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治,何晓岳
(1.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担负起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和使命,党群沟通的形式和功能不断发生着改变。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也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具有独特的模式和功能。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目标,但是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党群之间始终保持着平等、民主、协商的沟通精神。
党群沟通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多元的形式和渠道,向群众传达方针政策并接收群众的所思所想,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行为。这说明党群沟通是政党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党能通过沟通渠道关心群众遇到的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见,从而使党的决策体现群众诉求,并向群众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得到群众认同、扩大群众基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沟通;另一方面群众主动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诉求和建议,解决自身的问题和困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党群沟通的过程实际是“问、听、收集、反映、反馈”的集合。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在党群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党能够掌握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并通过这些信息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感和满意度,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领导。一方面,通过健全的党群沟通,使党在倾听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切实了解群众关切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党和国家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在问政于民中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使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方针方略凝聚民心民意、满足群众需求,体现了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党群沟通,党把群众的多元诉求和分散意见汇集起来,形成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同时向群众宣传说明党出台政策的原因和目标,群众能够自觉接受并履行党的主张,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政策是否正确,体现了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之,党群沟通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增强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协调党群关系,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增加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保持人民群众与党的根本利益一致是共产党能够成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在1843年11月,马克思来到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比较活跃的巴黎,深入到工人住宅区了解工人群众生活和斗争情况,并经常出席工人聚会,同普通工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处境、要求和斗争中的困难,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群众,同工人群众的交流中逐渐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本质,最终选择了无产阶级。(1)杨新红:《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观点。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竭力使群众发起的正当的行动具有最和平最有组织的性质。”(2)《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页。列宁通过报刊、演讲、工会、非党代表会议等形式与千百万劳动群众沟通,制定了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焦点问题,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以及和谐的内部环境,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意识到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党群关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在与群众密切联系和沟通中,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出台正确的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困惑、谋利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准确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4页。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生活在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并通过宣讲、游行、口号等形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革命,由此发现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明确了问题点,中国共产党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翻身获得土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更加强调向群众找动力,依靠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生产与建设。他在《鞍钢宪法》中提出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制度以及“下放”制度等等,都是为了克服官僚主义,解决组织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的重要方法。(4)彭国甫:《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沟通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解决人民关切的问题,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促进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有意见就能提,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大民主。”(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页。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提出:“疏通党群沟通渠道,使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能顺畅地向上反映,使群众的建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说,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彼此沟通,互相理解。”(6)雷厚礼:《中国共产党执政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6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提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方法,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党群沟通的切入点,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从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有了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善和提高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同群众商量着办事,做到群策群力。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7)江金权:《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胡锦涛同志提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法宝。”(8)胡锦涛:《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可以看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仍然强调要在党群沟通中体察民情民意,在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解决群众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65页。纵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为中心是鲜明主题。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说真心话的重要方式。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密切党群沟通,坚持开门搞活动,这是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了实际成效。(10)阙天舒:《党群治理与群众路线的实现机理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密切党群沟通提出了新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页。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大数据时代通过调整党群沟通的方法来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新的桥梁纽带,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中存在的问题。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执政党与群众保持密切沟通和血肉联系的前提和动力。
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为了完成阶段性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党群沟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各具特点的功能和作用,逐渐推动党群沟通由被动的指令型变为主动的互动型,逐渐使单向的通知转变为双向的联系。历史已经证明,党群沟通的功能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政治优势。
党群沟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功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凝聚力量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的特殊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1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通过政治讨论、政治演讲、劳动生活讨论和设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形式,要求共产党员要发挥宣传作用。(13)张蔚平:《毛泽东建党学说史》(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工人和农民阶级进行沟通宣传,并了解群众想法向党组织汇报,从而动员工人、农民进行革命。
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以及贴标语、开演讲会等沟通形式动员和号召农民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土地;又通过控诉大会、诉苦大会、公审大会等让贫苦农民倾诉不满和诉求,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土地革命中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级。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和偏远地区的人民一起吃饭睡觉,时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和方针政策,并且帮助百姓担水劈柴,救治疾病,分给所经之处的贫苦人民衣物、被褥、药物等等,用真诚的言行快速得到群众的信任,群众自觉为红军带路、送粮草,甚至许多人还立即参加了红军。(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443页。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员干部,经常和人民生活在一起,为老人祝寿,给群众拜年,和村民在田间散步聊天询问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粮食收成问题,直接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民情民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统一全国思想进行全面抗战,中央要求共产党员随时随地对一切革命同盟者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口号、演讲会、报刊、救国会、现场参观、传单等形式与民众沟通,激发民众的抗敌热情。(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党通过宣传群众使其认识到革命战争和敌我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了全民族建立并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社论等宣传群众、了解战争局势、教育群众坚定政治立场,从而增强了党和群众共同取得战争胜利的信心。在上海、重庆等地的共产党员冒着生命危险把党中央方针政策和最新战报印发成传单,在学校工厂和大街小巷张贴传递,在整个国统区传播,鼓舞民心、激发斗志,为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16)巩茹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宣传工作的艺术特色》,《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年第2期。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群沟通,提升了贫苦农民参与革命、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的积极性。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党员干部为代表的党组织都能够深入基层面对面与民众沟通,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信任到信任,真正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了人民的政党,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民心,产生了跟党走的想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成为执政党的基础上通过党群沟通进行意识形态引领,巩固新生政权,带领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执政初期,党群沟通的模式大多是任务命令和信息传达,而不是双向协商沟通。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沟通模式在巩固新生政权、加强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育中发挥了特定的功能。通过自上而下的党群沟通,使群众的行为受到党的严格约束,加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因此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包括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的统一战线也进一步扩大,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基本形成。(1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67页。同时,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党群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在内容上面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报道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状况、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以及生产工作中的经验。党报通过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普及知识,加强了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联系,加快了党对意识形态的引领,使执政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使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既具有受众性又具有说服力,从而在理性与情感中转化为群众的心理认同和自觉行动,在形成共识中动员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后,党群沟通作为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功能几乎消失。党组织在党群沟通的工作中过于重视集体利益而忽视了群众的具体利益,但是政权依旧稳固,社会比较平稳,人民群众仍然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同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情谊,由于我们的人民长期受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人民还是高度信任我们的党和政府,相信我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18)孙进宝、王士龙:《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结构—功能变迁研究》,《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正是因为党群沟通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了意识形态和理想信念,让中国共产党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仍然能够凝聚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等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同时为改革开放的党群沟通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改革开放后,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我们党及时恢复了党群沟通的渠道。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开放,社会利益主体和关系从统一走向分化多元。同时我们党越来越重视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党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服务业员工等大量新兴阶层开始出现。不同阶层的群众作为独立的沟通主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诉求和愿望,党群沟通对分化的社会利益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愈发突出。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群沟通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建立制度化的沟通网络与社会各阶层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实现对复杂利益的协调与整合。(19)孙艺兵、周国平:《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机制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页。一方面,在党群沟通的过程中,群众能够了解到这段时期党出台决策的意义,从而使群众支持党的决策,更加信任执政党;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党群沟通,执政党能够了解不同阶层、不同诉求、不同利益的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出符合广泛民意的正确决策。党和人民之间通过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来达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管控分歧、化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在沟通交流和协商对话中解决问题。我们党在坚持党群沟通的基础上,兼顾协调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台政策重新配置和整合各个阶层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和执政风险。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上,同时对民主、安全、公平、法治等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员干部更加重视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意,进而发挥党群沟通引领民主治理的功能。在决胜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促进党群沟通与密切党群关系,成为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民主治理和党群沟通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党通过发挥党群沟通引领民主治理的功能,了解群众政治诉求和愿望,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度,从而出台满足民意的政策,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比如通过“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途径倾听人民的需求,从而做出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符合群众现实需要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实际上也是推动了人民民主和民主治理的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视察、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让专家学者、企业家、农民、工人等各行各业代表走进会场建言献策,从而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所思所盼。“十四五”规划的起草,我们党始终坚持在顶层设计中与发扬民主、网络问策、问计于民相贯通,从而在调研沟通中聚集民智、形成共识,引领民主治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加大信息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发挥党群沟通双向互动的功能,引导群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让民主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日常政治习惯,营造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公民参与决策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而使民主治理甚至是国家社会治理走出困境。(20)林胜平:《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党群沟通机制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在党群沟通的过程中,执政党的引领与群众积极性二者相辅相成,引领了民主治理。
虽然从革命、建设、改革到进入新时代,党群沟通有了显著的发展,而且在每个特定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并且党群沟通的渠道越来越通畅,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群沟通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出现了党员干部到基层与群众沟通时走马观花的情况;党群沟通过程中没能根据现实需要转变工作方法,影响了办事效率的提高等等,破坏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党群关系的隔膜。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继承我们党历来善于与群众沟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群沟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更充分地发挥党群沟通的功能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北调研时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我们必须重视基层调研既要“身入”更要“心入”,从而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想法,发现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通过党群沟通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基层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问题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以及办事处各部门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充分利用社情民意直通车等渠道问需于民,减少沟通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建立起信息采集灵敏、问题处理顺畅、情况反馈及时的党群沟通网络体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超前预防。同时,将基层社区作为收集群众呼声的桥梁,采用民声民意收集本发放到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等形式,对采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并及时向居民群众反馈。(22)武湖:《保持党群血肉联系之着力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年第12期。
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要在党群沟通中起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党员干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了解群众当前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严三实”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切实抓好“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党支部对标管理”等制度在基层党组织的落实。基层党组织要让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同频共振,宣传党的主张、教育引导群众,在开展贴合群众实际生活的活动中让党的思想和主张深入群众的心中,也要让群众的诉求得以真正的解决。总之,基层党组织要严明党的纪律和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在党群沟通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并且取得成效,把党员和群众真正凝聚起来。
只有实现执政党和群众的双向互动,才能提高党群沟通的有效性,密切党群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其一,要通过公开和监督,进一步加快党群沟通的双向互动。公开细化党群沟通的主体、渠道、信息、结果等环节,让党群沟通在“阳光下运行”。自上而下传达信息,必须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厉惩处不及时通报、传达的“瞒下”行为;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层层过滤、报喜不报忧等“欺上”行为。(23)柳文思:《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对党群沟通的影响及其完善措施》,《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其二,健全信息沟通互动的渠道和平台,彰显群众的民主权利。开拓党群密切联系互动的途径,不仅要继续坚持做好座谈、信访等工作,还要推行听证会、民主恳谈会或现场办公等新型方式,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和互动。重视听证会的途径就是鼓励人民群众和党政机关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到民主治理之中,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的同时保障群众对决策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坚持民主恳谈会就是使人民自己参与到解决切身相关的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去,使人民不仅了解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熟悉问题和矛盾的症结,而且在平等的讨论和互动中保证民意表达的自由,使党和群众就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其三,提高公民参与沟通的素质能力和党员干部的沟通技巧。党员干部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互动交流,要善于与群众虚心、平等地对话。同时,要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群众做新时代的公民,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参与到党群沟通中来共同处理和监督国家事务,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群众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24)邓永慧:《领导干部应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今日浙江》2007年第15期。
与传统党群沟通渠道相比,新媒体可使全体民众随时随地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而摆脱了以往时空的限制。并且,通过新媒体党群之间可以实现直接对话,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限制,党群沟通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在多元和完备的民意中我们党能够更好地制定惠民政策,解决群众的问题,提高党的公信力。
其一,要加强党员干部对新媒体沟通功能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善于使用和学习最新技术,对群众在新媒体中提出的问题和利益诉求要分类整理,并及时回复认真处理,在沟通中避免说官话和套话。还要设立“回复率”“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及时在网络上晒出回复意见和考评结果,确保群众在新媒体上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25)崔利、吴恩江、王涛:《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党群工作的思考》,《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其二,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26)习近平:《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这说明党非常重视网络为党群沟通提供的新平台。要充分运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络论坛、市(县)长信箱等,突破党群间层级限制,有效聚合民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且党和政府要及时受理和解决民生热点难题。其三,大力推动新媒体的信息公平利用,提高全体人民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比如我们通过开展“信息扶贫”,在偏远和农村地区以及老年人群中,加强新媒体基础知识的普及,降低新媒体硬件设备等的应用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新媒体进行党群沟通,提高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让运用新媒体沟通的群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其四,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党群运用新媒体沟通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由于新媒体更新换代快和匿名性的特点,要不断补充和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加强新媒体在一些新兴领域的立法,使法律法规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保证新媒体信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发布,为党群沟通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党群沟通,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群沟通运行的各个方面用制度固定下来,按规矩办事,靠制度运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27)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9日。建立健全更加成熟、定型和系统的党群沟通制度,严格沟通形式和内容的标准,厘清各沟通主体承担的功能和责任,用制度约束损害党群沟通行为的发生,使党群沟通体系更加科学化。
一方面,党群沟通制度需要守正创新。要坚持并革新现有的党群沟通制度,比如党务公开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访制度,进一步释放这些制度在党群沟通中的活力。而有些制度由于建立较早,与新时代和新形势已经脱节,难以实现群众诉求的及时表达,限制了党群沟通,需要尽快改革。比如具有中国政治特色的文件制度俗称“红头文件”,以文件的形式向党组织“上传”群众问题或者向群众“下传”党的决策。但是,由于文件传递层次过多,传递方向不对称,文件信息在党群沟通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失真和信息缺失的“沟通偏差”问题。(28)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自我超越与发展此类党群沟通的制度,必须广泛征求和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咨询,从而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且操作性强的党群沟通制度。同时还要根据时代要求探索创新党群沟通制度,比如网络党群沟通制度、舆论分析制度、党和社会组织合作制度等等,使党群沟通制度适应新形势,融入新常态。并且要让各种制度的设计串联起来,避免出现重复、矛盾等问题,增强党群沟通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
另一方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2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完善党群沟通监督考评制度和问责制度是保障党群沟通行之有效、行稳致远的配套“锦囊”,尤其要将党群沟通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之中,注重考核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在党群沟通中的履职和实行情况,对基层党群沟通的执行情况进行问责、监督、考评和奖惩。最重要的是严格制定考核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党群沟通的标准,细化指标,责任到人,适当提高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实效在基层党建考核中的比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考核的根本,把党员干部是否履行党群沟通的职责,是否深入群众了解和解决问题作为考核的基础。考核的结果及时公开,并直接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中,与之后党员干部的政绩和提拔挂钩,同时应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认真开展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和沟通的能力(30)王士龙:《提高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第8期。,从而切实维护党群沟通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党群沟通制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