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蕴茹
摘要:文化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的浸润性是持久的,社会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大众的凝聚力,全面提升城市甚至国家的生命力。在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作为软实力已经成为社会革新、进步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社会文化,才会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推进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文化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文化+”视野下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需要注意和社会群众的桥接,注意与文创的对接,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个体系,多种模式”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强化文化馆在新时期的文化传播能力。
关键词:文化+;文化馆;分馆;总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46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217-01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将文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催生出来的新文化。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在追求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现代化文明社会。所以如何建设好文化馆总分馆,帮助人们提升文化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兴起的“文化+”则是利用文化馆来带动其他产业,或者是用其他产业带动文化。这样看来,如何建设文化馆的总分馆,以及如何利用好“文化+”与文化馆的创新结合是当前文化建设者应该思考的事情。
一、构建高效严谨的内部机构
(一)制定层次制度
首先就是要求构建出高效严谨的内部机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文化馆,必不可少的就是高效严谨的内部机构。文化馆可以效仿企业单位制定三层性的组织架构,主席层,执行层,以及属于自己的智囊团。所谓的主席层就是文化馆的一些高层,主席层的人一般需要做出决定。执行层相当于企业公司中经理的职位,负责监督执行其他人做出主席层要求完成的任务。而智囊团是非常好理解得了,无论是哪个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智囊团。智囊团里面需要有对“文化+”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熟悉的专业研究员。智囊团的作用就是给主席层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文化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蛛网分布发展建设
文化馆的建设可以如同蛛网一般,由一个总馆,数个分馆,若干个服务点的分布规律,将整片地区全部覆盖。这样的文化馆不仅拥有很好的协作模式,而且因为蛛网的传导式,可以更好地管理分馆以及服务点。蛛网分布建设拥有更好的协作性,因为这样的运作模式可以使得全国的文化馆都处在同一个脉络中,可以借鉴分享好的建设经验。
二、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一)构建的运用
发挥好文化+的视野,使其变成文化+新媒体。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这样才可以使得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新媒体是现在社会新潮,用新媒体来传播文化是现在文化馆最为适合的策略。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制作出来虚拟的网络文化馆,使得文化馆在线上也可以参观,这样就可以打破文化馆在地域上的限制。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使得各地的文化资源展现在一个平台上,也可以使得总馆以及分馆的协调性更加的配合。
(二)利用大数据
有了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帮助来更好的帮助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利用大数据来观察人们去的最多的文化馆,了解人们最喜欢的是哪里的文化分区。将全国的大数据联合起来进行计算,从而计算出更有利于文化馆发展的建设方式。这样可以及时地调控文化馆的总分馆分布。
三、创新品牌活动运作机制,与文化产业积极联动
(一)与文化产业联动
想要在“文化+”的视野下建设好文化馆的总馆与分馆,必须和文化产业积极联动。文化馆的总分馆可以和本地的一些文化大赛,以及当地的文化商品达成合作,各级文化馆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这样可以大大地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现在的社会也是非常注重文化产业的培养,所以对于文化产业的联动也不妨是文化馆建设的一种形式。
(二)创新形式
创新文化品牌,是文化馆应该做的改变,只有将文化馆的总分馆进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文化馆可以适当地联合一些品牌来进行文化宣传,活动的创新也需要从以往的线下改变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或者說是对每年都来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给予奖品,又或者是参加活动的线上打卡。只有创新形式,吸引人们的目光,文化馆才能发挥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不间断的在吸收各种各样的文化,其中不乏有很多不良的文化被人们接触到。这个时候,文化馆应该给人们灌输优秀文化。所以说在这个“文化+”的视野下,好好的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文化馆是为了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总分馆的建设为文化馆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探索并且发展总分馆的建设,对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馆的建设依旧有着许多漏洞,所以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曹晶.对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7(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