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对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一线教师最关心的话题是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 年第10期的很多文章,为落实新课标提供了实践路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关注数学基本思想的本质感悟
数学基本思想是“四基”之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导向,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抽象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感悟推理思想,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通过感悟建模思想,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期话题”中,苏明强老师带领的团队,经过长期研究,结合小学数学中的学习内容,探索了利用数学基本思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其中苏明强老师撰写的《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文,从“数与代數”“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学习领域,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三思”与“三会”的关联以及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文章不仅有理论的指引,同时又有实践的参考,具有较高的品读价值。
由其团队成员撰写的三篇文章,以具体的课例形式呈现,在“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发展数学眼光”“如何引领学生感悟推理思想,发展数学思维”“如何渗透模型思想”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教学范式。其中,陈璐老师在《经历数学抽象 发展数学眼光——以“三角形的分类”为例谈抽象思想教学》一文中,引导学生采取“辨异同、析本质、观万象”的具体策略,经历“分离—提纯—简略”的抽象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学生对抽象思想的感悟。李培芳老师在《感悟推理思想 发展数学思维——以“商的变化规律”为例谈推理思想教学》一文中,设计了一个个有趣而巧妙的情境,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接触三种推理方式,在推理和应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许贻亮老师在《立足“建模” 讲好“故事”——以“折线统计图”为例谈模型思想教学》一文中,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的“形、质、神”三个维度,在讲好数学与现实世界故事的过程中感悟模型思想。
吕立峰老师在《以数解形,让数形结合思想更加丰满——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数与形〉为例》一文中,结合教学实践,架构了以“以数解形”为基本理念的课堂实施路径,提出了“三环六步”的教学策略,为“数形结合”思想的真正落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关注数学课程目标的课堂落实
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学生“四基”和“四能”的获得,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新课标出发,深入思考“让学生成长些什么”。教学目标要围绕“课程核心概念”,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核心素养等层面去设计与确立。
张春燕老师在《基于高位视角 引领深度学习》一文中提出:拥有高位视角,才能优化目标、找准方向,做出深远而可靠的规划。张老师借助具体的课例进行阐述,她认为可以从“课程核心概念”“学科结构体系”“思维发展轨迹”这三个维度去确立高位视角,并给出了用高位视角来引领课堂教学的路径和策略,让一线教师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在“备课之窗”栏目中,有四篇“教学小问”,教师设计巧妙,关注学情,教出了大学问。余千老师撰写的《如何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一文,引导学生借助多元表征,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感悟当计数单位不够平均分时,需要把余数转化成更小的计数单位,继续平均分。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竖式的对比,进一步沟通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练习进行适度拓展,帮助学生内化算理,提高思维能力。陈仲琼老师的《怎样画长方形里的最大半圆》一文,创设了长方形中“长=宽×2”“长>宽×2”“长<宽×2”这三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想、画、疑、思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画法,并得出结论:当长方形的“长≥宽×2”时,最大半圆是正的,半径=宽;当长方形的“长<宽×2”时,最大半圆是斜的,直径>长。 “教学小问”中的文章虽然短小,但目标明确、实操性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范式。
三、关注数学学习内容的整合联系
(一)基于单元视角,构建学习路径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状的,而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可以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抓住核心概念,梳理知识序列,从整体上理解学科本质,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邵蓓瑜、章勤琼、麻永侃三位老师在《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角的度量”单元整体教学——以认知阶段建构度量教学》一文中,基于前测了解学生对角内涵的理解情况,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时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关注角的内涵,在角的大小比较中让学生对角的理解走向深刻;二是关注度量单位的产生,在描述角的大小中产生度量单位,提升学生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和感悟。该文对单元内容进行了重新架构,对学习路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加了《角的再认识》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两节课,并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尝试,更符合度量认知的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作为单元整合教学的范例,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和借鉴。
(二)基于差异比较,着眼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即要重视整体教学,也要关注“相似”知识之间的差异,实现思维中的“概念转变”。郜舒竹、吕港丽两位老师在《面积测量中值得重视的“知一求二”》一文中,对新课标增加的“面积测量”这一内容,从“长度测量与面积测量的差异”“《美诺篇》中的对话”和“概念转变”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长度测量”到“面积测量”看似都是“知一求几”的过程,实则蕴含了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因此长度测量的经验并不能直接迁移到面积测量的过程中。该文提出在教科书的编修以及教师的教学中,都应该关注面积测量和长度测量的差异,重视对面积测量中“知一求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种差异比较,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
心中有课标,脚下方有路。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南针,给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指引方向。在广大教师脚踏实地的教学中,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会数学的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31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