理论内容本身较为枯燥,思政元素融入后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限制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改革中,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被动接受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主动领悟课程思政内涵,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满意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是从学生逐渐发展、确认将要从事护理职业角色的过程,职业认同感偏低可能会导致护理人才流失,影响护理行业发展[11]。社会地位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展现出了崇高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同时提升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14]。本次教学改革,重视榜样对职业认同感的积极影响,通过多种形式讲述医护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从普通的门诊护士到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从抗疫的年轻护士到年过古稀的院士,引导学生领悟职业精神。同时,通过专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护理专科领域新进展及专科护士发展前景,价值引领职业选择,激发职业认同。
课题组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反馈进行反思,认为本轮基于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虽有成效,但是仍存在问题,表现为学生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条理性不强、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对讨论、汇报的控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载体,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嵌入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刻意加入易显生硬刻板,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政内容的接受[12]。恰当把握切入时机,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专业课教师应提升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关心时事政治,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拓展教学资源渗透于课程教学,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凸显价值引领的功能。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不断丰富与完善,要注重兼顾思政性和案例性,并将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思考和教学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二要创新思政育人方式,使课程思政贯穿教学与考核全过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后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效果。血压测量技术教学中,边讲述边示教,将听诊器放在手中捂热,讲述以吴孟超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医学专家冬天查房听诊先“捂热听诊器”,向病人传递温度、关爱和医者仁心的故事。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肢体瘫痪长期卧床不能自行改变体位的老年人,让学生体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下课前让学生交流感受,提高学生对于卧床老年人生活护理的重视,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职业素养,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并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引领学生选择临床护理及养老行业。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使课程思政贯穿线上与线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理论与实训教学,以及教学与考核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善教人、以理服人,促进学生领悟、内化课程思政的内涵,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