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2022-12-29 02:33李杰李芳冯万新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河长制河湖河长

李杰;李芳;冯万新

1.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三河市分局;2.三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三河市发展和改革局

为了提升我国水环境治理质量,河长制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所谓河长制,指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提升地方职能部门的执法效力,增强当地政府治理水环境的决心。随着河长制在我国各地陆续实施,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今后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河长制的应用价值还将进一步提升。

一、河长制的基本概述

(一)河长制的概念

河长制指的是当地水环境治理工作由政府主要负责人领导,负责人需要担负起“河长”职责,无论是河湖管理工作,还是水环境保护工作,均由负责人统一督导,从而实现当地水环境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

(二)河长制落实的基本原则

(1)以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工作理念,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发展特点,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石,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水环境开发力度,合理对河湖周边区域进行规划,努力使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2)地方政府领导人应作为首要责任人,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以党政领导作为工作核心,将各级河长职责落实到位,并做好各个专业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工作,各管理层级要树立责任意识,将具体工作层层落实到位。(3)不同区域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存在差异,要根据各地区水环境之间的差异,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做好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三)河长制的发展历程

河长制概念的提出,为提升我国水环境治理效果提供了制度基础。2007年8月,无锡市政府为了解决水污染严重问题,加快河道清淤整治工作的推进速度,率先提出了河长制管理理念,并对河长制初步管理要求给出了明确指示,对未完成考核要求的地区党政负责人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随着河长制在江苏省内逐步推行,在河长制管理体系内,江苏省内主要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演化出了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以及“双河长”管理理念,使入湖河道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2016年12月,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关于全国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公布,《关于全国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落实河长制管理理念,符合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工作部署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改善当前复杂多变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我国水环境治理效果,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此外,在《关于全国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同样对地方党政干部提出了责任要求,并明确了考核办法,要求当地政府落实问责机制,针对河湖存在的污染问题及时予以整治,针对问题进行检讨,杜绝再次出现水环境污染问题。

(四)河长制的作用

(1)将水环境保护放在工作首位,将各项水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杜绝出现水环境污染问题。(2)严格管理水域、岸线等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如河湖水域岸线出现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对于侵占河道、围垦湖泊等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3)将水上、岸上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污染源积极排查工作,合理规划排污口分布空间。(4)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将水清岸绿的环境回馈给人民群众。(5)除了要积极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外,还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6)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大惩治、监督力度,杜绝违法行为出现。

二、探析河长制中关键的制度体系

(一)河长制制度体系

要保证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指导工作开展的关键。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河长制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工作开展的支撑。为了将河长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完善河长制制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河长制制度体系中,需要将河长制如何构建、如何运行等纳入其中。河长制的高效执行离不开完善的执行机制,在河长制运行期间,各级河长要强化监督职责,做好日常巡检工作,时刻了解水环境治理动态。最后,注重完善奖惩制度,为了确保各级河长有关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可通过奖惩制度进行检验,如果工作落实不到位,可根据奖惩制度要求,实施相应的处罚。反之,如果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卓越成绩,则可对各级河长进行奖励,与各级河长个人利益挂钩。所以,为了将河长制更好地在全国推广,提升河长工作积极性,需要根据各地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差异,科学地建立河长制制度体系,使河长制制度体系符合当地水环境治理现状,有助于提升河长制制度体系的效力。

(二)河长制执法体系

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执法体系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治理结果。通常来说,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以及住建局的工作职责存在差异,在建立河长制执法体系过程中,针对管辖区域区分困难的问题,要求河长发挥责任职能,建立可以统一调度的执法队伍,以执法体系为要求开展专业化水环境治理工作,将污染隐患及时排查并予以治理,以强有力的执法体系杜绝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

(三)河长制监督体系

与其他治理制度相比,河长制监督体系有所不同。为了强化河长制的监督管理效能,必须要有科学的监督体系作为工作支撑。在河长制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与第三方监督机构是监督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社会监督为例,所谓社会监督指的是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工作,在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帮助下,提升全社会监督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将水环境治理问题反馈给政府职能机构,确保有关治理工作可以落实到位。第三方监督机构指的是通过聘用第三方监测机构,利用专业的监测人员与设备对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强化具体工作落实力度,有助于提升水环境治理质量。

(四)建立智慧化河长制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加快水环境治理速度,提升河长制管理效率,各级政府可组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搭建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利用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统筹开展相关工作。建立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定期巡河的工作强度,压缩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并且在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可将摄像头布设到相关监测点位,摄像头捕获到的信息可以反馈给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相关人员可通过屏幕了解河湖当前的状态。

三、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河北省三河市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力度,筑起首都水生态绿色安全屏障。三河市境内有泃河、潮白河、鲍邱河等6条主行洪河道,总长121公里;红娘港一支、二支、尹家沟等5条支流小河,总长47.6公里;国管干渠24条,总长1356公里。通过开展岸边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目前重点河流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一)开展水域岸边绿化活动

在河长制治理策略的带动下,当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随着河长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许多“河长”开始强化自身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改善水域岸边的生态环境质量。另外,注重在水域岸边开展绿化工作,以高质量的绿化工程提升水域岸边生态质量,在水域岸边营造绿意盎然的生态走廊,不仅可起到改善生态的作用,也可以为民众提供愉悦的休憩空间,同时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二)整治沿岸的违规设施

为了保护河流水域生态质量,需要对私建乱建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河长制管理理念下,当地职能部门应针对水域岸边私建乱建现象加大巡查力度,如发现违规建设,要立即进行拆除处理。

(三)整治违规开采

未经允许的采砂、采矿等活动会对河流水域的生态质量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河长制管理体制下,当地职能机构需要对私自采矿、采砂等行为加大巡查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了提升河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地方职能机构应在职责权限内积极整治河道内的违法开采活动,对违法企业或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并要求其修复所破坏的区域。对于特殊地段的采砂场,要求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关流程报批采砂手续,执法人员应加大违法采砂作业惩治力度,积极开展绿化工程,高质量维护河道水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治理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果水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不仅会影响饮用水源的质量,而且也会对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作用。在河长制管理制度下,应加强督导作用,指派职能机构对水域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排查污染源,形成水污染问题治理方案,并根据治理方案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完成清污工作,关闭非法排污企业,并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企业,科学规划污水排放系统,做好污水净化工作,提升水环境生态质量。

(五)加强河道疏浚工作

我国江河湖海数量众多,不同区域的水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以河流为例,许多河流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水源地,并且还担负着农村灌溉任务,甚至有些河流还要承担发电任务。如果河道中水资源流动不畅,将会增加抗洪工作难度,影响当地经济效益和水环境生态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河长制管理体制下,当地职能机构应对河道疏浚工作予以重视,组织专家对河道隐患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并由专家提出具体的疏浚工作落实方案,加大力度,积极改造不合理的河道,加快水域流通速度,降低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六)加强水环境信息化管理

由于我国水环境面积大,如果只依靠人工开展巡查工作,将会加大人工工作强度,同时也缺乏效率。随着河长制的陆续实施,当地职能机构可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水环境管理质量。

四、在水环境治理中高质量实施河长制的建议

(一)积极落实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

为了加快河长制管理制度的落地速度,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的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作为河长制有效实施的保障手段。此外,在执行河长制前,各地政府应健全河长制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架构,逐级压实责任,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保证河长制可以覆盖辖区内的全部水域。

(二)科学制定水域综合管理方案

为了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需要当地职能部门明确各个水域的实际界限,并对重点河道进行功能定位,根据不同水域的环境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域综合管理方案。随后,组织各个部门对水域综合管理方案进行讨论,明确方案实施要点,通过部门联动提升水域综合管理方案的实施质量。

(三)加强河湖蓝线管理

在我国法律要求的框架内,水环境治理机构应确定河湖蓝线范围,并加大水环境管理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河湖环境质量,以严格的管理方式,确保河湖的自然岸线与水域面积保有率指标可以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四)积极构建河长制信息平台

为了将河长制的作用发挥出来,降低人工巡检工作强度,提升水环境治理效率,各地政府应积极建立河长制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水域岸线的动态进行监测,如发现侵占河道水域、非法采砂以及违法排污等问题,信息平台会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通知责任部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相关水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峻,并且在全民保护意识逐渐提升的今天,加强水环境治理就显得极为迫切。随着河长制管理理念的提出,其已经在多个地区得到了有效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为了全面落实河长制,提升河长制运行效果,需要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与联动,不断强化责任机制,切实做好与河长制要求有关工作,加大水环境工作治理力度,将河长制在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持续激发出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河长(zhǎng)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

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 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的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 [4]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另有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河长制河湖河长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水清岸绿生态美
加强人大监督,推动“河长制”常态化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开化:催生“河长”公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