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科技建设述论

2022-12-29 07:57张天政
关键词:宁夏

张天政,成 凯

(1.南昌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2.山西省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抗战大后方的宁夏,科技对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北地区近代科技的出现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较为滞后。1866年,主张“经世致用”、崇尚“洋务”的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先后设立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局、兰州织呢局等新式工厂,近代科学技术才在西北生根。宁夏因区位、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近代科技出现得更晚,抗战时期的宁夏各行业科技建设是以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30年代的邮电、交通科技等为基础艰难起步的。目前学界对抗战时期宁夏科技建设的研究除有零星提及外,并未见专文发表。拙文拟运用已刊地方文献、报刊、档案等资料,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科技建设做初步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一、邮电、交通技术成为基础设施

(一)邮电科技

1935年初,甘肃邮政管理局提升宁夏二等甲级邮局为一等乙级邮局。宁夏邮局曾为1935年法币改革期间货币兑换机构,当时仅有宁夏省银行,非中央金融机构。截至1944年3月,宁夏共有邮政局所85处,其中一等局1处,二等局3处,三等局7处,四等局1处,代办所31处,信柜32处,邮站9处,邮票代售点1处;共有邮路2522公里,其中邮差邮路2188公里,村镇邮路97公里,汽车邮路237公里。(1)《邮政总局为送热、察、绥、宁、陕、甘、青、新、康、滇、黔、桂等省交通概况致交通部呈》1944年3月9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01-706页。

1890年,清政府为了及时掌握西北地区的情况,加强边疆防务,自西安起架设东西电报干线,与甘肃、新疆通电,并在兰州设立电报总局,在固原州城设立分局,此为近代科技传入宁夏之始。当时,仅有固原至宁安堡的线路,宁夏城尚未通电。1893年,宁安堡至宁夏城的电报线架设成功,宁夏城设立了电报分局,正式通报。1913年,宁夏城至磴口电报线架设成功;1915年,此线路又延长至包头。(2)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整理:《朔方道志》卷5“建置志·下”,天津华泰印书馆,1987年版,第26页。至此,宁夏与包头、兰州间均可直接通报,宁夏的有线电报通讯初具规模,讯息传递始称通畅。宁夏建省后,重点发展省内各地之间的电报线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战争时期,有线电报线路易受损害,一经破坏,讯息传播极受影响。这时,无线电报的优越性就显现无疑。

宁夏的无线电通讯始于1927年,其电报机是由当时驻宁夏的国民军携带而来,与南京、库伦(3)今乌兰巴托。、洛阳、北平、武昌、太原等处通电。(4)郭世汾:《甘宁青三省无线电之过去与现在(续)》,《西北问题季刊》1935年第4期。1929年,添置了短波电台,之前的长波电台因损坏未修复而停止使用。其后,短波电台虽屡经添置,但均随驻军迁移,省内并未有稳定可用设备。(5)叶祖灏:《宁夏的今昔》,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第120页。1930年秋,宁夏省在天津购买150瓦特固定电台一座、在上海购买50瓦特电机一部,拟用于充实宁夏无线通讯事业。(6)魏鸿发:《二十一年宁夏省之交通建设》,《交通杂志》1933年第5期。上述无线电通讯设备基本用于宁夏的军政两届,1933年宁夏省电报局开设无线电台后,无线电才用之于民间,但因宁夏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商民对无线电的利用率也很有限。但无线电报线路的开辟,既弥补了有线电报线路不足引起的通讯限制,又扩大了通讯范围,还使通讯能力在非常情况下得到保障。

宁夏省的电话事业发端于1929年宁夏建省前后,初时只有一百门总机一部、分机数部、单机二三十部,而且使用的还是落后的铁质单线。1933年,马鸿逵就任宁夏省主席后,建立了直属于省政府的宁夏省电话局,采购大批设备并聘请专家设计、改进原有线路,使宁夏省电话事业“灿然大备”。但宁夏省电话局对设备与线路改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递军情、敌情,巩固马鸿逵对宁夏的统治,对于宁夏社会的进步意义不大。

(二)交通科技

1.水运

鸦片战争之后,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在中国内地出现,这也是宁夏境内交通运输业最早出现的近代科技因素。宁夏境内,黄河是水运的主力军,从宁夏中卫至绥远河口之间的水道,非常适宜航行。尤其是宁夏省城至包头之间的水道,亦可航行汽船。1910年12月,甘肃省在皋兰设船政总局,并在西宁、宁夏、包头分别设立分局,试办黄河水运。1911年,清陕甘总督聘请比利时人罗比尔吉建造的“飞龙号”钢制小型轮船在绥远河口镇至甘肃靖远县之间的黄河水路试航成功。1918年,甘肃商人陈润生、蔡质夫等人创办“甘绥轮船公司”,合股购买了“飞龙号”,试运营后,因运营成本过高而放弃。同年,甘肃省长张广建和宁夏道护军使马福祥合伙创办轮船公司,由上海求新造船厂派技术人员由上海运送材料,在包头就地建造钢质轮船“探源号”及“泛斗号”。(7)“泛斗号”未完工。“探源号”完工后,在包头与宁夏间试航成绩甚佳(8)汪公亮:《西北地理》,中正书局,1940年版,第136页。,终因政局变化及成本问题而未能正式通航。

1932年,宁夏省建设厅准备聘请工程师利用汽车发动机为动力装配小汽轮,在省城中山公园湖内试验,再在黄河试航(9)魏鸿发:《二十一年宁夏省之交通建设》,《交通杂志》1933年第5期。,为后来宁夏、包头间开辟航线做准备。中山公园湖水过浅,且时值冬季,湖水结冰,未取得成果。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太原分会将包头至宁夏间的航运作为西北建设项目之一,在包头购办汽船三艘,于当年5月9日第一次向宁夏试航,22日抵达横城,历时13天。1936年,晋绥经济建设委员会在宁、包之间再次试航一载重20吨之货轮,上行需13天,下行需5天,但货轮马力稍显不足。(10)汤惠荪、雷男、董涵荣:《宁夏省农业调查》,《资源委员会季刊》1942年第2期。因种种原因,宁包之间并未实现正式通航。全面抗战爆发后,包头沦陷,宁包航线之议遂止。

2.陆路

汽车的出现,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巨大。辛亥革命后,宁夏陷入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的局面,虽然有过马福祥创办宁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冯玉祥派兵整修宁包大车道等活动,但也只是那些忙于扩充军队、争夺地盘的军阀们的权宜之计,宁夏汽车运输事业并未得到系统的筹划和发展。

1933年3月1日,马鸿逵改组的宁夏省政府成立。4月1日,宁夏省道管理处成立,直属省政府管辖,宁夏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汽车管理机构。当时,宁夏省共有公共汽车45辆,1934年初减少至25辆。(11)杨得任:《中国公路运输概况》,《交通杂志》1935年第9期。其后,宁夏省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筑路、养路工程,成效颇丰。1936年,宁夏省道管理处改组为汽车管理局,隶属于省建设厅。但因道路质量、油料供应、汽车养护等方面的不足,汽车管理局一直是勉强维持。1939年春,宁夏省城遭到日军空袭,汽车管理局连中数弹,车辆损毁严重,本来就已每况愈下的汽车管理局雪上加霜。到1940年,汽车管理局所剩的20余辆车全被封存,之后逐渐用于军事。(12)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建设篇》,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页。直到解放之前,宁夏的汽车运输事业都未恢复元气。

宁夏的汽车运输事业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有:

第一,道路限制。虽然在宁夏省道管理处成立后,宁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筑路运动,但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筑路工程仅仅是在原有大车道的基础上拓宽改造而成,一遇雨天就泥泞难行,汽车深陷其中无法行驶,而且不甚规整的道路对汽车的损坏也很严重。

第二,零件、油料限制。民国时期的宁夏,汽车零件、轮胎、燃料、润滑油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再加上从沿海运到宁夏的运费,其价格就又增加了数倍。据记载,宁夏的汽油价格高出上海四倍。(13)叶祖灏:《宁夏纪要》,正论出版社,1947年版,第64页。鉴于此,宁夏汽车管理局一方面“拟利用发动机之余力附挂拖车”,充分发挥每辆车的运力,减少无谓的汽油消耗;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汽油的替代品,经试验,有“煤炭低温蒸馏法及氢代煤炭法制炼汽油酒精混合物,以及发生炉煤气等”。(14)《宁夏公路建设特辑》,《道路月刊》1937年第2号。但用木炭或酒精作为燃料的汽车都需附加装置,宁夏的机械加工能力较差,因此汽车管理局决定从生产酒精入手。1941年,“绥宁酒精厂”成立(15)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 《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建设篇》,第154页。,当年便有产品交付汽车管理局。1942年,已经停业的宁夏汽车管理局恢复营业,试行宁夏省城向南至甘肃省平凉的客运班车。不过,使用酒精作为燃料的客运班车,其时速仅为10公里左右,再加上车况、路况都很差,走完全程需要5天,司机和乘客都叫苦连天、反响较差。1943年底,马鸿逵最终解散了勉力维持的宁夏汽车管理局。

第三,社会需求限制。整体来说,民国时期宁夏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的现代化程度均比较低,对汽车运输业的需求有限。社会需求无法满足宁夏汽车运输业的运营成本,造成宁夏汽车管理局的运营每况愈下,直至最终停业。

3.航空

与汽船、汽车相比,飞机作为工业化时代的全新产物,速度最快,但成本也最高。宁夏的航空运输业肇始于1934年6月中、德合办之欧亚航空公司开辟的兰州至宁夏航线,每周飞行一次。(16)查镇湖:《欧亚航空公司概况》,《交通杂志》1935年第4期。当年11月,鉴于宁夏的商业关系多在包头,于是兰宁航线扩展至包头。(17)李景枞:《欧亚航空公司近况》,《社会经济月报》1937年第2期。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包头沦陷、中德交恶,宁包、宁兰两条航线先后停航,宁夏境内民用航空全部停顿。抗战胜利后,宁夏境内的民航业务一直未能恢复正常,仅在1948年由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平绥宁兰(18)北平、包头、宁夏、兰州。航线,亦维持不到一年即停运。航空运输票价极高,在工商业不甚发达的宁夏,市场较为受限。欧亚航空公司的宁兰、宁平航线开通之初,客运及邮件运递业务尚佳,为此还曾增加航班。此后,因时局动荡,宁夏的航空运输每况愈下,如1936年西安事变后,《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由包头飞宁夏,机上仅乘客4人;1937年1月27日飞兰州,机上仅有欧亚航空公司副经理瓦尔特同行。(19)范长江:《塞上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148页。因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宁夏的民用航空业基本停顿,飞机仅限于宁夏军、政两界专用。

二、水利、农牧业科技成为农牧业保障

宁夏虽地处西北,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温婉平静的黄河宁蒙河段与广阔平坦的宁夏平原一起滋养着当地百姓,塑造出了不同于西北其他地区的“塞上江南”。但宁夏平原的富饶是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汉唐以来人们利用并改进黄河灌溉所致,其农业中的科技含量实际很低。宁夏建省前,与农业相关的科技事业,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固原州创办农事试验场进行木棉、葡萄、蟠桃的引种试验。1919年,在“开发大西北”的新形势下,当时的北京政府曾组织“河套调查团”,对绥远、宁夏的河套灌溉区进行了一次实地勘测,在其提交的《调查河套报告书》中提出了一个“河套灌区整理及垦务计划”,为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1929年,宁夏建省,随即在省城中山公园设立“农事试验场”,进行一些农业科学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马鸿逵上任之时就抱着将宁夏建设成马家根据地的目的,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宁夏作为“抗战建国”的大后方,“毗连匪区,接近敌锋,军粮民食,需要日增,农林事业之开展,更形迫切”(20)罗时宁:《一年来之宁夏农林建设》,《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1期。。“省府鉴于农林关系抗战深钜”,即于1938年令饬省建设厅,在省垣设农事试验场及第一苗圃,在宁夏、宁朔、平罗、金积等县设农林试验场,在大坝、小坝渠口设立苗圃。(21)董正钧:《宁夏农业经济概况》(上),《中农月刊》1947年第2期。鉴于此,宁夏地方当局“数更机构,调整充实”,1940年设立农业改进所,由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专业的罗时宁任所长;1941年6月,将农业改进所扩充为农林局(22)周之翰等:《宁夏新农政》,宁夏省农林处第二科发行,1946年版,第3-6页。;1942年9月,为加强农林行政力量,特将农林局改组为农林处,直属宁夏省政府,由马鸿逵亲自兼任该处处长,罗时宁担任副处长,主持该处事宜。(23)罗时宁:《一年来宁夏之农林建设》,《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1期。在这些机构的推动下,宁夏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水利科技

宁夏省水利主管部门也逐渐重视收集、利用一些近代水利科技资料,成为兴修水利工程和灌溉管理的参考依据。到抗战胜利,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宁夏工程总队先后设立有吴忠堡、青铜峡、石嘴山、陈俊堡、大坝、叶升堡水文站,黄河新墩、枣园堡、横城及清水河中宁水位站等气象观测机构。(24)宁夏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宁夏文史资料》第13辑,宁夏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自印,1984年版,第112页。这些水文、水位站所记录大量水文或气象资料成为宁夏省各级水利部门观测汛情、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当时还对引黄灌区做了初步勘测设计,其中《宁夏水利专刊》曾刊出各类工程及渠系图是较早的测绘图纸资料。1940年,宁夏省建设厅下设水利工程设计组,“负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之责,为谋以科学方法逐渐改进渠工”(25)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建设篇》,第7页。。此后,曾完成渠道、排水沟等水利工程勘测。1944年10月,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宁夏工程总队成立,下设四个测量队,先后完成灌区万分之一地形图测绘(26)宁夏水利志编篡委员会编:《宁夏水利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设计出青铜峡闸坝和河东西总干渠及灌区计划图表;另测绘万分之一地形图83幅,测图面积6631.20平方公里(27)宁夏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宁夏文史资料》第13辑,第111页。,从而为当时宁夏水利工程的整修创造了技术条件。

(二)农作物品种改良与防治病虫害

1.良种的培育

1940年农业改进所成立后,为改进外地良种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培养高产品种,与西北农学院、陕西农业改进所、金陵大学、泾阳西北农场等合作举办豫、陕、甘、宁四省区域试验,对小麦、水稻、糜子、粟、高粱、大豆等进行育种或改良,并在全省努力加以推广。以小麦为例,从1940年至1946年,通过对通伏堡白秃头、武功17号、姚伏堡禾麦、金大泾阳302等品种进行试验比对,在陕豫甘宁小麦区域试验中培育出的武功17号,其平均产量比宁夏本地的禾麦、白秃头分别提高16%、43%,且具有抗黑穗病、不倒伏、不落粒等优良因子,并能适应宁夏的土质及气候(28)周之翰等:《宁夏新农政》,第61-75页。,在宁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

2.病虫害的防治

宁夏作物的病虫害以小麦的黑穗病、其他作物的蚜虫和地老虎危害为主,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宁夏农林部门联合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针对本省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积极展开实验,研究应对策略。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除了前文提到的抗黑穗病良种——武功17号的培育和推广,宁夏农林局还在大力推广温汤漫种及碳酸铜粉拌种这两种方法,并编印防治手册,每年均派技术人员于暑期发动各县各级学校学生利用假期指导农民摘除病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病虫害,宁夏农林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宁夏的、宜于推广且经济实惠的方法:用烟草水、烟草粉、草木灰防止蚜虫;用松脂合剂及石灰硫磺剂防治介榖虫;将烟草粉末耕入地下,用尼古丁毒杀地老虎之类的地下害虫;推广繁殖除虫菊。(29)周之翰等:《宁夏新农政》,第75-81页。经过各方的努力,宁夏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成果显著。

3.肥料的推广

肥料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要素,宁夏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再加上农村经济困难,一般农民对于肥料的作用认识有限,因此农村普遍是在已收割的土地上仅仅进行翻耕或烧荒,对土地肥力增进有限。宁夏农林处成立后,大力推广便捷有效的有机肥料——绿肥,结合宁夏作为畜牧之区的实际,积极提倡蒸制骨肥,并倡导制造堆肥、改进厩肥,以增进地力。另外,宁夏农林处还进行了马铃薯肥料试验、棉花肥料三要素试验、农家肥料比较试验等科学试验,并及时将所取得的成果向农村推广,取得了一定得效果。(30)周之翰等:《宁夏新农政》,第85-88页。

(三)经济作物的推广

宁夏原有农作物多为食用作物,农业生产性质基本为自给自足,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程度极低。为“增进农家经济及供给社会需要起见”,1939年开始,宁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棉花种植。经过实践,证实中宁县土质、气候颇为适合棉花生长,农林处遂于1943年在中宁县设置植棉推广办事处,购进甘肃靖远退化脱字棉种籽两万五千余斤,推广棉田3500亩,平均亩产较往年增加50%,成效显著。(31)罗时宁:《一年来之宁夏农林建设》,《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1期。

此外,1943年,宁夏省农林处曾在中宁县设立植棉推广办事处,在金积县设立烟草场,进行植棉推广及烟草研究。(32)罗时宁《一年来宁夏之农林建设》,《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1期。鉴于宁夏市场流通的卷烟、食糖“全系外来”,不仅因战乱、交通等原因易导致供应不足,且造成宁夏“利权外溢”,宁夏农林处引进十余种烟草种籽进行试验,最终确认美国黄金烟及许昌烟“适合宁夏风土气候,亦可卷制纸烟及旱烟”,于1943年在金积西乡设立烟草试验场,并邀请农民试种、推广,量产后于1944年设立卷烟厂自制卷烟,不仅在省内销售,还推销至邻近各省,“颇受欢迎”(33)周之翰等:《宁夏新农政》,第83、84页。;1943年,农林处还在省城中山公园农事试验场进行甜菜的引种试验,成功后于1944年大力推广,并由“农林处联合金融机关,倡办糖厂,从事制糖,以济宁夏糖荒”(34)罗时宁:《一年来之宁夏农林建设》,《农业推广通讯》1944年第1期。;另外,为扩大甜菜种植及制糖实验,1944年3月宁夏省还曾筹资15万元,在宁夏省垣北八里桥农林场设立制糖试验场,引进技术人员,利用已有种植的数千斤甜菜,试验制糖。(35)秦格: 《宁夏通讯“西北新工业之新芽”宁夏省甜菜制糖试验成功》,《工业月刊(西安)》1945年第4期。宁夏农林处还十分注意对甘草、发菜、枸杞等宁夏特产进行科学的育种、改良、种植指导工作,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并减免了种植枸杞的捐税。上述种种措施,提高了宁夏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促进了宁夏农产品的深加工,在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宁夏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牲畜的防疫与品种改良

宁夏地广人稀、水草丰美,适宜发展牧业。“耕牛作为农村唯一之动力”可以弥补宁夏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缺陷。为了保证农业畜力,宁夏农林处成立后即呈请省政府禁宰耕牛,经省政府历年严加申饬,效果显著。此外,农林局时期就建立的三支兽疫防治队积极进行防治注射工作,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历年推行兽医培训。如果说上述措施对地方畜牧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的话,那么当时的畜疫防治则应是宁夏畜牧业经济初兴的有力保障。宁夏畜牧管理、防疫机构建立后,即联合着手进行省内牲畜疫病调查,共查出包括口蹄疫、牛瘟、牛肺疫、马鼻疽及寄生虫病等18种畜疫病(36)周之翰等:《宁夏省农政七年》,宁夏省农林处第二科发行,1946年版,第104页。;宁夏省农林处曾对阿拉善旗、永宁等县55户农牧民饲养的1万余头家畜进行卫生、疫病检查,对所发现重病畜进行隔离,对一般病畜则令农牧民带至宁夏兽医防治站或土兽医处诊疗;同时,还针对上述疫病专派畜疫防治队前往各县、旗注射预防疫苗。当时还通过有关杂志或报纸较系统地介绍一些畜疫防治知识,成立临时疫病防治队等措施,来加强省内各县牲畜疫病的检查、预防、治疗。(37)《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禽疫病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这些措施的推行,说明当时的畜疫防治,由于受医疗技术和水平等限制,虽然是以预防为主的,但它保证了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再者是比较重视牲畜品种改良。宁夏畜牧总场成立之初,即从陕、甘、青、绥等省区选购一批种马、牛及数千只山、绵羊等,着手进行大牲畜品种改良试验(38)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2辑,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自印,1986年版,第199页。,当时曾将侧重点放在宁夏羊只的品种改良。虽然宁夏羊种以滩羊闻名于世,皮可作保暖皮衣,滩羊毛弯曲美观,适于制作地毯,但不适于为较高档次毛纺织品原料(如高级毛呢料、毛毯等)。宁夏省农林处成立后,利用甘肃科学教育馆赠“软不来”公羊5只,与从本地精选的优良牝羊200只杂交,结果从1943年至1945年共培育新品种牝羊117只,并继续进行该品种羊只试验。(39)周之翰等:《宁夏省农政七年》,第118页。另外,该处还与西北羊毛改进处联合,在宁夏中宁县成立宁夏羊毛改进推广站,以中卫、中宁县为改良区,以改进宁夏羊毛粗劣品质,使其成为制作精细毛纺织品的原料。(40)周之翰等:《宁夏省农政七年》,第122页。

以宁夏农业相关机构为核心,通过培育良种、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肥料及牲畜的防疫等工作,宁夏农业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农业产量稳步提升,对宁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抗战建国”的支持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业科技促使工业经济起步

宁夏“人口稀少,僻处边陲,工业向甚落后”(41)胡元民:《宁夏及青海之工业状况》,《中国工业》1945年第23期。。1926年,芬兰商人维利俄斯创办了宁夏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机器工厂。是年,维利俄斯来宁夏考察,将宁夏甘草熬制的药膏样品寄往德国化验,证实效果很好。于是,维利俄斯与德国公司签订合同,并取得当时北洋政府的同意,在上海购置了小功率蒸汽机及其他设备,经水路运往宁夏,在平罗县通伏堡设立了甘草药膏厂。药膏厂每月可制成品六万斤,由宁夏、包头运至天津外贸港口行销国外。后因捐税过重、交通不便等原因,维利俄斯的甘草药膏厂只维持了一年多,就于1928年关门停产。(42)纪坤:《宁夏甘草药膏厂的变迁》,见协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北近代工业》编写组编:《西北近代工业》,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5页。

化学工业方面,马鸿逵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后,令省建设厅利用维利俄斯遗留下来的机器设备,又添置了磨面和榨油的土设备,在贺兰县洪广营设立裕宁甘草公司,产品外运出口。1936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为扶植宁夏地方工业,曾免征裕宁甘草公司的国税。由于全面抗战的爆发影响了销路,1939年,裕宁甘草公司被迫停产。1940年,马鸿逵又令宁夏银行投资40万法币,在银川市北郊八里桥筹设利宁甘草制药厂,产品主要销往西安、兰州、郑州等城市,少量也由重庆国民政府所属外贸公司销往外国以换取外汇。1942年8月,因日军经济封锁导致的销路不畅,利宁甘草制药厂再度停产。1945年初,在利宁甘草制药厂的基础上,马鸿逵又命宁夏银行创办了利宁造纸厂,除以机器带动石碾外,沿用古老传统的手工抄纸作业来生产当时宁夏的官商用纸。(43)纪坤:《宁夏甘草药膏厂的变迁》,见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北近代工业》编写组编:《西北近代工业》,第475-476页。此外,1943年4月起,宁夏省政府在该省石嘴山设立精制公司,利用绥远省鄂托克旗察汗淖所产天然碱,借鉴四川省自流井制盐技术,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技术协助,7月下旬开工生产。机器设备上有甘肃机器厂制造的气体压缩机一台,拟以此制造小苏打,制造烧碱设备也在计划引进中,当时被认为是揭开了中国精制天然碱工业的先河。(44)泰格:《宁夏通讯:用天然碱制造纯碱之宁夏立达精碱公司概况》,《工业月刊(西安)》1945年第1期。

近代工业文明中,钢铁工业因与“农业之农具、工业之机器、交通事业之各种交通工具,以及国防建设之枪炮、飞机、坦克等”息息相关,“实为各种事业之骨干,亦为现在社会文明之重心”(45)李翰园:《宁夏钢铁工业之建设问题》,《钢铁界》1943年第3期。,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抗战军兴以来,钢铁工业对处于大后方的宁夏来说“亦愈迫切”。宁夏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惠农、平罗、中卫、中宁、同心等县也分布着一些小型铁矿,发展钢铁工业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及宁夏省政府迭次倡导发展工业,马鸿逵曾投资兴办兰鑫炼铁股份有限公司,试办炼铁事业。但限于人力、财力、技术设备的匮乏,兰鑫公司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虽高于以前的各种私人作坊,但真正的机器生产很少,大部分环节还处于手工劳作的阶段;而且兰鑫公司的技术水平只能达到土法采矿炼铁的程度,其产品虽较一般生铁为佳,也仅能用于铸造一般机器零件、修补农具及交通工具,根本无法用于制造机器。科技含量有限,决定了宁夏钢铁工业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电力工业方面,1935年10月,宁夏省银行和省商会投资10万元,在宁夏城东南隅建起宁夏电灯公司。该公司属官商合办性质,以马鸿逵为董事长,先后购置发电机、动力蒸汽机等共7台(46)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宁夏文史资料》第17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4页。,日发电量1200多度。抗战前原有电灯厂共有三相100马力交流发电机2部;另有瓦斯原动机两部及闷式煤气发生炉,并附人力鼓风器。(47)又东:《宁夏建设之概述》,《新宁夏》1946年创刊号。抗战时期该发电机时坏时好,破旧不堪使用,一度还给机器使用食用油。为提供官商机构及工厂动力需要,1944年3月至1945年6月,宁夏地方当局还与资源委员会联系,准备在宁夏中卫、中宁交界山水河建设水力发电厂,省主席马鸿逵多次与时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昌照联络,并派建设厅长李翰园前往重庆,计划会、省合资兴办,准备订购250马力发电机2部运往宁夏作为工厂动力设备。但据所见史料,该电厂最终没有建成。(48)《各机关请本会添加合办工厂》1942年10月至1945年5月,台湾地区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全宗、目录及案卷号24-04-024-03;又东:《宁夏建设之概述》,《新宁夏》1946 年创刊号。

截止1945年,虽经宁夏地方当局的重视与兴办,全省也仅有工厂18家,且其中大部分为半手工业。(49)胡元民:《宁夏及青海之工业状况》,《中国工业》1945年第23期。在宁夏工业的各门类中,以毛纺织业较为发达,共有工厂6间,以兴夏织呢厂稍具规模。该厂系宁夏银行与地政局合办,资本150万元,有各种木制机器数十架,每日可生产毛毯40条、军毯100条、地毯50万尺,且地毯为手工出品,“精细美观”。另有光宁火柴厂,资本30万元(50)晓波:《战时宁夏工业概况》,《新西北月刊》1944年第10、11期合刊。,日产火柴15箱。此外尚有官办旧式石磨磨面厂、宁达棉织工厂等工业企业,设备陈旧简陋,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宁夏工业的主要困难是新式机器及技术人员的缺乏,出现如宁夏毛纺织业因缺乏洗毛机器和染料而导致的产品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升等困境。

四、医疗科技有助于保证卫生安全

医疗卫生方面设立宁夏卫生实验处,1940年秋设立卫生材料厂,下设制造、事务两股,制造股设药师兼主任一名,药剂士3名,技术员5名,练习生若干名,负责管理各种制造及设备修理;该厂1942年至1943年制造医药产品多种,其中有膏片酊散安者瓦;薄乐典制剂150余种,并制出各种医药器械34种,制造医卫用家具14种,制成各种原料药物如氯酸钾、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镁等各种制剂及甘草各种制剂32种(51)晓波:《战时宁夏工业概况》,《新西北月刊》1944年第10、11期合刊。;地方当局曾组建第一、第二卫生队,划分卫生区,以金积、灵武、盐池三县为第一卫生区,由第一卫生队负责办理该区卫生行政及医疗工作;以中卫、中宁、同心为第二卫生区,以第二卫生队负责办理,旨在将医疗卫生工作逐步推广至县乡。但该类卫生队仅限于宁夏南部北部并未卫生机构设立,显然在全省卫生医疗布局方面存在不足。1942年初,为改变卫生队临时、流动性及布局方面的不足,地方当局将原两个卫生队分别改组,设立金灵两县卫生院,卫宁两县卫生院,另设立平罗县卫生院;1943年增设同心、磴口、宁朔三县3家卫生院;地方当局卫生行政机构还曾办理卫生防疫工作。1941年为防治白喉等地方传染病,发放白喉沉淀类毒素1000瓶,在全省城乡普遍进行白喉预防疫苗注射,各区卫生队也在各县乡同样办理。1942年2月,针对绥西发生鼠疫,卫生队接受命令,迅速实行预防检查治疗,堵塞病原深入省境,成立宁夏省防疫委员会,并指拨专款每月2500元,并联合当地驻军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部所属军医,及西北防疫处第六大队、蒙古卫生院等,实施联合预防,5日之内,在本省毗邻绥西人口经过地点,如磴口、陶乐、定远营、西蒙鄂托克,东蒙旗,吴忠的沙葱沟等地,设立检查站,依法进行检查并注意断绝交通,实行堵预结合,并在全省各机关、学校先行注射鼠疫疫苗,提倡民众戴口罩出行,由于处置快捷,措施得力,最终杜绝鼠疫传入,防疫取得好成绩。(52)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卫生篇》,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影印,第35-36页。这些措施促使宁夏全省卫生医疗行政及医疗机构较前增加,卫生医疗覆盖面较前更广,从而有助于医疗救治的开展及维持民众健康。抗战时期,宁夏外来人口增加,传染疫病也相对增加,除原有白喉外,增加猩红热、霍乱、伤寒等(53)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卫生篇》,第39页。,应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安排技术人才,促使区域科技现代化初露端倪。

此外,在引入科技人才方面,约1943年引进中华农学会金肇源担任宁夏省推广繁殖站主任;金肇源原为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宁夏省农业考察团团长,中华农学会会员,因宁夏方面需要畜牧兽医人才,考察宁夏省农业后,又奉令主持宁夏省推广繁殖站工作。(54)《金肇源会友主持宁夏推繁站》,《中华农学会通讯》1944年第41期。农业方面的人才还有罗时宁、梅白逵等;建设电灯厂,曾从天津调来田金典等13名技术人员。具体见下表:

宁夏地方当局还曾设立相关科技管理与科研实验机构、现代农业经济试验场及经济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现代化及创办新兴工业,以及进行交通、邮电建设,在水利、农业、工业、金融、医疗、林业、畜牧业等方面引进先进的资本主义管理制度及技术设备,科技设备在宁夏的引入与应用,在抗战时期对于大后方巩固具有重要意义。抗战时期宁夏经济已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雏形,表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经济及科技现代化已缓慢起步。

猜你喜欢
宁夏
遇见宁夏,星光灿烂
Hometown of stars 遇见宁夏,星光灿烂
宁夏黄河清凌凌
宁夏六月枸杞红
宁夏
宁夏
宁夏
宁夏
“塞上江南”宁夏川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