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2-12-29 04:07陈寅磊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关双循环跨境

陈寅磊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增长幅度线性减缓。但与此同时,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却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达1.6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1.1%。跨境电商的逆势增长在有效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为后疫情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为中小企业通过跨境贸易开辟更多新兴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一方面,跨境电商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需求;另一方面,在传统外贸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大量的传统外贸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将线下交易转到线上,在降低交易风险的同时,也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未来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双循环”新格局对我国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深受疫情影响,让本就低迷的国际贸易雪上加霜,全球经济正在遭受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即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内需,在供需、产业、科技、市场、体制、民生等方面形成有序、顺畅的循环体系;国际大循环即以国内循环为基础,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不断提高“走出去”质量,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和巩固我国世界贸易大国的主体地位。我国是拥有着14亿庞大人口的大国,一直以来内需就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最大动力,“双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势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向内需驱动,但这并不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矛盾,相反两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内大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内循环的顺畅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优势,而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有助于释放更多的内部消费潜能,实现高质量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可以说两者的互补关系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关系进入新格局、新发展的双保险。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传统外贸企业多元化发展

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逆势增长,根据海关监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6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从进出口结构上看,跨境电商出口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跨境电商进口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与22个“丝路国家”的合作持续深化,合作成果加速落地;广交会等展会以“云端”的形式开辟了外贸发展的新通道。跨境电商业务市场的增长空间持续扩大,前景可期。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稳步回升,国内消费市场发展稳定;而受境外疫情影响,“宅经济”商品正在成为国外消费者的新需求,大批国内企业利用稳定的国内供给环境,紧抓红利期,实现了数倍的业绩增长。可以说,跨境电商在助力缓解疫情导致的外贸进出口停滞问题等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影响下,跨境贸易环境有所回暖。同时,广大传统外贸企业也积极通过数字化改造与技术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在深耕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将目光聚焦于广阔的国内市场,引入各类在线交易平台,拓展更多的交易渠道,促进更多国内消费潜能的释放。企业的转型发展,在利用好国内超大市场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符合国家“双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在未来传统外贸增速下行的压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外贸企业加入到双循环中去,形成内外并举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2. 政府红利政策不断出台,确保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从2012年至今,政府工作报告就多次提及“跨境电子商务”。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千万不能小看跨境电商等新动能、新业态。它们虽然在初创阶段占比不大,但发展势头迅猛,不仅能够方便群众生活,倒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能够带动物流、支付、快递等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外贸进出口发展。”

自2012年开始,国家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全面有序发展,频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从出口退税到跨境支付,从检验检疫到海外仓建设等多个方面予以政策指导和支持。2020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原有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增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外还增设“9710”“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贸易方式,进一步推动通关便利化,缓解中小企业通关难的问题。各项跨境电商政策的稳步落实,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的决心,对跨境电商的未来发展以及广大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全渠道规范化发展,推动品牌和用户体验双向提升

由于我国电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乱象不断滋生。为改变原有电商平台良莠不齐、行业野蛮生长的状况,国家颁布了《电子商务法》及系列指导意见,明确了电子商务平台及店铺经营者的各项责任与义务,使企业经营有规可循,能够更好地保护线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推动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可以说,《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也从法律层面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通过详细的法律条文,明确了跨境电商交易主体的各项行为,降低了国际贸易纠纷的可能性,使得交易双方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推动了跨境电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产品中心”转向“用户中心”,注重从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AR、AI、虚拟货币等各项前端技术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让国外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跨境电商所提供的沉浸式购物体验,实时语音导购、自动结账等便捷化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拉近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与客户的互动频率,在促进用户选品、购买的同时,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满意度,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面临的困境

1.国际环境急剧变化

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全球贸易萎缩13%至32%。世界各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使得各国间的贸易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加强对本国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为维护国家利益纷纷出台各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减少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货物进口数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针对我国的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对我国出口产品强征关税,掀起抵制中国制造的保护主义浪潮。中国产品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市场持续受到不公正对待,这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跨境物流时效降低和成本增加

海运方面,据亿邦智库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费成本上涨,占比52.9%,其次是物流中断,占比45.2%。由于新冠疫情管控,船期大量延误、集装箱短缺、仓位难以保证,运费持续上涨,导致全球海运供应链陷入困境。空运方面,根据国际航协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航空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将至少持续5年以上,2021年全球航空交通量比新冠疫情之前下降了32%至41%。陆路运输方面,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但因受疫情影响,部分口岸出现严重积压现象,11月~12月铁路总局不得不屡发调令,使得备战到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的货物一律停装。由于跨境电商物流比较复杂且各国间政策有较大差异,很难像国内电子商务一样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来解决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加上新冠疫情期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导致了国际物流时效性降低和物流成本的增加。

3.跨境B2B通关、法律监管仍是难题

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B2B贸易与一般出口贸易存在差异,在出口过程中存在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汇、享受退税等问题。虽然国家针对跨境电商B2B出口提出了可“9710”“9810”的通关模式,但该政策在税收征缴、数据真实性、跨境大额支付结算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国家进一步扩大试点,深入推动跨境电商B2B领域的改革突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在品牌意识薄弱、产品定位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和降低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目前境外交易支付无法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结汇渠道的不顺畅在制约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同时也会形成监管缺失,容易滋生“水客”、“非法代购”等灰色产业链的形成。

4.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人才缺口显性扩大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数量的缺口。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达580万,且正以每年30%增速扩大,75%的企业表示缺乏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二是人才质量的缺口。数据显示29%的企业表示企业需求与高校输出人才不匹配。由此可见,具备跨境电商技能素质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是导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跨境电商产业逐渐出现人才找工作难,企业招人才难的“两难”状况,成为制约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1.谋新局、开新篇:打铁还需自身硬

虽然国际环境存在众多不确定性,但是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应当抓住国家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完善供应链体系,创新引流方式,运用新媒体营销和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加产品曝光量,创造性地拓宽生存空间。从短期来看,企业可以扩大内销渠道,将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国内消费者,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从长远来看,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只是暂时的,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仍需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供应链整合、跨境物流、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世界。

2.加快海外仓建设,提高物流运输时效

随着各国在新冠疫情期间不断加强对国外进出口贸易的限制,跨境物流成本和时效受到重大影响。跨境电商企业有必要在目的国以建设海外仓的形式,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跨境物流时间。海外仓是指卖家在销售国设立仓储物流节点,实施仓储、分拣、包装及派送的一站式控制及管理服务。通过海外仓发货不仅可以节约物流时间,提高发货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海关通关流程和相关手续。以海外仓所在地为第三国,连接卖方和买方国家,还可以有效回避贸易制裁;同时海外仓还有退货、中转、运输资源整合等多项附加功能,大大提升了国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已然成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布局和抓手。

3.提升通关便利性与加强政府监管

通关是跨境电子商务进出贸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产品通过海关查验并放行后才能进入目的国,再通过物流送至买家手中。而传统通关流程复杂且涉及的主体众多,现阶段通关业务的创新仍然滞后于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面对跨境电商的新需求,国家应出台更多政策,进一步简化通关作业流程,强化业务部门的协调联动,提高系统集成化水平。针对跨境电商零售以及从事B2B小额外贸的中小型企业应当进一步放宽要求,让其享受专门的通关政策,加快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政府和海关监管部门也应当强化进出口监管机制,在通关、商检、退税、结汇、消费者权益、交易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持续从内在净化市场生态,保障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平稳发展。

4.坚持就业导向,人才培养需提质培优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人才需求,必须突破传统的低层次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解决培养定位过低的问题,就应当深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诚信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执行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深化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适应第一线就业的跨境电商运营、数据统计分析、客户服务管理以及直播与短视频创作人才与中层管理者,鼓励与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五、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下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形式。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新应用的加持下,不同关境主体通过各类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供给与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突破时空限制,减少中间环节,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国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开展在线营销,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以新业态、新模式助推我国内需市场释放更多潜能,从而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新经济形态;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与产品更新,不断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与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际循环助力国内产业循环,内需与外贸的联动效应,进而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一体化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通关双循环跨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关英雄榜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