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的探索

2022-12-29 09:26徐松华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徐松华

(云南省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云南 宣威 655400)

一、引言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选人用人方式相对落后,人才资源配置与企业内部需求脱节,人才在企业的价值难以有效发挥出来,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对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助力是企业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新模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切实解决人力资源配置失当,人才潜力无法激活,选人用人过程复杂,员工职业发展与晋升路径不明,企业存在人难进、人难留的问题。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机遇,借助“互联网+人力资源”,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创新,对企业选人用人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审视,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从激发员工活力入手,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做好人才科学配置,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欧美国家由于在“企业”研究方面相对较早,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相对要早,早期的理论成果更为丰富。欧美一些国家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理论研究也由传统向现代方向转变,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广泛推广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引起企业高度关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增多。彼得·德鲁克(1954)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源与和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人”的管理,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有组织协调及融合能力等能力。在后期研究中,他研究的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激励方面。麦格雷戈(1957)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他研究认为,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其工作状态才能达到最佳,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企业要为员工创设更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自我满足、自我激励中创造更多价值。戴瓦纳(1981)则首次将人力资源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对战略人力资源作了界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战略人力资源是核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与企业发展关系密切,对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美国学者威廉·大内(1981)广泛研究了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研究表明,当员工对企业认同,在企业中有归属感时,员工积极性才会提高,其价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创造更多的利润。沃克(1981)认为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发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研究人力资源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多渊源,许多研究成果是基于国外研究成果上的“再研究”,也有一些创新性成果。贺黎明(1999)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做好人才培育与人才管理,发挥人才知识优势与技术优势,人才的价值才能更充分体现出来。周文成等(2006)研究认为,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何军东(2011)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失当,人才外流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企业应当重视人才维护与管理,做好人才培育与引进行工作。李雪峰等(2011)在研究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差异对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企业应当让人才保持良性竞争,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互联网+”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极不相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对传统人力资源加以变革,以全新视角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做好人才开发与培育。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依托,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将人力资源真正变成企业的核心资源,变成企业发展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而将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新目标,采用新发展方式,以互联网为管理平台,做好人才招聘、选拔与培养关,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长远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相关理论概述

1.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是指根据一组通过的协议相连,在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形成逻辑上的巨大国际网络。它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便捷性。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可以进行便捷沟通,快速实现信息传递,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更快速、更便利,省去了诸多环节,信息传递更及时、准确。二是智能化。在互联网架构下,可以融合系列沟通软件,方便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进行商业合作,如网上购物、网上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比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工作效率更高,更加智能化,人们通过多种专业软件或App 系统,为企业与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资讯,帮助各类需求者查找所需目标,满足用户的需求。三是开放式。互联网面临所人有开放,它打破了传统的资源储存方式,网络资源实现了共享,用户按照各自的权限可以查询到各类网络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在网络上让其他用户分享。因此,网络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共享平台,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互动式。互联网让众多的用户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进行信息沟通,表达个人见解。各类用户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可以进行互动,实现多向交流,信息传播更快捷,使用户在共同话题上交流氛围更浓厚,可以充分发表个人看法与需求,其中存在着诸多潜在商机,需要企业去发现、去挖掘,满足客户的需求。

2.“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技术加以开发运用,为工作生活提供更便捷服务的系列应用系统的总称。如“互联网+”人力资源,“互联网+”金融等,从而带来行业管理与业务发展全面变革,在推进企业管理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极大地促进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多层次的人力资源,这需要企业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对高层次人才与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减少,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与高级人才的依赖性更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高,人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的知识结构较为广泛,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人才结构呈现出多样化,这对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难度。目前,80 后、90 后员工成为企业主力军,员工的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面临极大挑战。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性增强。过去,人们的工作相对固定,比如习惯在一个企业工作,如今,人们的工作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些90 后员工,流动性极强,他们基于薪酬水平、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在一个企业中工作的时间极短,流动性很强,一些中高级人才受薪酬待遇影响也会跳槽,对原有企业带来极大影响。流动性增强不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特别是特殊专业人才的流动,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三是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关键因素。与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人力资源要素在产品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员工的技术与专业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大,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更高,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既有技能优势又有实践经验优势,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的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之源在于人才的技术与创新能力,为此,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之融合于传统产业中。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培养全能型的互联网人才,保障人力资源与时代相匹配,才能保证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四、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和云计算,将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人力资源考核中运用大数据的优势,改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减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改变过去凭经验选人用人的问题,从而保证人才挑选更客观更公正。在大数据时代,对人才信息的收集更全面,对人才的评价更精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作出公正评价,为领导者提供恰当的用人依据,使之与岗位更匹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时俱进,要对大数据进行充分利用,采用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打造全新的互联网管理平台,使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相互交融,实现“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平台实现管理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做好人力资源综合分析,达成人才与企业发展共贏局面。

2.以大数据为依托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十分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既要做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招聘教育培训等工作,还要进行员工管理,做好绩效评价与薪酬福利确认等系列基础性工作,以及考核兑现工作,每项工作由于涉及每个具体员工,而员工的薪酬结构、兑现依据与标准并不相同,每个环节都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意见,不利于内部团结与和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责任重大。每项工作需要反复核实、逐一确认,否则就会对企业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造成影响。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匹配较多的人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人力资源系统中各模块与对应标准有着数据支撑,成为一种实用的工具,人力资源系统更优化,管理更简单更方便,能够为管理层及时提供精确的人员信息。同时,人力资源云系统的构建,在人力资源中引入了云招聘、云绩效、云培训等,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更有实效性时,用于人力资源上的管理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3.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企业运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经历很多年,管理理念相对守旧,管理模式相对固化,如人员招聘由企业管理层亲自出面,有的是通过熟人的发展,招聘选人面较窄,招聘耗时费力,招聘成本较高,并不一定能够挑选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在培训方面时间长培训投入大成本高,而培训效果不 一定明显。在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各类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众多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与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向对接、双向选择。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选择所需的人才,人才通过多种平台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进行投档,在双向选择中,企业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快速查询人才信息,寻找企业相匹配的人才,进行招聘工作。这样提高了招聘的精确性,节省了海选时间,通过系统设定,对招聘岗位及员工薪酬进行匹配,通过系统进行管理,将系列数据计算考核工作将由系统完成,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出错率大大降低。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应聘者都有较多的自主性。企业能够根据发展需要的选择更务实的人才。

五、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1.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思维转型方略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内部职能划分及岗位配置变化很大,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与大数据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采购管理、生产制造、产品营销,以及科技研发等,大数据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整个运营管理都必须实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管理转型。

一是管理模式要更加灵活。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更大,体力劳动占比逐步降低。配套的系统管理促进了管理智能力,需要员工的智力水平更高,对管理要求更精准,减少人工判断的误差。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思维方式上加以转变,管理模式要更加灵活,在员工管理是要做好定性分析,量化评估,将优秀智力资源挑选出来,使之与岗位需求更加匹配。

二是管理方式智能化。互联网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做好岗位调配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从人力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智能挑选,人力资源价值可以最大化开发出来。

三是需要采用人性化管理。企业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考虑员工个性需要,对人才个人价值高度尊重,对员工激励要改变单纯的物质激励方式,并结合不同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作用,实行分层管理,为不同员工做好不同的职业规划,将晋升之路提前预设,从而将适合企业岗位或职位晋升要求的员工纳入培养计划,为员工价值实现创设机会,让员工对企业有获得感。

2.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制定规范化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加强监督,要求各个招聘平台加强自律,从网络源头堵住虚假招聘广告,保持人力资源招聘市场的纯洁性。从企业角度看,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要以系统建设为契机,将企业员工资料纳入数据库,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设定,对员工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另一方面,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转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运用各类招聘平台做好人才挑选,也可在本企业官网上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广纳人才。同时,改变传统培训方式,推行网络培训,网络培训面更广,培训成本更低,能够经常性开展培训,实效性更强。此外,互联网时代对员工激励呈现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激励政策可以向员工公开,让员工清楚个人职业目标,明确绩效与奖励措施,通过激励政策提前公示,对员工积极性提升有着很好的促动作用,有利于企业目标更好实现。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互联网时代,企业办公环境和员工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在网上就可处理业务,不需要到“办公室”,不必采用集中办公模式。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随之改变,对员工管理方式与考核模式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当适应互联网办公模式的需要,在制度上实行创新,建立弹性化的管理制度,制度执行要更加灵活。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在网上办公,打破了地域与时空界线,企业在办公环境上可以加以改变,管理者与员工可以分散办公,如传统的考勤管理就要改变,代之采取定位管理、网上打卡等方式,对员工实行分层管理,通过业绩量化管理模式进行考核,这样对员工管理更切实际,管理效率更高,管理效果更好。在激励制度建设方面,激发机制要更灵活,要运用大数据管理,为员工设计好职业规划,通过制度化建设,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清楚本人目前所处的位置、了解前进方向,这样有利于激发职工的进取心,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契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上,可按不同岗位进行晋升路径设计,规定好晋升时间与条件,同时,进行定期考核方式,根据考核结果与个人意愿结合,由管理层进行综合裁定。对新入职员工、拟晋升员工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加强培训,逢晋升必培训,将培训作为一种晋升的必要条件,让员工认识到培训的价值。

4.做好人本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互联网时代,岗位分工更加细化,“人”“岗”特征更加凸显,员工在岗位上的价值十分明显,人力资源效率更高,传统的“人”“岗”不分、职能混淆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人员缺位特别是核心岗位的空缺,会对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对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岗位配置工作带来极大压力,管理部门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行人本管理,做好员工工作,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一是对关键岗位采用备份制,企业不能因为薪酬核减的需要,在关键岗位上实行一对一编制,应当做好替补、备份人员,防止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如对一些核心人才。要多招进、多培育,做好相应管理,在配置上要优化而非精简,防止因个别人才外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要建立企业人才库。企业发展源于人才的支持。企业应当重视人才库建设,企业人才库中要包括本企业的核心人才,也要包含与相关院校合作、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的人才,要从薪酬待遇上给予保障,让他们成为企业中的核心成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三是要保持员工的合理流动。如今,员工对企业依赖性减弱,普通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应当认识到这一现象,在员工管理上要保证灵活性,如开展常态体弱招聘、培训工作,与劳务公司协作,保持企业用工需求。四是做好员工维护工作。要保证员工稳定,就要做好经常性与员工互动,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让员工体验到在企业的存在感。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层与员工要开展互动,通过多种沟通平台了解员工“心声”,通过组织活动与员工交流,增进与员工的情感联系,构建良好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生态圈。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力资源部门应当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尊重“人”,重视员工的价值创造,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将员工潜能激发出来,促进企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式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