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6)
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预警对于医院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其保障了医院健康的经营管理,也是医院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石。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加速了社会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受经济环境、人才、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职能,不利于医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医院存在蒙受损失的可能。财务风险一般是风控意识不强、举债及投资缺乏科学性、资本结构不合理、营运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政策不当等引起的,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流动性风险等。
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积极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稳定医院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经营活动增值。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够及时准确识别财务风险,防止引发财务危机,避免医院陷入财务困境。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预警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重要财务管理手段,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使医院合理分配及控制内部资源,财务风险控制具有全面、准确处理医院医疗活动过程中财务数据的特点,并且财务风险控制最关键的是,可以在医院医疗活动过程中全程参与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医院来说,信息化应用于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有效对医院医疗资源资金分配这一关键问题进行风险管理,帮助医院合理科学地进行医疗财务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监督、控制、预警及导向作用。在实践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预警落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将医院经营目标具体化。第二,协调医院的各个部门。第三,全面控制医院的日常经营及医疗财务活动,使其按照预期计划、方针进行。第四,能够更加全面地考核医务工作者的绩效。
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化与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同,主要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包括财务数据的收集、统计、加工和传输等。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化能够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繁琐重复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风险成本。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化系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种应用结构,在运行中以计算机为平台,以网络为媒介,将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并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及风险控制与预警。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化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医疗物资的采购与进出,医疗费用收支,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等等,依托计算机和网络,以专业软件系统为使用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
多数医院的财务报表都是电子表格的形式,但随着医院的业务量逐渐攀升,各部门所容纳的数据也在增多,电子表格的旧形式逐渐无法适应数据的增长速度。并且医院科室众多,各个科室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各个科室之间的数据基本无法实现互动、共享。因此,使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医院在各个医疗服务经营环节和财务活动中,都存在导致财务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医院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往往局限于某一环节或某单一指标,相关的预警和防范办法仅仅零散分布于各种独立的制度中,缺乏针对性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建立全面而系统的制度规范。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往往采用单一财务比率来定量地识别和判断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和判断仅仅局限于比率计算和数据本身分析,结论形成方面也缺乏专业的预警报告。更多的是在内部数据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对比进行的风险的分类,而忽略了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和行业等外部信息,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的积极预警。
多数医院的系统间数据交换还是处于互联网和本地存储相结合的状态。且多数医院财务系统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很容易受杀毒软件和系统防火墙等方式安全防护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容易泄露和丢失重要数据信息;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信息系统遭受木马和病毒攻击的风险,从而出现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我国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实现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但是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统一的信息化架构认识。财务人员自身对信息化知识掌握不足,只是将信息化系统作为日常工作进行应用,没有将信息化技术与财务技能相结合。
现阶段我国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缺少配套制度规范,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缺少与财务相结合的信息化知识,制约了信息化建设发展。我国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很好落实。
医疗事业是我国的基础经济建设事业,大部分医院都是国有公立医院,往往医院会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限制,缺乏创新及改变的意识。并且医院是综合性及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参与医院的经营活动及医疗活动中,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就会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者无法获得医疗发展、资金资源流量等真实情况,间接导致医院的规划布局出现一些瑕疵。部分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实施不够完善,依旧采取就地管理模式,导致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无法在医院内达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开展的程度,财务风险控制预警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
财务预警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没能设置匹配的财务预警职能部门和人力资源岗位。财务预警岗位任职专业能力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工作考核和人才评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设置专职的财务风险预警职能部门,没有专业技能达标且专职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人员,从而影响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执行。
随着信息化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病人数量的增加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压力加大,业务高峰期间,软件之间的数据不能有效传递,数据处理不及时,使医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传递障碍。医院业务部门的数据量大,而且数据分散,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获取数据,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无法实现对医院数据有效整合。
当前,部分医院针对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管理监督手段,往往仅做表面工作,流于形式。其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主要由院方领导管控,财务部门权责不够。再者,院方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趋于事后监测,监督力度较低,过程缺乏透明化及系统性,院方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纰漏,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医院实施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的管理制度,需将权责落实至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保证具体任务具体实施,并要求相关员工的工作动态被合理约束。但针对目前医院具体情况而言,其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无法保证工作流程透明化,存在权责、分工不明确,甚至是越权办事等行为。若医院出现相关风险或问题,院方无法究其根源,各科室间或许存在推卸责任的行为,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导致院方资金损耗,甚至是声誉受损。
首先,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应当强调医院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财务活动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运行效率。其次,明确医院应当建立财务活动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管理实际,确定信息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度、方式和程序,年度终了医院应当以审计后的财务决算为基础,重点公开医院收支、门急诊次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等信息,并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度。
对财务风险预警相关制度规范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解决依赖单一指标或片面方法等识别财务风险的问题。根据医院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和营运活动等,分别细化梳理按照筹资风险管理制度、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营运风险管理制度及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针对各类财务风险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管控措施。对财务预警工作的执行和工作结果考核,制定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活动贯穿各项财务活动中。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以明确的指标参数为基础,有效衔接数据,促使数据实现共享。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进行财务记账和数据整理,还可以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提高工作效率。财务风险管理的软件系统有很多种,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来选择。同时要考虑财务软件与医疗业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衔接。如果医院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可以选择自行开发,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及时维护和更新。还要充分考虑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及操作的规范性,以保障医院财务信息的安全。
为落实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医院需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根据各级人员互不干涉,人人权责明确,切实将责任落实的原则来有效运行。医院应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及目前运营效益,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的特点,建立相关的管理科室。另外,院方可根据责权分级别建立院、科等其他级别的监管规章,明晰不同级别的各个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降低财务活动出现不明原因的风险。基于此,院方需制定各类奖惩制度,落实各部门及科室权责及目标任务,保障其工作有效完成。
1.配置内部审查人员。院方可根据相关制度,配备内部审查人员,相关审查人员需具备自身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完善自身财务信息化知识体系,还需强烈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素养,并且具有全面法律观念,知法依法守法,客观公正,坚持自身立场。院方可定期开展相关财务风险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及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强、客观公正的强大队伍。
2.加强内部审核执行力及信息化。对于审核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或重要事项,要求并指导相关科室制定修正方案。并积极利用信息化应用对责任科室具体修正方案进行持续跟踪,将内部审核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
3.配合外部监督。为保障院内资金及财务活动正常稳定的流动,院方应大力配合外部监管工作,提升医院信息透明度,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发挥自身的公益性。
内部控制活动和财务风险控制相辅相成,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助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从而提高医院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建设业务活动、内控活动和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活动相互作用,形成贯穿医疗部门、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到专业、权威、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管控体系。成立风险管理预警工作小组,人员由内部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和外部预警咨询专家构成,做到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避免医院经营陷入财务危机。
对财务风险预警报告进行系统规范,从报告内容、报告形式和报告时间节点,已经报告形成审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还应加强信息化工作建设,要求信息化平台能够覆盖日常经营数据收集分析、经营数据异常反馈和财务风险识别等,通过数据共享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和时效性。
一是对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通过专职训练和专业职能指导,使其掌握信息化技术知识,熟练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系统维护方法和使用要求,成为专业的信息化操作人员,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二是在财务风险控制领域开展交流互学活动,技术较好的人员对其他人员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共同提高。三是引进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的跨专业人才,充实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人才队伍。
首先要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充分认识其重要地位。其次要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着重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路,将信息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观念和方式传递给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最后实施合理的奖罚机制,将表现优秀的员工安排到信息化建设一线,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树立为榜样,有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信息化与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相比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的,主要体现在缺乏信息标准,医院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加上政府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致使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医院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运营特点,形成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在制度方面,医院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和发展方向,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同时,要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医院要取得稳步前进和成长,应根据医院实际经营环境,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避免医院陷入财务困境。信息化应用于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制度对于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保障了医院健康的经营管理,也是医院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石。医院应该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系统应用、内控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推进应用财务风险控制预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