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 汪秋月,缪春芳,周柳萍
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两个大局”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重要指示[1]。在喜迎党的二十大新征程上,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应当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基于品牌化视角探索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既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有益探索,更是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引领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已经历一定发展时期。通过查阅文献,大概在2010年前后,一些高校将企业管理品牌理念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高校党建工作中,运用品牌理念,建立自身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并取得初步成效,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高校党建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和推动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呈现出辐射性、引领性和特色性发展态势。十九大以来,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众多学者对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探索,并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华北理工大学郭海育等以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为索引,对H校G学院第二党支部品牌创建工作的过程性进行梳理和方法探析,从而提出“三三三”高校品牌创建方法和提升路径[2]。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品牌建设内部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在顶层设计、内涵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3]。孙阳在《近年来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研究综述》一文中对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指出存在“是”与“非”“点”与“面”“名”与“实”“短”与“长”四方面问题[4]。笔者经过归纳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到位。高校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为兼职教职工,学生党支部为学生,党务工作水平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平衡好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对于高校来说,教学科研任务相对较重,学术氛围相对浓厚,因此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存在对于党建工作开展重视不足的现象,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特别是对于党建品牌的引领作用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党建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即可,对于立足于基层自身党支部的党建品牌创新和特色建设兴趣泛泛。
2.举措不够有力。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在上级的推动下纷纷开展的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基本以执行为主,一般在原先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础上换个“外貌”,以旧思想、旧举措落实党建品牌建设工作,主题党日仍以学文件、上党课、听报告为主,党建品牌建设流于形式。党建品牌建设除了“品牌”名以外,应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活动形式,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活动,提高全体党员的参与率与积极性,用党建+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地方服务融合共建,推动事业发展。
3.内涵不够丰富。基层党建工作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单打独斗”,应充分发挥党建合作、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利用智慧赋能,提升和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建设。党建品牌的高质量特色建设应立足于党支部自身专业和学科特色,不断拓展、延伸和升华“党建”工作,即党建品牌建设内涵,始终服务于“党建”工作内涵要求:夯基础强服务促发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在“立德树人”总要求下,牢牢把握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有力推动党建品牌挖深做实内涵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成为党支部全体师生思想引领的利器。
2013年,学校党委为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校基层党组织中实施“党建品牌亮化工程”,至今共分批分层次开展了三轮党建品牌亮化工程,大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深化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通过打造“一院一品”,培育特色“一校一品”,巩固提升已有的党建品牌同时,进一步发掘一批切合新时代特点、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党建品牌,现已培育出省级高校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6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2个。
应用统计系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4人,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环境,按照“强化党建引领融入”的工作思路,加强支部品牌化顶层设计,以支部党建品牌“以学科竞赛+课程思政为载体的协同育人”建设为抓手,以“立足岗位、争当先锋”为理念,不断强化党建品牌内涵建设,成功摸索出促进支部和学科双发展的“一结合,两培育,双促进”的“122”高校支部工作新模式,2019年荣获批首批全省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1.不断强化教师素质能力,使育人水平有新提升。按照“每个党员有一个高质量的成果,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的目标,努力实现人人有省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支持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学科和科研建设,不断强化能力素质水平,形成立足岗位比作为、比成果、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水平,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模范性作用。两年来,支部党员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高层次核心论文15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结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2021年,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心工作相结合,聚焦发展和育人,组织开展党员成果亮化、走读绍兴,重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和帮助援疆老师解决子女上学接送问题等特色活动,激发师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2.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使学生学科竞赛有新进步。党支部以“学生团队导师制”为依托,做实做深“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支部品牌,持续践行“三个一”工程:每位党员教师立足岗位指导一项学生科研、指导一项学科竞赛、指导一篇论文,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做好假期学科竞赛培训工作。广大党员教师积极响应,依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统计大赛(两大竞赛指导教师90%是本支部党员)等学科竞赛平台,通过赛教结合,实现以赛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挥党员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关键点的引领作用。两年来,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29项,其中国家级5项。获全国和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各1人次。2021年,为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义务提供赛前辅导培训,获奖率达76%。
3.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使全员育人形成新局面。学校是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试点单位,《课程门门有思政 教师人人讲育人》入选2020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支部响应号召,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结合专业学科特点,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以教学设计示范方案和新冠疫情防控参考资料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课程思政”新冠疫情防控专题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实际做深课程思政。通过优秀教案评比和课程建设,实施课堂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思政“金课”。结合始业教育、形势与政策、主题党团日等对学生开展专题思想品牌教育活动,坚持组织开展诚信教育、诚信考试等系列主题班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融入课堂。结合“院长第一课”等专题系列做好“开学第一课”,培养青年学生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结对班级获得校级及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2个。
4.构建服务师生需求实践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详见图1),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与某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短学期开展课程合作。按照课程建设方向以大数据为指引,培养学生机器人搭建和控制应用能力,在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创造历史佳绩。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新技术和数据的清洗和筛选。与市数学会合作共建,借鉴“五星”学会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建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社会服务项目互建的工作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出了明确方向。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举措,凝心聚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党建品牌,以点带面,深化党建“雁阵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带动单位事业高质量发展。
1.夯实标准化建设筑牢组织基础。党建质量是执政党的生命线,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党建质量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5]需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党委《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开展标准化建设,不断促进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利用“两微两端”等新媒体和当地红色资源,设计吸引力强、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全面提升支部政治功能,强化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合格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提升品牌建设,促进三全育人提质增效。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实抓细抓严党支部工作,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以立德树人为标杆,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导引,强化党员“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学生的考研考级、竞赛科研、创业就业、学业指导、品行风范、课程学习、技能实践等内容实绩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以教师党员为主体的导师榜样与师资品牌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标杆,在样板创建基础上,探索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机制,紧密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面向学生需求、学用结合的原则,搭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通过学习、考研、学科竞赛、科研、就业等平台,发挥学生团队主动性、创新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3.搭建和做实品牌活动载体,提升品牌内涵。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进一步探索活动载体,通过特色党建系列活动,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群众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党建品牌内涵。通过主题研讨、专题交流、红色实践教育活动、为群众做实事等多种形式做实理论学习,因地制宜地继承弘扬当地名士风骨和革命先贤精神,实地学习当地历史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科学救国的真理,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党员身边榜样的“思想引领”作用。学思践悟,通过党员亮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行动引领”作用。通过推行“学生团队导师制”,即每名教师党员按专业背景,同时按自己的特长或研究方向组团,采用学生与导师团队双向选择机制形成若干师生团队,组建“考研考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实践能力”“学业提振”等重点指引团队,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考研考级、竞赛科研、专业发展、学业提升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挖掘学生特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全体师生脚踏实地、共促共进、追求成长与卓越的生动格局。
4.完善结对共建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提升。围绕“以发展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党建工作与高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党建结对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构筑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创新发展平台,着力深化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以共同目标为纽带,在党建活动、理论宣讲、教学互动、课题研究、实践实习、志愿服务等方面构建双向交流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育人、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局面。经过共建,使双方党组织党建工作更加扎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等工作共促共进,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多措并举,创新高质量特色党建品牌建设举措,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不仅是高校党组织的改革创新,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深化党建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筑牢最后一公里,以优秀党建成果促进高校源源不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