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钦
(中共白云区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14)
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以不断提升省会城市贵阳的首位度,增强省会城市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发挥贵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实现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扩容提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贵阳市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纳入省级改造计划,并根据改造计划争取中央资金和安排省级专项补助资金”。《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指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整治提升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等区域,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绣花’功夫做好老城区‘微’改造”,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群众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扎实打造好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增进群众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自2021年“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实施以来,贵阳贵安党委和政府响应民众期盼,聚焦民生之困,在“强省会”中强民生,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不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盲点、痛点和堵点,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一是成立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指挥部,下设“一圈”、停车场、农贸市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五个专班,全力领导统筹“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构建市区(县)联动体系,按照四级组织模式成立相应指挥部和工作专班,为“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抓谋划、抓推动、抓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相继出台《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规划导则》《贵阳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布局建设规划》《“15分钟生活圈”配置标准》《贵阳市背街小巷改造验收评分细则》等多个规划配套文件,科学编制规划,为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统筹社会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一圈两场三改”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发挥市场作用,用好金融杠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破解资金瓶颈。四是强化考核,压实压紧主体责任。出台了《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考核办法》和考核验收标准,强化项目调度和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保障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各区(市、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渠道多方式察民情、听民意,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增强为民服务和办实事好事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如高新区通过发动网格员深入网格责任区入户调查、现场调查,通过“高新视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归纳筛选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增强“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花溪区通过线上调查、进家入户、举行坝坝会等方式,让群众发声,请群众“吐槽”,广聚群众意见诉求,努力让“一圈两场三改”顺应民心民意,精准有效......同时,充分利用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开设了“‘一圈两场三改’我有话说”专题入口,广泛征集“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各方面问题、建议和点子,切切实实把“一圈两场三改”建立在紧紧依靠群众之上,做到群众的“急难愁盼”了然于胸。
贵阳贵安千方百计解决广大群众买菜难、上学难、就医难、停车难等民生难题,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和提供便捷、舒适、优质的环境和服务。科学规划15分钟生活圈,新建(扩建)幼儿园、小学,增加学位供给,逐步解决孩子入园、入学问题;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社区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居民医疗、养老、文娱活动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幸福。加强“两场”建设,新建扩建停车场,建立停车场共享机制,满足群众停车需求;深化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努力为群众建设好明亮、整洁、标准、规范的菜场。聚焦“三改”,实施多个老旧小区、棚户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同时,贵阳贵安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社区等打开“大门”,开放内部文体设施以及停车场,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破解广大居民文体娱乐及停车困境。
贵阳贵安积极加强社会力量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一圈两场三改”,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力。如为充分保障群众的话语权、监督权、评判权,贵阳市成立16个工作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广泛集聚民智;为破解资金瓶颈,贵阳贵安印发《贵阳贵安2021-2023年“一圈两场三改”资金筹措专项方案》,建立多元资金筹集渠道,引导市场力量参与“一圈两场三改”,着力破解资金困境;为加强社会治理,白云区引导居民自治,成立“诚信自管会”居民自管自治组织和义务巡逻宣传小分队,有效地解决了社区环境、矛盾纠纷、居住管理等难题,提升了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压紧压实责任,以《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考核办法》为抓手,狠抓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落实,严格考核验收标准,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一是涉及的职能部门多。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权限不同,部门壁垒难以消除,协同联动难以形成;机制不健全,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协同联动存在很多困难,统筹协调难度大。二是改造范围广、项目多,涉及的主体多、利益多,进一步加大了统筹难度。如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缺失、停车难、上楼难、污水管网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部门之间、业主之间协调难度大,成为“一圈两场三改”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贵阳贵安大力实施“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以来,启动了“15分钟生活圈”、公共停车位、农贸市场、棚户区改造征收、老旧小区和示范街、样板街、背街小巷等多个项目,投入巨大,成果显著。“一圈两场三改”是一项巨大工程,范围广、项目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有项目的建设多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介入少,并且许多项目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资金筹措困难。受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下行压力和市场总体环境影响,政府融资政策紧缩,“三改”资金缺口大。
在经济活动迈入数字化、网络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许多项目运营存在运营理念落后、模式固化、方式单一、成本高、渠道狭窄等弊端,导致难以有效掌握市场行为信息和数据,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其市场活力、商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下降趋势不断凸显,特别是在许多商圈以及商业项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商业活动萎靡不振,消费吸引力缺乏,社会资本退场不断增多。当前,消费者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智慧化大环境下,人们更多注重线上下单、线下消费,这就需要项目运营更加注重消费者行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根据消费者行为数据来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运营,有效激发活力,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自“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以来,贵阳贵安“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各项民生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功能、城市品质以及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改善,民生底色更加厚实。但相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在已经完成的一些项目中,由于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反弹。如在对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相关项目后期调查中发现,在2021年已改造完成的背街小巷又出现违章停车、污水乱排乱放、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由此看来,避免一些问题反弹,需要强化后期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关键在领导有力、统筹有度。要着力发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攻坚工作领导指挥部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起区(市、县)调度、专班统筹、部门汇总、督导督查一体化体系,对标对表“四张清单”,定期调度、定期汇报,综合统筹各专班、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人员安排、要素配置、措施落实、相互配合等各项工作,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项目及其功能布局,统筹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有序推进,努力形成协同联动、通力协作的工作大格局。
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按照《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考核办法》,科学考核“一圈两场三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干部作风、后期监管、居民满意度等情况,把考核监管贯穿到“一圈两场三改”“上半篇”和“下半篇”文章全过程;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一圈两场三改”建设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资晋升、激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正确导向。加大全程监管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回头看”、随机抽查等方式,督查督办工作开展、责任落实、问题整改以及群众反馈情况,建立负面清单,对发现的问题追责问责,防止问题反弹。
首先,要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体系,打造纵向贯通联动链条,从上到下扣紧工作部署和落实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齐心、同频共振、同步共进的工作格局。其次,推动横向联动。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跳出传统思维以及利益束缚,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同时,加强沟通协作,在项目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密切度,统筹兼顾,谋划全局,同向发力,共同破解买菜难、上楼难、停车难、配套服务设施缺失等难题;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定期对重大事项进行联议联商,查问题谋对策,共同解难题、克难关;深化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共用,为各部门制定决策、推进建设、优化后续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协调做好服务,结合自身职能主动介入项目建设,做好指导,提供服务,当好“帮手”。最后,要形成“内外”联动局面。一方面,要发挥贵阳贵安党委和政府主导作用,释放其人、财、物“内力”。另一方面,要搭建好共商共建平台,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农贸市场业主、专业机构、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聚“外力”、激活力。同时,健全市场机制,调动市场要素涌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
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群众最有发言权。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越多,群众的声音越真实,掌握的情况就越具体、越全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搭建社情民意反映平台,打通群众“发声”通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准对接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切实为民办实事、解民难、化民愁。
通过开辟微信公众号、政民互动平台、调查问卷、进家入户等多样化方式,向群众公布项目信息,传递政府征求群众诉求声音,把诉求投递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乡镇(街道)、村(居),摸清群众“需求端”;畅通意见建议表达渠道,通过座谈会、坝坝会、热线电话、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等方式,准确掌握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直接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参与贯穿建设全过程,保障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判权。
一是要做好决策跟踪反馈,全面掌握决策的制定、执行、调整等情况。二要加强过程跟踪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紧盯项目建设进度、施工管理、项目质量、要素保障等重点环节领域开展常态化督察督办,保证各项工作不偏离方向。三要实施效果跟踪反馈,及时问效评估。坚持问效于民,听取群众对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布局等建设的满意度,让群众来“挑刺”,让群众来当“评委”;强化评估考核,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对“一圈两场三改”项目完成情况及建设效果进行测评,提出评估意见,以此检验决策质量、实施绩效。四要做好后期跟踪反馈,全力推进长效化管理。建议各相关部门、街道、物业公司、运营方等各方主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15分钟生活圈、菜市场、停车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秩序的后期宣传、责任包保、监管、行政执法和民意反馈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长效化。
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一圈两场三改”专项资金,增强“一圈两场三改”项目财政资金支撑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和非紧迫的项目预算,将财政预算资金向“一圈两场三改”项目倾斜;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推动存量资金回笼,统筹用于解决“一圈两场三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二要加大争取力度,推动上级资金向下倾斜。以“强城镇”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统筹整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资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争取中央、省级、地方对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资金支持,夯实“一圈两场三改”资金基石。三要优化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建立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PPP运作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商业服务类、日常出行类等项目建设;通过对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停车场项目包装、项目打捆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养老机构、幼托机构、医疗企业等力量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引入行业商(协)会、市场商圈管理机构、大型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四要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赞助。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有效争取大型国企、民企、私企、商会、社团组织鼎力相助。
一是实施政府平台公司操作。对于交通、公用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农贸市场和停车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等基础性、公益性、非营利性项目,可以通过市、区(县)平台公司来实施运营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广大群众对“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各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二是引入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对于可以市场化的商业项目,引入企业进行运营管理,实现市场资源服务民生需求。如农贸市场,可以引入专业化农贸企业进行连锁化、品牌化、集约化运营;市政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养护、养老服务等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形成有序竞争、多方共赢的运营格局。三是建立竞拍制度。根据项目分类,可以对非公益性的项目如农贸市场摊位、养老服务、幼儿托管等项目运营发布公开竞拍信息,邀请公司企业、专业机构、个体经营者等主体进行“竞价”,公开选择项目合作方,推进经营权市场化。四是实施契约式管理。可以对食品经营、农贸市场摊位、停车场等项目实施契约式管理,将经营范围、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等纳入契约管理协议中,明确权责义务、运营期限、准入与退出等条款,科学规范主体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良性发展。五是实行互联网运营。依托天猫、京东、美团、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平台,推动更多商品、服务上网,促进线下线上高度融合,让消费者能够足不出户畅快购物、便捷下单,满足新零售时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和实时化消费需求。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建立责任包保制,做到责任明确。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区(县)主要领导、职能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网格以及经营主体、行业主管部门、物业公司、村(居)委会等社会各方包保责任体系,打造覆盖“一圈两场三改”全方位的责任链条,推动政府、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其次,要做到分类研判,做到综合治理。针对商圈楼宇型社区、新建社区、老旧小区、城乡融合型社区等区域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游摊散贩等突出问题,根据问题情况,分类研判,精准施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宣传、教育、交流、沟通等手段及时进行日常引导和管理,逐一消化,逐个解决。再次,加强网格化管理,织牢织密网格。合理划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负责人和点位网格员职责,确保精细化管理定人、定点、定位;深化网格员和部门联合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巡查、劝导、教育和执法工作,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有效保障。最后,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加强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商圈、社区、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商品、经营者、路边停车位信息数据入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加大联动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市场管理系统、智能可追溯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配置,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