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初探

2022-12-29 20:21梅州市实验小学江海燕谢诗琪
师道(教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学校

文/梅州市实验小学 江海燕 谢诗琪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部文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梅州市实验小学从现有的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进行整合布局,通过构建“一导两抓多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五育并举、全人发展”的育人要求。“一导”即坚持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为导向,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翔实的课程目标,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两抓”即以校内和校外为抓手,助力学生在“学校人”和“社会人”这两种不同身份中齐头并进,实现劳动教育全方面发展;“多融合”即促进劳动教育中蕴含的优质内容与其他学科和活动的有机融合,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从而挖掘出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课标,开发校本劳动教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结合本校实际,融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理念,梅州市实验小学自主开发了《嘉实劳动向未来》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在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优化并赋予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气息,全套教材分为8本,每本10课,涵盖了人文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同时,整套教材均为全校教师亲自开发,符合学生学情,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尤其是在劳动实操环节的设计上,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的理念。例如,在“家园篇”整理书桌这一课上,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环节:“我是设计师”——让学生利用家中废弃的纸板来设计多功能书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提升审美能力。

二、装点校园,打造劳动教育文化

我们学校从三个层面(学生个人、班级、学校)出发,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建设之上完善并融入了劳动教育内容,从而迸发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第一是从学生个人层面出发,提倡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心爱的绿植进行养护,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融入自然的熏陶,达到润泽心灵的作用;第二是从班级层面出发,制定班内劳动公约和劳动任务清单,在墙面上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布置,组织成立劳动小分队等,同时,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日上,班内会及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厚植学生的劳动情怀;第三是从学校层面出发,在学校走廊、过道、楼梯间等地点贴示劳动标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为了扩大影响力,还会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广播电视台进行轮回滚动播放劳动宣传口号。在学校原有的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的基础上,融合劳动教育内容,激发校园文化的新活力。比如说在科技节上,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资源的再开发(变废为宝)制作航模;在艺术节上,学校音舞队会根据本土文化资源,创造性改编舞蹈,融入客家采茶元素,将客家人在采茶时的动作变为优美的舞姿,将采茶时喊的劳动号子变为动听的音乐,实现劳动的美育价值;在读书节上,鼓励学生阅读与劳动相关的书籍,同时开展全校齐诵劳动诗词活动。

三、拓宽实践,建设多元劳动基地

为了确保劳动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校围绕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盘活现有资源,成立了三个劳动基地,分别是嘉实劳作园(生产劳动)、图书馆(服务性劳动)、劳动责任区(日常生活劳动)。嘉实劳作园有一个物资室存放劳作工具、肥料等,共有86块菜地,由四至六年级的班级分别认领责任地,由学生自主管理,参与到整个种植、养护、采摘的过程。同时,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劳动老师指导学生的生产活动。在图书馆内,小小图书馆管理员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图书馆秩序,防止偷书行为,帮助全校师生查阅馆藏目录及文献检索工具,同时承担着归类整理书籍的任务,在服务奉献中,升华着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而劳动责任区则是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每日对校园进行日常的打扫清洁,给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聚集合力,联动家庭社区劳育

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除了学校以外,家庭和社区也是这一协同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他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劳动教育不仅仅要“引进来”,也要积极“走出去”,只有充分发挥三方主体力量,才能助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向社会输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与家庭联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积极动员宣传新时期下的劳动教育理念,改变家长传统片面的劳动教育观念——“劳动会压榨孩子的学习时间”,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在家庭中合理安排学生承担适当的劳动,例如:扫地拖地、擦抹桌凳、洗衣洗鞋、烧水泡茶、家电操作、垃圾分类、简单烹饪等家务,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与社区联动中,学校定期与社区共同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扶贫捐赠公益活动,举办讲座交流会,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学校与社区的联动显得更尤为重要,通过以点(学生)带面(家庭)的宣传方式,最大化做好宣传工作。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作用下,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公共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革新观念,学科评价多维融合

其他学科与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就是在践行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科之间没有厚厚的壁垒,学科适度互融,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比如说,语文写作课上,学校老师会亲自将学生带到嘉实劳作园中进行选景描写,让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自己喜欢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等;在美术课上,剪纸、纸工、编织等手工制作也会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学会根据任务要求规范选择使用相应工具和材料;在音乐课上,学校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与劳动有关的客家山歌请进校园,让学生在美妙的音符中受到劳动的熏陶。

在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中,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善充满活力的评价系统,制定了一系列详实有效的实施细则。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复评、家长助评、社区点评、学校终评五维度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全方面的肯定与支持。学校成立了嘉美银行,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张存折,当劳动成果得到肯定之时,便可以到班主任处盖章,集齐相对应的奖章便可以到嘉美银行兑换礼品。这种机制下,全校形成了一股“劳动争章”的热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氛围浓厚。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