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的思考
——以师范专业为例

2022-12-29 23:39王媛媛
成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师范学业专业

王媛媛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教育”、数字化教学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教育名词。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理念对教育改革的推进也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被运用于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各个领域,既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手段的提升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数据进行学业分析和评价。近几年,随着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很多高校教师尝试着增加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等,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业评价的参与度。但其中也多流于形式,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小。学生对学业评价的满意度和理想之间仍然存在差距,现有的评价体系还是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现行的高校学业评价体系仍然需要进行改善,使之更加的平等、合理、开放。

1 学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高校的学业评价指对学生在学校修读课程所取得的学业成就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检测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业评价,能够及时帮助他们诊断出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恰当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业评价,可以检测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国各高校在进行学业评价的时候,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专业情况、课程特色等形成不同的学业评价体系。目前,虽然各高校学业评价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是,就整体评价体系而言,均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考查内容,以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这样的学业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偏向于静态和封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修读的课程多是教师技能培训类,对实操、实训要求较高。然而,现行的学业评价体系却难以有效测量学生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对学业评价的研究也是推进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念不断出现,学业评价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高校教师应该坚持将新的观念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当中。然而,由于受传统学业评价模式影响较深,很多学校的学业评价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学业评价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一,评价形式存在缺陷。多年来,各高校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权重相加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可行性,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平时作业完成过程中缺少教师的监管,教师无法得知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完成作业。平时成绩也缺少细致的考核和评分标准,具有随意性,缺乏严谨性。另一方面,期末成绩通过考试来进行评价也显得过于片面,无法得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的现象。而以课程论文来结课的考查,更无法保证其含金量,学生往往会通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复制粘贴论文,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师范类这样技能性较强的专业来说,这样的评价形式不能反映他们的学习过程和专业素养。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尝试进行了关于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应对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往往只注重在改革形式上做文章,忽视了改革本身的意义。

第二,评价主体略显单一。目前,各高校的学业评价都是以任课教师的评价为主,然而一些任课教师并不熟知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知识,只由任课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缺乏客观性。同时,大学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做好科研项目,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往往只关注学生群体,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学生作为教与学过程的主体,也较少地参与到学业评价过程中。尽管一些学校实行了学生自评和互评,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对评价结果并未产生影响。这样的形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导致他们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笔者认为,在学业评价当中,教师与学生是最直接的相关利益体,单一的评价主体不仅会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各高校只有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够真正促进教学互动,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也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第三,评价内容有些片面。社会不断进步,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看重毕业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侧重文化知识的考核内容已经渐渐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小学任教,他们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发展。当前以试题卷和论文为主的考试和考查方式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无法有效发挥学业评价的发展功能。因此,也出现了很多学生反映工作后不敢上讲台面对学生讲课的现象。

第四,评价标准不够具体。对于学业评价而言,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然而,目前各高校制定的学业评价标准并不具体,往往只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而形成,评价建议比较笼统,既缺乏明晰的评价指导,又缺少根据学生的特征来制定灵活多样化的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对于师范院校来说,目前的评价标准并未充分考虑基础教育对毕业生的要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也并不理想。不仅如此,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权重不同,评价产生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目前,我国各高校在设计评价指标权重的时候往往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在测量过程中也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足以代表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足以支撑学校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第五,评价结果缺乏反馈。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期末考试则意味着一门课程的结束,大家都只在乎评价的结果,忽略了评价的反馈,没有对评价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知道最终分数,不知道得分点与失分点,未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导致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仍然只注重分数,不关注能力的提升,无法通过评价来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缺少对评价的总结与反思,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来改进教学,学业评价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

2 学业评价改革的建议

我们大致可以将学业评价涉及的要素分为六个方面: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反馈。学业评价改革应该做到评价理念新颖、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标准清晰、评价反馈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2.1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

学校管理者、教师要调整学业评价改革的思路,重视学业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业评价,明确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的目标不应只是一个分数,应该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发展也很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同时,评价要突破课堂的局限,深入思考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探索如何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多维学业评价和共赢的教学相长。

对于师范专业而言,教育部已经颁布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认证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对于设有师范专业的高校来说,应该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进行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其学业评价要更聚焦于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根据发展需求,拓展评价内容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评价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增加对实践活动的考查,从多方面进行,既观测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又关注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有区别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以师范专业为例,随着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启动,各师范类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师范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我们可以依据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指导学业评价。师范专业认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师范专业毕业生提出培养标准,其学业评价就应从此入手,更加关注学生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是教学技能,这是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多设计活动,将活动与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职业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增加评价主体

建立新的学业评价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我评价功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在学业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向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同时,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学业评价更加有效。此外,学业评价的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他们是教学管理与评价的监督者和检验者,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根据学业评价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可以体现以评促改的职能;对于家长和用人单位而言,学业评价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信度,将其纳入评价主体,能够使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客观,同时,也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所提出的多元评价主体的理念。

2.4 灵活运用新技术,丰富评价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学业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利用手机等终端平台进行学业评价,实现课前、课堂和课后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综合性学业评价,从而减少单一的评价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例如,课前可以通过学习平台app 给学生布置作业,如设计一个历史课本剧(适用于历史(师范)专业的学生),并在平台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视频供学生使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研讨等方式完成剧本制作,在组群中上传作业,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现场点评作业的完成情况或在学习平台上进行投票方式点评,选出优秀的课本剧进行排练,这样既融合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将评价赋予了趣味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丰富了评价方式,将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将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真实地记录学生表现,关注学生成长。此外,高校也应该主动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加大投入开发公共服平台,将学业评价融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并为学业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另一方面组织培训,增强教师在“互联网+教育”和数字化教学背景下的学业评价能力,学会使用信息化手段观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

2.5 充分全面考虑,完善评价标准

学生是统一的整体,对他们的学业评价要强调多元考查。在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情感和潜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要将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评价相整合,依据具体的评价方式和内容确定合理的评价依据,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此外,学业评价标准反映了高校、学生和社会的价值诉求,学校和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结合社会的人才需要,结合中小学对师范生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且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权重的分配上也要充分考虑师范专业和课程的特殊性,科学选择运算方式,更加全面地评价学习过程。

2.6 提高评价结果有效性,及时评价反馈

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将学业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为其今后发展指明方向。比如在评价后增加具有指导性的评语,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对症下药,找到改进的办法。此外,要注重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其他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方便各主体之间沟通和交流,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

总之,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既是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是具体实践的问题。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师范专业来说,要把人才培养方案做实做细,就要彻底改革现有的学业评价模式,进行多元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与师范专业认证相适合的学业评价体系。当然,学业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高校还要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评价体系,面对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持续修订评价体系,以保证学业评价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师范学业专业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