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

2022-12-28 09:50王明瑾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步速步频步长

王明瑾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帕金森病是以震颤、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系统疾病,初期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为主要特征,随病情发展,可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因此,临床需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常规康复训练主要通过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干预,但由于部分患者康复训练中缺乏主动性,训练意识不强,影响整体训练效果,因此需联合其他方式共同干预[2]。四肢联动训练仪具有完善的运动训练系统,可改变患者不良身体姿势,提高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将四肢联动训练仪、康复训练联合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干预中,总结帕金森病康复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64.02±4.28)岁;病程3~8 a,平均(5.28±1.20)a;Hoehn-Yahr分级[4]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63.58±4.32)岁;病程3~8 a,平均(5.50±1.23)a;Hoehn-Yahr分级Ⅰ级8例,Ⅱ级20例,Ⅲ级12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第7版《神经病学》[5]中帕金森病诊断标准;②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本研究;③无交流障碍;④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为Ⅰ~Ⅲ级。(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功能异常;②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③合并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④合并严重脑外伤;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如偏瘫、运动障碍等;⑥合并小脑萎缩、肌肉萎缩。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康复训练干预8周。(1)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在手膝位支撑下,重心分别向前、后、左、右移动,使肩、肘、髋、膝均可得到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日2次。(2)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利用沙袋或自重提供阻力,进行小腿抬伸、深蹲、膝关节扩展等训练,各项动作重复15~20次,运动强度中等,以患者出现疲劳感为宜,每种训练完成后,在进行下一项训练前休息3 min;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3)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在坐位或站立下前倾、后倾及侧倾,让患者感知并控制自身重心;也可让患者双足分开25~30 cm,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移动过程中保持重心平衡,每次训练15 min,每日2次。(4)步态训练: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保持足跟先着地,再足尖着地,着地时足尖适当抬高,跨步时速度放慢,手臂在行走时前后摆动,护理人员在患者训练过程中及时提醒并纠正患者异常姿势,每次训练20 min,每日3次。(5)下肢训练: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时,双手尽量碰触地面;患者也可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5~10 s,两侧下肢交替训练,每次训练25 min,每日2次。(6)头颈部训练:指导患者先将头向后仰,再低头,直至下颌触胸;接着将头部向左右方向旋转,再由右向左转;最后,将头部靠向左肩,缓慢向右肩侧靠;每次练习15 min,每日2次。干预8周。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四肢联动训练仪(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PDY-MS300)干预,训练前先调整好座椅靠背角度、前后距离和把手距离,保持患者四肢及躯干处于放松状态;训练时,指导患者将躯干处于直立位,目视前方,腰背离开靠背,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进行伸展、屈曲运动;待患侧肌力逐渐增强后,指导患者利用患侧进行主动运动,健侧配合,逐渐增大髋、膝、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肌力;当患者上下肢功能较好时,可适当增加四肢联动的阻力和运动负荷,指导患者利用患侧肢体完成屈伸、伸展运动;训练期间若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可适当降低训练强度,若患者仍无法耐受则停止训练;每天训练35 min,每周训练6 d。干预8周。

1.4 观察指标(1)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6](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结束时的平衡功能,BBS从站立、支撑、移动、转身等方面评估,共计14条项目,每项0~4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患者平衡功能越好。(2)步频、步长与步速: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时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广州章和电气有限公司,型号Gait watch)测量两组患者步长、步频及步速。(3)起立-行走测试[7]:通过起立-行走测试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8周时的行走能力。测试方法:指导患者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背部紧贴椅背,在距离椅子3 m处地面贴1条红线,测试者提示测试开始,患者起立沿直线快速向前走3 m,超过红线后转身,原路折返坐回椅子上,待患者身体再次接触靠背后即为测试结束;记录患者从起立行走到再次接触靠背所用的时间。(4)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8](the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价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结束时的生活质量,包括运动情绪状态、羞耻感等8个方面,共计39项条目,每项0~4分,满分为156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平衡功能对比两组干预前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干预,相较于干预前,两组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BBS评分比较分)

2.2 步频、步长与步速干预前,两组步频、步长、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干预,相较于干预前,两组步频、步长、步速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步频、步长、步速比较

2.3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干预前,两组起立-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时,两组起立-行走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起立-行走时间比较

2.4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PDQ-3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时,两组PDQ-39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PDQ-39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帕金森病会诱发患者肌肉强直、平衡姿势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9]。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康复干预。但受疼痛、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辅助其他方式共同干预[10]。四肢联动训练仪可增强肢体协调能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目前已在偏瘫、脊髓损伤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时,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DQ-39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四肢联动训练仪可将患者机体与仪器紧密联合,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进行运动,可锻炼肌肉张力和肢体协调性;同时,患者将双脚置于四肢联动训练仪踏板上,足底皮肤触觉、压觉等感觉信息的传入,可解除患侧肌肉痉挛状态,提高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3]。另一方面,利用四肢联动训练仪进行干预,可增强躯干稳定性,增加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患者完成转移、行走等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4]。而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康复训练措施,可刺激患者感官系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控制能力[15]。四肢联动训练仪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8周时步频、步长及步速均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行走能力。分析其原因:四肢联动训练仪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进行运动,可提高多组肌群、关节间的相互协调控制能力,从而增强躯干控制能力,引导患者完成正常步态周期,提高步行能力[16];同时,四肢联动训练仪在训练过程中可实现对下肢蹬踏、上肢屈伸等行走动作的模拟,可逐步提升患者行走能力,延长起立-行走时间[17]。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可进一步改善纠正患者异常步态,增强下肢肌力,提高行走能力。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平衡能力、行走能力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步速步频步长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几种共轭梯度法的分析对比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