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永,邓蜜蜜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与旅游学院;2.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
影响深远的原生家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快速变化的社会,都对阅历尚浅却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冲击,心理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除了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业心理咨询外,也需要大力发展朋辈心理互助等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手段。
1.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既不完全受内部力量的驱使,也不完全受环境刺激的支配,它是用人的因素与环境因素双方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心理机能的。[2]”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和指导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发展。热心且具有心理互助技能的同学可以作为聆听者倾听求助者的困扰,帮其分析问题纠正错误的认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朋辈心理互助队员可以用其言语、行为来影响求助者,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求助者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做出行为上的积极改变。
2.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提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观,提倡学生需要一个真实的、被关心、被理解和倾听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3]。朋辈心理互助中,学生同辈之间更容易有相似的经历和情绪上的体验,可以产生共情,增加朋辈心理互助队成员和求助者之间的理解,从而营造一种关心、理解的氛围,便于求助者在温暖、安全的氛围中主动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去自主解决问题,实现自主成长,进一步肯定自己的价值。
1.专业心理辅导力量不足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专业心理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配备的师生比不低于1:4000,但专业心理教师在解决大学生大量的心理服务需求上还存在着力量不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专业心理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其不仅需要承担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还需完成专业的科研任务,因而课后处理学生各类心理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较为有限。在此种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建设,可以鼓励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心理咨询潜力的同学开展朋辈间的心理帮扶,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2.学生心理辅导需求多样化
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相应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这也意味着有效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处理方式。大学生心理中心专业的心理教师可以处理少部分同学遇到的心理危机,但是大学生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往往并不需要专业心理老师的介入,他们更倾向于跟同学、朋友或舍友等同龄人倾诉,寻求心理上的慰藉,而不是第一时间去找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因此,通过培训朋辈心理互助队员,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帮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心理辅导需求,保障心理互助效果的最大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包含四个层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校层面负责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班级和宿舍是朋辈心理互助的重要形式。各高校十分重视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把其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并纳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了朋辈心理互助制度,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人员支持来坚定地加以推行和实施。
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首先向同学、朋友寻求帮助的比例高达64.35%[4]。因此,一支强有力的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可以充分保证朋辈心理互助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在队伍建设上,有的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生会、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心理育人功能,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来发挥其在朋辈心理互助方面的作用。有的高校则通过统一招募,选拔适合从事心理互助的同学组成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并通过相关的培训和训练来强化队伍的专业性,通过科学的考核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但专业性上的缺乏是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建设上的一个显著问题。
朋辈心理互助因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具体实施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首先是弥补了专业心理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心理帮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心理辅导需求,扩大了心理帮扶的覆盖面。三是提高了心理互助队员和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力量。
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产品快速融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群体,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开展教育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在网络平台建设和应用上存在较大不足,从而制约着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一是对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缺乏重视,没有制定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的规划和资金、人员投入计划,尤其是资金投入,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二是未对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易用性和有效性较低。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的良性发展既需要遵循共性的发展规律,也需要高校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来实际应用,很少有高校能够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目前,高校在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上基本都遵循了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但是在朋辈心理互助的校本特色上存在较大的欠缺。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朋辈心理互助的意识,大多数高校过去强调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却忽略了结合自身的特色来规划、发展朋辈心理互助,在重视发展自身特色上的意识不足,意识不足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的行动去实施。
高校的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大都是通过公开招募和选拔建立的,具有专业心理学背景的成员较少,所以对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成员进行充分、全面的培训是保障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现阶段,高校在朋辈心理互助培训上普遍存在着培训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互助技能的培训,忽略技能背后理论的培训。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成员来说,开展心理学理论的培训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不表示对理论的培训不重要,理论与技能的结合能够发挥举一反三的效果,帮助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应对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但却没有进行过培训的各类情况。二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朋辈心理互助的培训主要采取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对于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成员来说,培训的内容没有针对实际需要来开展,针对性的缺乏会导致缺乏实用性。
心理咨询和心理互助涉及专业的心理技能和技术,朋辈心理互助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求除了对朋辈心理互助的成员进行专业、全面的心理互助技能培训外,也需要对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联系和指导。目前,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重在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在对活动监督、指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监督指导联系的机制建设不足。大多数高校在设计朋辈心理互助制度时,未充分考虑到建立必要的监督指导和联系机制解决互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监督指导的人员力量不足。专业的心理教师不仅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还从事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这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因而无法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朋辈心理互助活动进行及时监督和指导。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也应充分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具有的较高网络素养的特点,搭建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是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重要创新[5]。具体来说推进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把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作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把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列入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中,给予相应的资金和人员支持。二是以朋辈心理互助需求和供给为核心,设计、优化网络平台。在流程设计上,由学生在网络平台发起朋辈心理互助需求,系统自动分配朋辈心理互助志愿者进行服务,完成后把互助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到系统,由发起需求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对每次朋辈心理互助情况进行监督。在平台内容设计上,定期推送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效果。现阶段,很多高校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来打造网络朋辈心理互助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朋辈心理互助网络平台建设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优化。
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均有不同,这决定了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发展也要立足实际,探索符合各个高校自身特色的朋辈心理互助之路。加强朋辈心理互助校本特色建设首先要强化走校本特色之路的意识,认识到发展自身特色的朋辈心理互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去规划朋辈心理互助的特色建设并付诸实际行动。其次,要找到学校特色和朋辈心理互助的结合点,需要先对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朋辈心理互助的本质和实施方式,在充分讨论和听取专业心理团队老师的意见后,找准高校特色朋辈心理互助发展的切入点,为后续的特色发展之路奠定基础。最后,朋辈心理互助特色之路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所以在推进朋辈心理互助特色建设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主要依托各级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因此,朋辈心理互助的效果取决于朋辈心理互助培训的内容。针对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完善。一是在加强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对技能所依托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心理辅导技能,更灵活地处理求助者提出的多样化的问题。二是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培训前需要在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成员间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实际辅导中遇到的难点和不足来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的内容,切实提高朋辈心理互助队伍的实际能力。
专业、及时的监督、指导于高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发展朋辈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应注重完善监督联系指导机制。一是创新朋辈心理互助的监督、反馈、指导方式。可以通过搭建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连接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和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朋辈心理互助成员可以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心理老师,由心理老师给予帮助和处理。同时,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汇总,在后续的培训中进行完善。二是提高专业心理咨询老师进行监督、指导的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把监督、联系和指导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工作纳入专业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按工作量给予相应的奖励。二是聘任专业心理老师作为各朋辈心理互助队的指导老师,对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指导,将教师指导学生社团的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相应条件。
注释
①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 18日,https://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330185050793.shtml,2022年4月2日查阅。