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的你》中的镜头美学

2022-12-29 02:46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少年的你陈念悲剧

邢 芳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影片《少年的你》在表现校园霸凌的叙事主题下,也通过一系列的镜头语言表现出了电影美学。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学习优异的高中生,与母亲相依为命,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距离高考60天的时候,同班同学胡小蝶因不堪同学的欺辱跳楼自杀,陈念上前为胡小蝶掩盖尸体的举动遭到校园欺凌者魏莱等人的憎恨,由此,陈念的命运被改写,风平浪静的校园生活被打破。

1 镜头下的悲剧美学

“悲剧”一词来自西方美学体系,古希腊时期开始形成,刚开始是伴随着祭祀活动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审美领域被赋予了特有的内涵。“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它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是融贯于各种艺术门类的美学范畴。”[1]在电影《少年的你》中,胡小蝶的死是悲剧,她以跳楼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向成人的世界发问:“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跳楼是悲剧,生命的消逝让观众为胡小蝶惋惜,也让陈念遭受校园暴力的情节充满张力,紧扣观众心弦。

在影片中,陈念最终摆脱了悲剧式的命运。首先,在情节设置上,当陈念被警察叫去询问胡小蝶跳楼自杀的情况回到教室时,陈念座位上的凳子被魏莱等人撒上了墨水。此时,镜头切换到胡小蝶的画面,当初她也曾这样被人恶作剧,同样是马上要上课的时间、冷漠无言的同学,但陈念接下来的动作和胡小蝶不同,上课铃响,当其他同学都坐下后,陈念没有坐,而是呆呆站立在那,像是无声的反抗。观众通过这些镜头可以得知,胡小蝶在同样的情况下选择的是默默坐下,看似相安无事的课堂其实隐藏着一场校园暴力,这就是二者的不同,陈念不会像胡小蝶一样沉默,陈念身上有女性特有的不屈精神。电影通过闪回的画面表现出面对暴力不作为、沉默就是纵容。

其次,魏莱故意在下楼时推倒陈念,陈念受伤之后在和李想对话时,镜头切到胡小蝶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不做点什么?”这句话不仅是胡小蝶对周围人的控诉,也是对观众的警醒。再次,陈念忍无可忍决定拨打郑警官的号码寻求帮助时,是挣脱悲剧命运的反抗,也是回归女性意识的表现。当陈念决定不再沉默的那一刻便是对悲剧命运的偏离,避免了自己沦为校园霸凌的牺牲品。这是《少年的你》的不同之处,陈年与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大不相同。例如,在张艺谋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即使会读书写字,可进了深宅大院的陈府仍是避免不了成为点红灯的争宠者,难以摆脱悲剧命运。再如,徐静蕾改编自作家茨威格小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即使整部影片都在表达“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态度,但仍可以从镜头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女性角色的悲剧。

2 镜头下的电影规范

空间和时间组成了电影语言,经过日积月累,电影人便形成了一种规范,这种规范是电影中成套的习惯性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中角色人物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身在其位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一个故事中的人物终会经过成长和岁月的磨炼,这或许是命运的不公。例如,在影片中,尽管主人公陈念学习一流,可是家庭支离破碎,小小的她早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母亲欠债,追债人三番五次来敲门时,陈念就要扛起这一切。剧中人物的设定就是陈念要承受大人的责任、忍受生活的重担,而其他正常家庭里的孩子正是一心一意高考,享受岁月静好的年纪。陈念没有完整的家庭,所以她的成长道路注定比同龄人更辛苦,这是电影规范的安排。要想让观众理解影片的人物设定,就需要有不断的提示与图式,图式在电影中是一种知识式样,作为观众可以根据给定的信息对人物行为和剧情进行预设。在影片中,基于人物的图式,陈念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成绩给了她一个学霸的人物形象,随着剧情发展,她作出的反应又让观众对她的结局抱有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观影感受。这样的剧情安排在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无人知晓》中也有一样的叙述式样,明是3个小孩子的哥哥,即使他才12岁,但还是要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他们的妈妈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无知的人,把养育孩子的责任留给明,全然不顾明也是小孩子的事实。没有父母的照顾,4个孩子的命运可想而知,但导演通过电影语言把这个悲剧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在电影中去得出这个答案。妈妈再也没回来,明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填饱肚子,明拒绝偷盗,也不要同龄人不是合法手段得到的钱,这样的日子不能持续,他们的生活怎么维持?炎热的夏天没有水可以去小区外面接水,可是到了寒冷的冬天呢?导演没有在影片中给出自己的答案,可是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电影观众会知道这个残忍的真相,他们是不可能熬得过一个又一个无人知晓的冬夜的。最温柔的语言恰恰也是最残忍的,不动声色地打破观众的心理防线,为他们揪心,为剧情感伤,虽然没有歇斯底里,但最持久,这就是电影规范的作用。陈念是电影规范中的偏离,观众在社会共享的信息中会得出陈念难逃命运的魔咒,尽管她学习优异,可是没有自由到哪里都是囚牢。在影片的最后,陈念接受了现实,也相信法律的裁决,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3 镜头语言的综合运用

合一具体表现为观众与摄影机的合一,“我们的眼睛跟剧中人物的眼睛合二为一了,于是双方的思想感情就也合二为一了。我们完全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我们没有自己的视角”[3]。电影的美丽就在于此,通过镜头看世界,并通过真实的戏剧逻辑引发观众思考。当陈念的母亲第一次以敷着劣质面膜的形象出场时,观众随着陈念的眼睛在屋内移动,陈念对母亲说:“这面膜不是三无产品吗,你怎么还敷?”观众通过这句话可以得知陈念的生活拮据,母亲靠贩卖劣质的面膜为生。当母亲拿起遥控器看电视把声音放得很大时,“这样会引来讨债的人”这个细节还需要是孩子身份的陈念来提醒,由此透露出母亲在陈念成长过程中的缺席,敷面膜掩盖真实的面目也是在表明母亲的责任没有尽到位,这些都在隐喻陈念性格中倔强、独立的一面,暗含着女性独有的坚韧。

视线匹配原则是指运用一系列的电影手法来模拟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场景,符合自然主义的原则。在电影中的视线匹配,如正反打镜头电影中会有各个角度的展现,但在现实中人眼不会面面俱到,而电影可以通过镜头运动、剪辑来保证重要情节不被遗漏。同样还是陈念母亲出场的这段镜头,母亲坐着,陈念站着为母亲染发,并没有向其他正反打镜头一样,两个人是水平高度的对话,镜头使用特写和中景等,观众跟着母亲的角度了解陈念的独立坚强,也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和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家打工的无奈。

“色彩是一种能感染人的无声语言,色彩常常在影片的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等方面,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4]电影中的色彩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在影片《少年的你》中,色彩和叙事完美结合。例如,陈念的家都是暗色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包括陈念母亲回来时屋内的色彩也都是以黑色调为主,直到母亲为了生活在黎明前离开都是这样的色彩,这和明快鲜亮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带给观众极大的反差。家庭带给陈念更多的是不符合常理的责任,她用功读书为的就是逃离这样的“阴沟”,让自己和母亲可以过得好一点。此外,陈念因为母亲的不善经营被魏莱等人嘲笑,受尽屈辱,她离开学校,在崎岖的路上与小北相遇,此时的影片色彩是明亮的暖色调,给人一种温暖、和谐、安全的感觉,这表达了两个相依为命的少年内心的孤独和那份穿透语言的感情,也似是女性独有的温柔。

符号具有象征意味,《少年的你》的取景地在山城重庆,陈念居住的八方环形筒子楼灯光昏暗,上坡下坡的道路像迷宫一样,墙上有很多随意贴图的小广告,陈念要去北京的决心在拥挤、狭隘的空间中更显得坚决。同样,小北的家庭场景符号表现为他自身的生活环境,屋内的物件摆设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生锈的锅碗瓢盆和贴满墙的壁纸。创作者通过这些符号告诉观影者小北是一个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自己独自一人在这个社会讨生活。而魏莱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她的家宽敞、明亮、整洁,精致的屋内设计表现出她家优越的物质条件,镜头扫过魏莱一个个奖杯也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本该与霸凌无关的人竟然是施暴者,屋内的场景符号与魏莱这样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山城重庆曲曲折折的道路是陈念和小北命运跌宕起伏的写照,剧中人物的生活范围都是以山为中心,山的巍峨与曲折复杂的地势也和电影中陈念和小北面临的人生难题一样复杂,环形的阶梯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牢笼笼罩着两位少年。魏莱最后一次去找陈念和解时,也是在需要费力攀爬的石梯上,石梯是往上走的,当陈念快要走到顶上时,将魏莱推下了石梯,此时陈念想要走出去的愿望也破灭了。这些特有的城市风格都作为符号在影片中表现了出来。

4 镜头下的写实美学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传达的是一种现世价值,现实主义内容题材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都要求作品必须揭示出某种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本相或本质[5]。电影《少年的你》中有一段情节是陈念的母亲在天亮之前背着重重的行囊走出家门,在天亮之前出发既是面对生活的无奈,也是为了躲避债主。电影通过有节奏的镜头组接来表达创作主题,并且通过女性来展现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辛酸和仍然负重前行的精神韧性。影片更为重要的是选取校园霸凌这一社会话题,原本应该是充满阳光的校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影片把这种事情的危害性公布在大众面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电影现实主义的表现引起观众的共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是,影片在暴露社会矛盾时,也有社会温情,陈念最终付出了代价,走出被欺辱的阴影迎来了久违的阳光,让观众在唏嘘之余获得心理安慰,两个少年也终于名正言顺地走在大街上。电影《我不是药神》也表现出了相似的人文关怀,其中并没有拥有英雄光环的大人物,而是小人物一步步蜕变成英雄,叙事逻辑令人信服。同时,《我不是药神》是现实的社会镜像,身患癌症的普通人在面对巨额医药费时因为想要活命而苦苦挣扎,看似正义的医药公司实则在变相地盘剥大众,最后影片通过牺牲式的英雄主义把剧情推向高潮,获得了具有悲剧意味的高尚式结局,也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影片的社会价值也突显了出来。因为影片暴露出来的医药矛盾直接导致药品降价和有关部门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发挥了电影的现实功能。无论是《少年的你》最后具有诗意的结局,还是《我不是药神》中由影片推动医疗的改革,这些都具有人文关怀气息。

电影的核心是导演价值观的表达,代表着导演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需要导演日常生活的积累、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只有感知到人生百态,电影制作者才能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这种被表达的欲望就是一种价值观。电影导演也是一种风格标签,提到是枝裕和人们会想到他细腻的电影语言,《海街日记》《步履不停》等影片都没有夸张的动作场景和激烈的争吵。《少年的你》通过独特的电影美学表现校园霸凌,表明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平衡才有利于少年的成长。人们从这些影片中传达出的思想可以看到,青年电影人开始承担一名传播者的责任,把处于社会的阴暗面、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人和事件晒到阳光下,通过电影媒介这一独特的视觉艺术展现出来,发挥电影传播的作用。

5 结语

《少年的你》中,通过自身的女性意识和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的女性主义的萌发和张扬,陈念摆脱了悲剧命运。镜头语言的综合运用把真实的镜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到了鲜活的生活在命运不公面前的反抗和逃离,写实下的人文关怀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的温情。少年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的守护,观看完影片的观众需要去传递爱意的种子,正如影片中提到的:“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猜你喜欢
少年的你陈念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倘若情意,错班而行
《少年的你》: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片“破局”
《少年的你》深陷“融梗”指控
“少年的你”,要相信警察(点评)
《少年的你》,面对的是现实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对不起啊,爱上你的时候我还不够好
画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