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回眸

2022-12-29 07:57江雪莲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江雪莲

(华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脱离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与奋斗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步入中国政治舞台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1年7月至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至政治革命尤其是武装斗争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探索;第二阶段,1938年10月至1978年12月,理论上明确自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在夺取政权和国家建设道路上的探索;第三阶段,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改革开放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探索;第四阶段,2012年11月至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全方位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当然是一个理论探索、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水平,反过来理论的成熟程度也促进了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意义上,知不外行、行不离知的知行合一或知行不二的学说是贴切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政党组织的筹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积累和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在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与中国国民党是一致的,那就是救亡图存,致力于推翻满清封建帝制,从外部帝国主义的强权下获得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这共同的中心任务是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基础。与中国国民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为这个中心任务所做的奋斗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在尽力争取对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的领导权,这一点并未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就放弃或削弱。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张太雷、蔡和森等人的思想言论中明确地看到这一点,而且从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时期尽其所能渗入军队、政治、经济等领域去争取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权的努力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927年,在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工人团体,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进行对抗。虽然大部分的起义没有取得胜利或预想的效果,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起来。毛泽东同志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与朱德同志带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起点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在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基础上,湘赣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起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以李德为首的军事领导集体采取盲目冒险的机械蛮干的战术,致使红军消耗巨大,反围剿作战失败,中国共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党领导的红军才在正确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转战万里,并于1936年到达陕北,从此中国革命才从失败的边缘走向一个个胜利。在与国民党军队的十年内战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各种军事斗争的教训和经验及根据地建设中总结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一条道路是在多次执行共产国际以武装暴动夺取大城市的方针失败后从惨痛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项重要成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的具体实践,从中总结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行动方针和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第一个明确地在理论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在1938年10月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毛泽东:《论新阶段》,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在这之后毛泽东同志所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都可以视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和具体化。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明确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推进或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肇始。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批判性,它不是从某种抽象的理性前提或预设进行批判,相反,它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把握和改造世界的强烈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都来自实践,并在应用于指导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固步自封,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8页。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在毛泽东同志看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因此,他既反对经验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科学真理,又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做教条化的理解,反对机械的教条主义。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待中国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两方面的重要贡献。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在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契合既在于马克思主义因其批判本性所决定的理论与实践同一性的品格,也在于马克思主义因其批判本性所决定的理论的彻底性的品格。所谓理论的彻底性,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即紧紧地扣住人这个根本。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不是从某种抽象的理性前提或预设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具有一项根本的价值预设,即人的本质的自由全面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假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马克思主义,那就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也就是《共产党宣言》里所讲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这个价值预设与中国共产党人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初心是完全吻合的。只有充分发展中国人民的自由本质,发挥中国人民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才能从民族危机中站起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所具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预设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融为一体,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所决定的理论与实践同一性的品格,使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实。就此而言,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性,从根本上应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去理解。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在全党范围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的目标,就是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轨道上,即统一在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具体实践所产生的包含一系列创新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的轨道上。1945年4月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说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总结。接着,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党的七大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并在组织路线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并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的事业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内战争的胜利,于1949年10月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各个领域的建设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课题。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理论。在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又推动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进行了近30年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这近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在多方面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比如重视发展工业,利用工业的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也根据自身的国情独立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重视轻工业的作用,重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平衡,不过分突出重工业,不过分剥夺农民。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创新在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中有深入的论述。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即将召开之前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希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不懈奋斗与自觉努力。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进第三个阶段。1958年之后的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期冀事实上被一系列政治运动冲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被摆到一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确立,则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140-153页。在对当时中国社会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醒定位下,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从解决当时中国最迫切的农村问题开始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就发明出包产到户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但这种组织形式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没有机会得到发展。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尝试实行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安徽省农村和四川省农村随后成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得较为成功的地区。从1983年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从中国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尊重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其结果是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让农民解决了生存问题,为中国的工业化的全面发展按下了起飞键。由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才真正启动。

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工业化才真正实施。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解放思想,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就是不画地为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根据实际进行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4、372、374页。,这其实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对待中国建设的实际,不给自己设置任何条条框框,带领人民探索切实解放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真正富裕起来。正是有了当时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醒认识,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烈愿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才会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切实的书写。改革开放在国内是对内搞活,“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在经济体制方面,党和政府突破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实行市场经济的框框,指出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的有效的经济形式(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203、148-151页。;与对内搞活相应的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建设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加入世界商业贸易体系。对外开放进而加入世界贸易体系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离开当今世界贸易体系,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中国经济、中国社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以全面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就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所有的上层建筑(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法律和思想、制度),以及所有的经济基础(如物质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都在于解放生产力,造福于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和制度体制的实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论思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274-276页。符合这三个标准,所有的制度安排、经济竞争和文化建设的探索都是值得鼓励的。其实,这三个标准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的章程。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往来取得重大的突破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自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熟,这不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创新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江泽民同志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阐述了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本质和地位问题。党的十四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号召在我国建立起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的经济制度体系。这些理论贡献都可以视为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200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经济发展业已达到规模效应后对整个社会系统的一种理论自觉,表明了党对于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彼此促进的一种理论把握。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其间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和中介。

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的系统性、超越性与原创性的统一。理论的系统性、超越性既来源于对已有理论的继承,也来源于对当前社会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同样,理论的原创性也来源于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社会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世界和平及世界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理论总结。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理论的原创性,并不是说它仅仅只有理论的原创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一个历史过程,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决定了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一切社会历史实践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的一种创造性活动。1921年7月至1927年7月,我党在政治革命尤其是武装斗争中的探索,其创造性贡献是发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运用武装斗争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建立独立的国家政权的必要性;而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我党在武装斗争中的重要创造,是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我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找到了不同于苏联侧重发展重工业的产业体系,而是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更符合以人民为本的宗旨;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树立并贯彻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些创新当然是在坚定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坚定地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基础上做到的。这些理论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贡献。作为以往的理论体系或理论创新在新时代的继承和超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这个更高层次,意味着无论是在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成果的横向和纵向层次上,都较之以往有更大的体系性的创新。

这些创新主要表现在:首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中国共产党人100年来的奋斗宗旨做了一个跨时代的总结。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最后都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面实力的展现,而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展现。其次,作为具有9 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为此,党要管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确保“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3页。第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既坚定了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责任与担当,也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及世界做出贡献的理论自觉。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平了道路。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协调发展格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大局观和整体观。第五,就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言,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加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就社会主义民主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制度和民主制度,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提出的“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础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社会治理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值得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六,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构建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4)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3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年版;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以上六个方面的创新或理论贡献,仅为笔者出于行文需要而做的简要勾勒。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或理论贡献,可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具体阐述。作为10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成果和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创新,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这一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是相互联系的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披荆斩棘、探索开拓、英勇奋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不断发展提升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推动作用的过程。当下,要想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有赖于独立的、有真知灼见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学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一思想的完整体系生动、丰富地展现出来。理论需要引领,理论更需要创新,我们回首100年,目的就是要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大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