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阜沙镇阜沙中心小学 王爱武
在中山市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比赛决赛中,优秀课例精彩纷呈。在这些课堂中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传统文化课堂中浸润学生,滋养学生的精神之河,使传统文化的精髓汇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汪洋,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永久传承。从绘本读物中,可知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受到为人父母者的关注,成为了儿童喜爱的读物之一,二十四节气在传承发展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是科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二十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三候”,是老祖宗根据气候变迁、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们的饮食等来定的,因而这三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冬至这天,是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白昼会逐日增长。冬至这天虽然白昼短,却不是最冷的,而冬至后气候更冷,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谚语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在本届比赛中,洪老师上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这一课例,他以学生喜欢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视频中了解冬至,学生能从中直观形象的视频中知道冬至的时间和这天昼夜更替变化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冬至那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在视频中学生懂得冬至这天后,阳气开始生发,阴气下降,进一步让学生懂到冬至是气候转换的关键点。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数九歌》为切入点,在了解“一九”“二九”分别指的是什么后,指导学生观察从“一九”到“九九”气候和人们的活动出现了什么变化?使学生知道《数九歌》是指导古代农民伯伯的农事活动的,从这可知古人是多么的有智慧。
洪老师在上课时,特意介绍了自己家乡潮汕的习俗,她说,他们潮汕有一句俗语:“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他乡的游子,到了冬至这天,无论如何都要回到家里拜神祭祖,如果不这样做,人家就会觉得这家人心里没有祖宗,对祖宗不敬。所以,在冬至这一天,潮汕人都很重视拜神的仪式,会准备好拜神的各种材料,还规定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祖先,然后全家吃团圆饭。洪老师把自己家乡冬至习俗,娓娓道来,学生听得兴趣盎然。还有些学生很好奇地问洪老师:如果离家太远,又特别忙,还要在这天赶回家吗?这不是和我们过年一样了吗?全家人都回家过年。洪老师笑着说:“是啊,我们家乡的冬至习俗就是这样的,那同学们也请你们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在课堂中,洪老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各地的冬至习俗外,还将有关冬至的古诗引用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冬至的思乡之情,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如她在“咏冬至真情”这一环节中,就引入了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让学生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诗情。感悟诗情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在吟诵声音的绵长中去感受诗人思乡的情感之长。洪老师在学生理解了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吟诵朗读,在吟诵中感悟诗人的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这种有形的课堂中得到传承,从而让学生在古诗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在课的结尾,洪老师根据冬至节气总结延伸到学生去探究其他节气,以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去了解其他节气的兴趣,让学生余韵未了,积极去探索二十四节气之奥秘,去了解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以及饮食文化等。洪老师的教学并不止步于一节课,她在课的结尾,在学生学得余韵未了,兴趣盎然中,顺势鼓励学生去了解冬至外的节气。B老师说:“我们刚刚诵读的《二十四节气歌》,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今天我们所学的冬至,内是其中的一个节气。不管是冬至这一节气的学习,还是二十四节气歌的朗读,大家都很认真很投入,学得好,读得也好。其他节节气也如冬至一样,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冬至节气的学习,为学生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冬至习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课堂中冬至习俗的探究、学习单中“九九消寒图”和冬至古诗理解和吟诵等活动,同学们可知古人制定节气智慧,课后,同学们去其他节气中去找寻古人的智慧吧!”。B老师激发学生去探究其它节气的意愿,在二十四节气中去感受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底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了方法,延伸到课外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