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

2022-12-29 05:36舒华怡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总分

◎舒华怡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创举,虽然具有服务对象更具广泛性、服务内容更具普适性、服务方式更具均等性的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制度设计缺乏刚性、管理体制较难理顺、运行模式过于单一等体制机制性的问题,务必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进取、方式上创新,通过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理顺管理服务权限,制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确立总分馆运行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网络平台,健全考评业务工作机制,强化总分馆之间的服务职能。推进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是加快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对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强化文化馆站职能、促进优质资源向乡村配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盘活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对群众服务的效能。县级文化馆作为总分馆制的“总馆”,将担负着统筹协调、有效配置、供需对接等核心职能,对盘活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助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服务特点,针对各地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同行交流或参考。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服务特点

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供给等方面往往受载体、形式、地域、时间上的限制,通过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县级文化资源在全县域实现合理覆盖、均衡共享,文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和指导有效覆盖全县域空间、时间和人群。那些“到不了场、没时间参与、偏好远程获取”的群众,也有适合他们的方式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总体来看,该模式不仅在体制机制、理念做法上实现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切实解决了当下县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设施成网、机构互联、人员互通、资源共享、服务“零距离”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起到了资源优化配置,设施充分利用,效能全面提升,城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向心力、凝聚力持续上升的实际效果。因此,具体来说,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服务职能的明确性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指以县(市、区)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这三级构成的服务体系。县文化馆(市、区)总馆处于统领地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支馆处于从属地位,在业务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总馆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提供培训,下达全年活动计划,为分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支持;分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完成总馆下达的任务外,还要加强对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的管理与指导,具体配合村委会加强支馆的业务建设,协助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文化三下乡”服务;支馆是总分馆体系的末端,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解决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窗口。

(二)服务方式的均等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着差异性,特别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文化服务不均衡的问题相对突出。因此,通过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就可以较好地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无论是总馆、分馆,还是支馆,都要树立均等化服务理念,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向村(社区)服务点延伸,为每一位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集中共享资源、服务和管理,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群众“零距离”享受高品质、专业化的文化服务。

(三)服务模式的整体性

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框架下,主线清晰明朗,独立铺开又互为资源、相互作用,通过科学完善的体系制度和长效管理,将总馆、分馆、支馆的文化资源和功能有机组合,打通功能横向共享渠道和资源上下流通渠道,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性、系统性设计提供科学方案。

(四)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据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9月,长兴县常住人口数637435人,农村人口277771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3.57%。因此,建立乡镇(街道)分馆和村(社区)支馆有利于解决农村边远山区文化活动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文化设施基础薄弱等诸多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

(五)服务效能的集聚性

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文化设施场馆,往往在功能上不健全、管理上缺位、业务上缺失。通过“一中心、双总分、数字化”模式,可以在资源和管理上实现上下互动、有效的对接,充分发挥设施、功能、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集聚优势,通过“专业引领、集中管理”“下去指导、上来培训”的方式,解决基层文化场馆管理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等问题,有效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建设总分馆制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各地快速发展、全面覆盖,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在管理体制上,行政壁垒较难突破;在运行模式上,服务形式单一;在上下对接上,协调成本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亟待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进取、方式上创新。

(一)制度设计缺乏刚性

虽然国家下发了相关文件,省级文旅厅也制定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与原文化站的运行体系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差异。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文化分馆发展也很不平衡,这就导致在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过程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即使在同一个地区,重点乡镇(街道)、经济水平较好的乡镇(街道)分馆也比经济欠发达的分馆发展好。在文化馆分馆布局方面,各地基本都是按照原有乡镇文化站布局进行设置,对于偏远地区的乡镇,分馆有效覆盖较低,服务效能偏低。

(二)管理体制较难理顺

不同层级的文化馆站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特别是业务干部的配备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因文化馆分馆是设立在乡镇文化站的分馆,而乡镇文化站在体制机制上隶属于所在乡镇,其人、财、物均由乡镇(街道)直接管理,总馆很难具体领导分馆,业务上虽然接受总馆指导,但缺乏调控手段,不能对分馆人员进行调配使用,造成分馆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难以形成合力,服务效能难以提升,从而导致文化馆总分馆难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运行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总馆在总分馆制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服务模式上主要依赖总馆,分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发挥分馆在总分馆制中的重要作用。总馆对分馆进行的辅导,形式较为单一,基本限于活动培训。分馆在活动开展、文化惠民等方面,缺乏主动性,“等、靠、要”的现象较为普遍。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实施,有利于整合文化资源,加强对区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培训辅导、送戏下乡等方面的统一调配,解决基层公共文化需求不足的问题。

(四)上下协调成本增加

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文化馆总分馆制将面对人员、经费、管理、协调、服务等诸多问题,总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时会不顺畅,各业务部门与分馆之间的业务协调需要一定的成本,且供需、绩效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时代变化。

三、创新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对策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创新举措,事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从战略高度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开创一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制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

为保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整体质量,总馆对分、支馆要制定目标,以便分、支馆的执行。建设标准根据文化馆(站、室)服务职能设计,如场地面积、设施布局、设备配置、人员管理、队伍建设、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等,至于每个项目的要求和参照数可遵照文化和旅游部及省、市、县有关规定,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不能搞一刀切。

(二)落实总分馆服务职能

行政上,县主管部门文广新局负责总分馆制整体规划,协调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运行的保障措施,督查指导政策和分、支馆建设任务的落实。业务上,县文化馆作为总馆要发挥龙头和枢纽作用,统筹协调管辖区域内的演出、展览、培训及设施设备配置,为乡镇(街道)分馆提供资源、技术、资金、服务方面的支持,并进行业绩考核。分、支馆主要是落实总馆的全年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培育“三团三社”文艺组织、策划组织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确立总分馆运行机制

根据总分馆职能要求,总馆按不同艺术门类设立工作站或辅导中心,具体组织辅导分、支馆的培训、展览、表演、理论调研等工作,而这些中心成员是由总馆不同艺术门类老师和分、支馆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文化工作者组成。在运行过程中,只要分、支馆有需求,总馆须做到有求必应。另外,总馆必须按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建立网络、微信服务平台,总馆与分馆、分馆与支馆联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为确保总、分、支馆职能履行到位,总馆与分馆、分馆与支馆需要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协议条款包括管理队伍结构、经费的来源与管理、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文艺团队的组建和辅导、工作业绩的考核与考评、激励与惩罚等,总馆与分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督促。

(四)理顺管理服务权限

目前,多数地方的乡镇(街道)文化员处在条块管理状态,几乎做不到专职专用,驻村、兼职,忙得不可开交,这就影响了文化服务效能。因此,稳定文化员队伍是总分馆制极其重要的一项保障措施。最理想的文化员队伍结构是由县文化馆馆长任总馆馆长,各乡镇(街道)文体综合站站长或其他符合条例的人任分馆馆长,总馆下派业务干部任分馆联络员,村(社区)专职文化员任支馆干事,形成总馆馆长—分馆馆长、分馆联络员—支馆干事三级体系。

(五)构建城乡一体的网络平台

文化馆总分馆制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了有效覆盖,但无法对所有人群实现有效供给。而集合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将文化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使得有些“实在不方便、实在没时间、实在没兴趣”的群众通过最时尚和最便捷的方式,享受最系统、最全面、最专业的文化服务,对“一中心、双总分”在时空覆盖上进行查缺补漏,有效打通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两者间最后的障碍,从而让群众随时随地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总分馆制实行后,要结合数字文化馆建设或乡镇广播电视数字网络改造,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从建立一体化的总馆网站、微信平台、手机App开始,开展网上辅导、网上查询、网上讲座、微信预约、微信展览、微信比赛、手机点单等服务,推动总分馆互动交流;利用网上视频,对文化馆小剧场正在举行的演出活动、各文体教室开展的文艺培训通过各分馆和有条件的支馆服务点进行在线直播,扩大受益群众范围。

(六)健全考评业务工作机制

结合文化馆(站)年度考评,由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成考核小组,从办馆条件、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内部管理、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加以考核与评价,并实行定级制度,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对分、支馆进行年度补助或奖励的根据。办馆条件可分为场地面积、设施布局、设备配置、经费投入四个方面。队伍建设可从管理人员学历、从事文化工作的时间、业务培训、团队发展、个人与团队荣誉等方面考虑。内部管理为场地开放时间、管理制度、设施维护、数字化平台、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工作、统计报表、消防安全、馆内环境、群众文化信息和理论研究。群众满意度为上访情况、文化氛围、群众评议。通过考核考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提升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行业整合、统筹发展是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馆总分馆要更好地实现一个县级文化馆范围内资源、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共享,就要破解总分馆之间存在的诸多障碍和影响效能提升的因素,如此才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益。因此,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只有在立足县情、乡情和村情,充分整合并盘活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各地成功经验,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总分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