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丁语,徐伟洋,皮梦奇,徐淼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和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比较罕见的血管内皮来源的交界性肿瘤,发病率约0.7/1 000万[1]。肿瘤常呈侵袭性生长,可伴随卡萨巴赫-梅里特(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贫血和凝血因子消耗等[2]。KHE的自然病死率高达12%~30%[3]。KHE合并KMP的病死率更是高达20%~30%[4],是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的疾病之一,遗留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尚缺少治疗KHE的标准方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应用介入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成功救治了10例KHE合并KMP的患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HE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7 d~11个月,中位年龄4个月16 d,体质量3.5~11 kg,平均(6.7±2.1)kg。发病部位:面部2例,颌面颈部3例,腰部1例,肩部1例,上臂1例,前臂1例,下肢1例。患儿均有短期内瘤体增大,上臂病例注射疫苗后发病,3例颌面颈部患儿均出现呼吸困难,其中1例7 d前有手术切除病史。见表1。
表1 10例患儿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1)皮肤或皮下质韧肿物,边界不清,外观呈紫红色;(2)血小板<50×109L-1;(3)彩超、CT或MRI等影像检查证实存在实体肿瘤,周围组织受侵犯;(4)病理支持KHE诊断。
1.3 治疗方法术前给予甲强龙1.6 mg·kg-1静脉滴注,急诊行介入栓塞术,均采用全麻,患儿取仰卧位,选右侧或左侧股动脉为穿刺点,彩超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4 F(1 F=0.33 mm)动脉鞘,头端不越过髂内动脉开口,应用4 F Cobra导管造影,一般可见2~3支主要供血动脉,其余供血动脉纤细,数量众多,实质期呈“云雾状”染色,均未发现动静脉瘘。1.9 F微导管超选择供血动脉并造影判断是否与其他正常血管有交通,之后缓慢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碘化油2 mL+平阳霉素2 mg+地塞米松2 mg+碘海醇2 mL)和/或聚乙烯醇颗粒(PVA,350~560 μm)栓塞供血动脉,残余病灶在彩超引导下间隔5 mm注射平阳霉素稀释液(0.1 g·L-1)0.1 mL。术后自粘性弹力绷带压迫穿刺点,下肢制动8 h。术后继续给予甲强龙1.6 mg·kg-1·d-1静脉滴注,每24 h监测血常规,血小板>100×109L-1时停用激素。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血常规,如血小板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后每个月复查血常规。
1.4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瘤体完全或基本消退,血小板计数稳定在正常范围,6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瘤体明显缩小,血小板计数稳定在正常范围。无效:2个月后瘤体无明显缩小,血小板计数无改善[5]。
2.1 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及远期疗效10例患儿均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造影显示50%~80%的瘤体被栓塞,彩超显示平阳霉素稀释液在残余瘤体内均匀分布,均未出现瘤体部位皮肤坏死、异位栓塞、穿刺点出血、穿刺肢体缺血等并发症。7例术后即刻血小板升高,10例术后24 h血小板均升高,9例术后48 h血小板>100×109L-1,10例术后72 h血小板>100×109L-1。3例颌面颈部患儿术前伴有呼吸困难,术后24 h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困难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2 a,7例达到治愈,3例达到好转,血小板稳定,皮肤紫色改变减退,无肢体功能受限,家长满意度100%。见表2。
表2 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疗效
2.2 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术后24、48、72 h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患儿,男,7 d,诊断:面部KHE合并KMP(图1A)。术前MRI:左面部混杂信号影,边界不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面部肌肉,大小约10 cm×8 cm(图1B),单纯甲强龙治疗效果差,外院查血小板持续降低,转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入院查血小板计数42×109L-1。急诊全麻下行面部KHE介入栓塞联合平阳霉素稀释液局部注射,术中造影显示上颌动脉3处分支为主要供血动脉,肿瘤呈“云雾状”染色(图1C),分别超选各供血动脉,应用350~560 μm PVA栓塞,栓塞程度约70%(图1F),靠近眼眶病灶彩超引导下行局部注射,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第48小时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1×109L-1。术后1 a复查CT示瘤体缩小80%(图1E),血小板计数368×109L-1。皮肤颜色接近正常,变软,外观满意(图1D)。
A为出生后面部外观;B为术前MRI显示左面部混杂信号肿瘤,累及皮肤、皮下组织、面部肌肉;C为术中造影显示肿瘤呈“云雾状”染色,上颌动脉主要供血动脉;D为术后1 a面部外观;E为术后1 a复查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F为介入栓塞后造影显示约70%瘤体不显影。
在KHE患者中约70%可合并KMP[6]。KM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异常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捕获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7]。血小板活化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引发凝血级联反应,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由于国内对KMP的认识有限,常导致延误治疗,最终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死亡。
血小板降低与瘤体的存在有直接关系,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外科切除瘤体是彻底治愈的最直接的方法。但KHE瘤体往往界限不清,常侵犯重要组织,增大了手术风险,尤其是颌面部病变,手术治疗常引起毁容,因此手术切除并不作为一线治疗[8]。患有KHE的患儿年龄都较小,对手术耐受有限,只有少数局限、表浅的病变才可能手术切除。本研究1例病变位于颌面颈部的病例,手术无法完整切除,短期瘤体快速增长,导致呼吸困难,可能与残余瘤体内出血有关。介入栓塞通过栓塞供血动脉能减少瘤体供血,减少血小板在瘤体内的捕获、破坏,使瘤体缺血、萎缩。平阳霉素对本病有抗肿瘤及类硬化剂的双重作用,对造血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即使儿童使用,也较为安全。介入栓塞与局部注射联合达到了手术切除的效果,且对瘤体刺激小,不会造成瘤体突然增大而加重病情。
与介入栓塞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水疱、溃烂、坏死,这可能与栓塞过度以及皮肤供血动脉异位栓塞有关。有研究认为瘤体栓塞不能一味追求“栓塞完美”而导致瘤体或皮肤坏死[9]。本研究KHE的供血特点是有2~3支主要供血动脉,其余为较纤细的分支。如果无明确的主要供血动脉,则不能进行栓塞。瘤体一般位于皮下较浅的位置,超选瘤体供血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与皮肤供血动脉交通,如无交通可先注射少量碘油乳化剂,然后应用PVA进行栓塞。如果存在交通,可给予平阳霉素稀释液(1 g·L-1)根据对比剂用量进行灌注,然后应用PVA栓塞。本组病例栓塞程度在50%~80%,残余部分注射平阳霉素稀释液,均未出现并发症。
婴幼儿介入股动脉穿刺是主要的难点之一,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在彩超引导下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因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痉挛导致穿刺失败。虽然患儿年龄偏小,术前超声测量股动脉直径均大于1.8 mm,4 F动脉鞘完全可以置入。本研究仅将动脉鞘部分置入动脉内,使其头端并不越过髂内动脉开口,虽然股动脉、髂外动脉可能被完全阻断,但髂内动脉的代偿支开放,参与股动脉远端供血。由于KMP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病例并未进行肝素化,术后均未出现动脉栓塞、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部分研究在进行介入栓塞之前,应用激素冲击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再进行栓塞[10],主要是为了防止穿刺点出血。但激素治疗有效率偏低,一旦出现激素抵抗,血小板会继续下降,增加死亡风险。本研究病例术前仅用1次激素冲击,急诊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适当力度压迫穿刺点20 min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下肢制动8 h,24 h拆除绷带,均未出现穿刺点出血。
全身药物治疗虽然是治疗KHE合并KMP的主要方法,但众多用药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普遍较低,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西罗莫司、长春新碱、普萘洛尔、干扰素等。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首选药物[11],但其有效率却不尽如人意。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其有效率仅为35.8%,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分别为52%、50%[12]。对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的患儿,需大剂量冲击治疗7~10 d,血小板才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3]。西罗莫司在治疗KMP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14],平均起效时间在2~6周,其免疫抑制作用影响婴幼儿的疫苗接种,还可能导致严重感染,家长很难接受。而且应用西罗莫司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可能出现波动,甚至部分患儿数天内血小板降至最低水平,增加了死亡的风险[15]。长春新碱、普萘洛尔、干扰素等药物也因有效率低、副作用大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6-17]。本研究有7例术后即刻血小板得到提升,术后24、48 h血小板均明显提升,术后72 h血小板全部达到正常范围。与药物治疗相比大大提高了有效率,并缩短了起效时间,能较快提升血小板并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可能与主要供血动脉被栓塞后,减少了瘤体对血小板的捕获,阻断了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的消耗减少等有关。
目前,本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外科切除在技术上存在困难,还会造成瘢痕、畸形后遗症的可能,尤其是瘤体在颌面部还会造成毁容,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介入栓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KHE合并KMP具有安全、快速显效、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介入技术已在各级医院推广,为介入栓塞治疗此病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