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蝶梦亦有道

2020-11-16 08:44张冰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庄子

张冰滢

摘要:《庄周梦蝶》是老庄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一则寓言,其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除却语言的诙谐风趣、奇绝精妙,更因为个中思想深刻透辟,发人深省。它呈现出古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形式最初的感官体验与困惑,解读不尽的是哲人在关于个体意识确认的阐述过程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和无穷韵味。本文试从“庄周梦蝶”入手,浅析庄子的浪漫主义生命哲学。

关键词:庄子;生命哲学;浪漫主义;心灵自由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02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03-02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先秦诸子中关于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文字后人评价“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尤以寓言见长。探究其寓言可发现其叙事故事背后蕴含的

“道”,“道”论与其生命哲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庄子借助梦境表达的“物化”与“心化”的转化问题成为千百年来哲学家乐此不疲探讨的关于生命的哲学话题。

一、庄子的生命哲学体系

哲学话题绕不开关于“意义的追寻”,是对于人生命起源、终极归属的理性探索。“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生命在庄子眼中是因自然而生,精神意识是有了生命后再产生的,当精神意识达到一定的境界高度,则万物又回归自然,也就是说万物之“德”又开始返“初”。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从虚无到“万物生化”最后又归于虚无的自然过程。他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发展来解释宇宙、知识或经验。“人道有为”“天道无为”“道通为一”构成了庄子生命哲学的基本体系。历史上以生命为哲学研究对象的哲人很多,但最完备的当算庄子,而且其在“物化”论述这一生命哲学时,表现出十足的浪漫。

二、由“蝶梦”看庄子生命哲学中的浪漫主义體现

“庄周梦蝶”典出《齐物论》,原文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庄周彼时还是漆园吏,闲暇之余常会冥思苦想一个问题,常被一种困惑纠缠,就是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自己,认为这逍遥的梦境是“物化”。不足八十字的寓言,一场美丽的梦境,一次神秘的邂逅,一段深刻的哲思,皆蕴藏其中,富含深刻的哲思。

浪漫主义是一种内心的主观意识,与“物”无关。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以想象描绘出的境界旖旎多姿,情感表达上夸张热情,是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幻想,并将之附加到物质生活中,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极致性、理想化的精神追求,而往往因其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表现出失意。庄子在探寻生命存在形式时也表现出了在对个体意识存在确认中的矛盾和困惑。虽说在老庄时代浪漫主义并未被人认知并形成成熟的艺术流派,但无论是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哲学家,都在本能地探索这样的浪漫主义情怀,庄子也不例外。

(一)借助绚丽多姿的意象:蝴蝶

庄子的智慧在于他长于通过比兴、隐喻手法去表达形而上学的意蕴。蝶因其多姿多彩,翩翩起舞的迷人魅力而成为传统文化中诗意的化身和浪漫主义经典意象。他在梦中体验过蝴蝶的美,是超脱尘世的逍遥,是如诗如画的仙境,是他骨子里深藏的浪漫。虽然庄子认为人来自自然又会回归自然,但不可否认,生命终归是令人敬畏的沉重话题,庄子将这一话题依托于轻盈的蝴蝶,本身就反映出其主观精神意识上的浪漫。

蝶经历“蝶变、蝉蜕”的物化,而对人而言,从无到有,由生到死,生命形态发生转换的物化。二者有相通之处,而用蝶之物化来象征人之物化,既而说明生命形态的转化,同时又在扑朔迷离的叙事中彰显出庄子的浪漫主义情怀:

(1)从化茧到成蝶,一生纵然短暂,却也绚烂、优雅地活过。人生苦短,亦能摆脱纷扰,实现精神从容;

(2)破茧成蝶,也只需要一朵花开的时间,然而却要倍受苦痛挣扎。人亦需得经历一段困苦才有所得;

(3)“蝴蝶为花碎,花却随风飞”,更映射着“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的哲学思想。人生无奈,一切随缘;

(4)蝶双双流连于花间,自古被巧手彩丝金线绣于襦裙鸾帐,蝶常被赋予甜蜜的爱情色彩或用来象征美好的姻缘。这种至善至美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庄子还未停留于此,而是迷惑着梦是否真的醒来,思考着梦与现实的区别与联系,思考着“周与胡蝶”明明有区别,为何能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归而为一。庄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之一——物化,亦可解释为任何事物或人都可能变成他者,或者说万事万物最后都要合而为一。蝶如幻的一生,无论是“变成他者”还是“合而为一”,隐喻世人应挣脱俗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无我之境”。这是一种单纯朴素想法。正如徐复观所说“:物化的世界,完全是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2]庄子的人生智慧“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6]即为艺术,本身就渗透着与生俱来的浪漫。

(二)借助虚幻的梦境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以梦的虚幻美来寄托人生命中想要却得不到的一种本能欲望。“梦见周公”表达追随圣贤,继承道统之志;“华胥梦”表达实现太平盛世的社会理想;明清《幽梦影》《陶梦庵忆》等优秀作品以梦为名,大抵借梦之浪漫无拘,行文也可无拘,可表现文人墨客游历山水之间的林木深秀之美或琴棋书画、诗词闲赋之雅,又可表达对官场黑暗、庸俗人情之讽。庄子主张建“心斋”,“心斋”不是通常意义上为祭祀而建的实体斋房建筑,它是在精神和思想上追求的一种自律式的“斋戒”,属意识形态范畴。它要人们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守静笃,摒弃一切欲望,实现通过精神修养,带着宁静之心去聆听

“天籁”,感悟自然之“道”,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和灵魂的解放。为心修斋,是一种绝对的精神上的浪漫。同样,即便当时没有形成浪漫主义这样的概念,庄周依旧可据梦而论道,把“道通为一”的整体世界观作为自己生命哲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道是哲学的生命,在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梦境的方式,举重若轻去论道,不得不说,庄子哲学思想里一种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

三、庄子浪漫主义生命哲学产生的原因

庄子之所以会对生命存在方式产生困惑,和其在现实中的境遇不无关系。有人认为,庄子记录这个梦,是为了通过梦中的自由反衬现实的不自由,我们不妨换个方式说,这个追求自由的梦其实是从现实的不自由中挣扎而出的。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复杂混乱,“每一个说客都好强雄辩,彼此执著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勾心斗角、彼此伤害,而不是真正体会‘道的情怀。”[3]面对百家烽起的社会现实,庄子敏锐地注意到了诸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现,看见了世道的混沌泥潭,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他无法真正使自己的思想为众人所了解,无法觅得真正的知音,在那种社会现实里,他也无法容忍自己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于是,庄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和草鞋,做着小小的漆园吏,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孤高,那份孤高源自清醒,清醒而后有深刻与明朗。他选择顺应自然,亲近自然,选择以“忘”的方法来化简自己,忘利、忘言、忘形、忘己“,如此,可以澡雪精神。然后才有个不忘的东西存在,那不忘的东西恰是人生所要追求的天地境界。”[4]至于忘却之后的不忘,庄子无从抒发,只得深藏于心,寄托于梦,以化蝶的逍遥来安置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诗的意境和象征化手法传达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也隐晦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反叛。这形成了庄子的精神本质,也是庄子及其作品的基本思路:“批判黑暗社会、异化人生,追求理想社会、自由人生。”[5]

四、庄子崇尚浪漫的心灵自由对后世的影响

“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富含深刻的哲思、浪漫的情怀和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深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并作为一个重要意象而成为后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眷国、恬淡闲散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载体,体现了其在思想艺术领域的永恒魅力。同时,故事中蕴藏的庄子的理想,即“由现实到理想,由有限到无限,致广大,尽精微,遍历层层生命境界,求精神之超脱解放”[6]的生命哲学,因其充满诗意的浪漫而给人审美快感,又着重强调个体心灵自由的价值,成为了老庄道学中的重要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他们的文赋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一种出世的冷峻,一种了悟的超脱,一种潇洒的智慧。在庄子的带领下,中国历代许多文人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寻求到了新的精神突围,他们在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感召下,追求着诗意栖居与亲近自然,向往着脱离尘世与心灵自由,最终成就了史册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更留住了他们自己。实现精神上与道一体,“体道”,“游心于物之初”,从而得到至乐、天乐,精神上得到自由。通过“心斋“”坐忘”審美理论进入一个美学境界高度。

五、结语

庄子认为精神生命是生命的主体,是生命的实质,肉体只是其实现精神生命的附着物,这是形而上学的唯心论。但庄子的浪漫诗意的生命哲学,放在今天,或可以视作一种大乐观,大豁达。人道的困境,疾病与贫困,社会的险恶,尘世纷扰,生死羁绊,都要做到不为形役,不为物累,返璞归真,以淡定的心去面对苦难,从现实的泥淖中抽身而出,方能在梦的边缘抓住现实,求得心灵自由、精神家园建设圆满,求得蝶舞翩翩的逍遥境界。这或许也正是庄子哲学的普世价值和智慧之光,也或可成为我们解读庄子式浪漫主义生命哲学的密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庄生梦蝶”词条.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百度百科“:齐物论”词条.

[4]李大华.庄子的智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5.

[5]李明珠.千古一梦思悠悠——“庄周梦蝶”的哲理与诗意[J].名作欣赏,2009,13.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48.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庄子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庄子说》(二十三)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庄子说》(二十二)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