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2-12-29 16:00马俊峰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

马俊峰

(新乡医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3)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符合当前时代的主流精神,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的新响应和新方向。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同时, 地方医学院校还应建立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而为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既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又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维方面的优化,也包括实践方面的提升[1]。 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大学本科医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 培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思维和素质能力。

一、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方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动力不足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虽然也在不断地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层次、专业特点、地域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多方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动力不足。 首先,有些医学院校尽管对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响应积极, 并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然而,在具体运行中政校合作并没有完全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目标、内涵以及地方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 协同培养人才未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其次,大部分医疗部门只接收实习生和见习生,缺乏专业的医学创新创业训练环境,在大多数医疗企业和地方医学院校的合作中也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最后,由于地方医学院校与企业间、地方医学院校和政府间、地方医学院校内部各学院各学科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乏广泛合作,广大师生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缺乏有效建设

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是一种能够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它能够激发创新意识、 鼓励创新行为、 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2]。 地方医学院校对从这三个层面建设创新创业文化环境重视不足,这是导致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缺乏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原因。

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健康服务的医学精神、立德修身仁爱的医德理念。 这些精神理念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经过调研发现, 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当下开展的创新创业类文化活动较少,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较为薄弱。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关的硬件设施与配套软件[2]。从软件方面来看, 很多地方医学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在年龄构成、知识结构、个人职业经历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缺乏与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条件,“双师型” 师资力量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充实。从硬件方面来看,主要是技术装备、设施、器材、场馆等硬件投入不够。

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度文化角度来看,地方医学院校还没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相应的制度, 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相关的制度方面的空白。这就使得地方医学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

(三)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

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首先,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缺乏整合管理和整体战略设计, 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机械地加入人才培养方案,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分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设计、考核、量化等评价指标不明晰。其次,地方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估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素质与管理制度的评估, 甚至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估同平常的教学评估混在一起, 导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价值不能实现。最后,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参与度很低。

(四)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水平较低

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学生日常管理事宜的辅导员老师组成, 由于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特长与医学领域专业的相关性较小, 缺乏对医学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容的掌握, 大部分教师自身又没有创业实践的经历, 这就导致地方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的师资结构不合理。除此之外,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知识的讲授居多,教学案例的选取缺乏时效性、不新颖,教学过程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等,这些都不利于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创建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运行平台

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系统工程,已有的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提升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深入实施,能够促进区域内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需要建立起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的咨询管理平台, 通过咨询和管理发挥特殊作用。 一方面,可以实现地方医学院校、政府、企业三方的沟通与协调,将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解决,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政府、企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监管,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管理的能力,有效指导和推动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二)优化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积极融入到地方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中来,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文化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3]。 可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电台、自媒体等形式,积极宣讲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宣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开展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提高和加强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结合社会中一些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让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 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营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氛围,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服务的社团为枢纽, 较好地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同时可以鼓励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自由组合成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国家、省或者行会等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有关的专业业务技能大赛。

(三)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系统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创建全方位、多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主体系统。 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地方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教师和大学生,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等社会力量。各主体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补充, 共同推动多层次主体参与机制的良好运行, 以使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二是建立起评价指标的框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教学体系的评价、对课外实践平台的评价、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环境的评价等三大模块[4]。 首先,对课程教学体系的评价,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实施; 其次, 对课外实践平台的评价,不仅包含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也包含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的评价;最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环境的评价,由对组织领导体系的评价和对资金支持体系的评价共同构成。 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 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测, 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意识, 对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创新创业师资能力建设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水平将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能力建设。

担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校的专职教育老师,他们基本上都为现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 地方医学院校要加强对这部分专职教师的社会实践教育培训。首先,要逐渐丰富培训的内容,提升培训的专业性,通过培训使教师们了解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认识当下开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5]。 其次,要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实训实践发展平台,组织一线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分批次深入企业进行实训和实践,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熟悉企业对医学院校人才的需要,以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活动的时效性。最后,要把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发展一线教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素质和能力, 优化一线教师的知识系统, 培养一线教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意识。 二是承担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兼职教师,他们多来自医学领域的相关单位,这就决定了此部分教师在教师培训系统中具有特殊性。 他们既是接受培训的受教育者, 也是从事培训工作的教育者。 因此,对于这部分兼职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积极奖励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 让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能够积极地加入教师培训系统, 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

三、结语

目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 进而提高地方医学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地方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 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流程中,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呼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新要求。因此,要积极推动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建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运行平台,优化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系统,加强创新创业师资能力建设,培养出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