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促就业”实践路径探索

2022-12-29 12:02:52
上海商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院校

吴 凡

一、引言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备受社会关注,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趋于稳定,但高质量就业压力较大,形势严峻,高职院校要逐渐将“促就业”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扎实有序推动高质量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文基于目前“稳就业”工作推进良好的态势,针对就业新趋势新变化,探索高职院校“促就业”的实践路径。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新趋势

1.毕业生基数增长与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加剧就业竞争压力

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增势迅猛,毕业生基数增大将增加人才供应量,当前,毕业生出国留学或工作计划暂搁,就业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就业压力激增。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多数企业求稳生存,维持现状,招聘计划减少,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一些行业形势不乐观,甚至大批量裁员来降低人力成本,维持基本运行。失业人员将重新进入市场,增加了就业压力,企业精简人员和毕业生数量增长加剧了就业竞争压力。

2.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就业市场供求错位凸显

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相对困难,部分毕业生应届年内甚至难以就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存在。同时,企业反映招工不足、无人可用情况普遍,劳动力密集型和技能工种需求旺盛的企业吸引力低,招聘时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招工难。相反,高薪低消耗或体制工作招聘门庭若市,但岗位相对饱和,鲜有招聘需求,且对学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刚毕业难以企及,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状况存在,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现象凸显。

3.毕业生高期望、低能力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明显

高职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的专业素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专业技能远低于直接上岗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现实需求。加之,当前高职毕业生为“千禧后”,崇尚自我和自由,就业选择趋自主化、多元化,从事基层岗位意愿偏弱,很多毕业生只想找“工资高、任务少”的工作,毕业生专业素质低、职场期望高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

4.毕业生高就业率与低就业质量并存,就业工作顾此失彼

校企协作更加紧密,给毕业生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高职整体就业率很高,但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就业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较低与就业稳定性低等方面。许多高职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缺乏认知,知识技能掌握较差,对口专业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转向专业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所从事的岗位往往在生产一线,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缺乏人文关怀,毕业生心理落差较大,一时难以承受,导致频繁跳槽,就业工作就业率趋高与就业质量偏低顾此失彼。

三、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新方向

面对就业工作新趋势,高职院校要探索就业工作新方向,寻求科学有效的“促就业”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细化措施,促进高质量就业有序开展。

1.仍需把稳定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基本前提

“稳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器”。高职院校目前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就业工作维稳仍面临挑战,要一如既往坚持抓紧“高就业率”红线,将稳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总量作为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抓住就业工作的重点,抓细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的求职录用率。

2.把促进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作为努力方向

高职院校要在保障高就业率的前提下,将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作为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努力方向,以市场需求、国家战略为导向,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切入点,将培养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把人力资本的潜力转换成经济增长的强大势能,助力激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锻造经济的足够韧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四、高职院校“促就业”实践路径探索

1.思想先行,有效提升就业意识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思想观念陈旧,高职毕业生应转变就业思想观念,树立积极地就业观和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认知和觉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将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考虑到基层服务就业。毕业生在基层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国,积累阅历和经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线上工作范式和催生的新兴行业成为新潮流,创造出巨大就业红利,高职毕业生要适应新变化,转变旧思维,勇于突破自我,善于抓紧机遇,不局限于所学专业,有合适的机会和适合的岗位,可选择到新兴产业中就业。

2.筑牢防线,做好就业心理干预

高职院校应将毕业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放在首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负面情绪加剧,例如就业前手足无措的心理焦虑、理想现实落差导致愤懑以及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的迷茫等。筑牢心理防线,正确处理和消除毕业生的心理危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家长常态化沟通,积极发挥班级育人优势,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好毕业生的“大家长”,搭建家校生“连接桥”,展开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访谈,结合测评结果和访谈记录,精准摸排有潜在心理危机学生的情况,实行心理健康重点关注人员“一人一档”动态跟踪管理,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具体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不断细化工作落实、分层分级指导,完善家校共育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

3.多措并举,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就业能力提升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多措并举搭建好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体系。为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高职毕业生既要努力掌握面试技巧和制作简历等硬实力,还要不断提升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软实力。高职毕业生要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学习掌握就业硬实力;充分发挥校企平台和校友资源优势,通过实践,积累工作阅历和经验,掌握就业软实力,为就业增加“砝码”。另外,院校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适应岗位需求变化。高职毕业生要善于运用职业能力测评系统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及时查缺补漏,取长补短,通过不断充电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4.整合资源,打造协同育人机制

有些高职院校因对行业缺乏科学的调研和正确认知,与社会脱节严重,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实践性,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加强良性互动,充分倾听“声音”,加深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广度,构建新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共赢。将企业诉求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范畴,对企业人才需求广泛调研,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能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早谋“出路”,抢占就业先机,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培养好苗子,储备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实现共赢。

5.精准施策,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专业结构和办学特色,结合学生发展目标,针对性制定专项指导方案,通过整改,动态调整,精准施策。要积极发挥“就业导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实时跟踪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指导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要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和方法,组织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主题讲座,充电赋能,从政策知晓、求职技能培养、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组织就业能力提升比赛和模拟招聘会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技巧,增加就业经验,精准助力毕业生就业。

6.掌握动态,活化就业帮扶手段

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构建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就业帮扶机制。要根据专业班级特色实行“包干制”,进行“小而精”精准帮扶,建立就业帮扶对象台账,实行“一人一策”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帮扶对象动态,分类分级帮扶跟踪。对暂无就业意向的毕业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家校协同帮扶和朋辈帮扶等,了解就业需求、意向和就业困难,激发就业意识,鼓励其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求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就业能力,建立就业自信心。对于“四困”毕业生,创建重点帮扶教师团队,一对一帮扶跟踪,解读传达好就业补贴政策,引导申请岗位援助、政策援助等,落实好职业培训、就业帮扶、信息筛选推送等服务,以专场招聘、优先推荐、个别推荐等形式,为“四困”毕业生匹配合适的就业岗位。

7.持续跟进,强化沟通反馈跟踪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思维打造“校企生”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围绕招聘信息与学生具体情况互通有无,为企业学生双方畅通沟通渠道,实现学生期望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平台运营下沉,提高运行效率。企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交互,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同步细化指标,系统会自动匹配契合度较高的岗位,提高就业成功率。同时,平台具有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反馈功能,可以对毕业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持续优化就业沟通反馈工作机制,根据对企业的评价,将优质企业按层次分类,给学生就业提供客观系统的参考,降低就业成本。

五、结语

有效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需要协调配合、多点发力,多措并举。高职院校在保证“稳就业”基本前提下,转变就业工作努力方向,通过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反馈沟通机制,打造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构筑起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绿色通道,助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新闻前哨(2014年11期)2014-12-25 09:12:29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